纽约市市长选举落下帷幕,34岁的民主党左翼候选人曼达尼击败前纽约州长科莫与共和党候选人斯利瓦,成功当选纽约市下一任市长。这一结果不仅让曼达尼成为纽约市历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长,更以创纪录的投票人数,为这场被称为“纽约多年来最关键、最受关注”的市长选举画上句号。
投票站关闭时,纽约市已有超过200万选民完成投票,这一数字创下1969年以来纽约市长选举的最高纪录。高投票率背后,是纽约市民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高度关注——从住房可负担性、公共安全到经济复苏,一系列民生议题让这场选举承载了远超以往的期待。
随着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主流媒体陆续宣布曼达尼胜选,位于布鲁克林派拉蒙剧院的曼达尼竞选总部瞬间爆发出欢呼声,支持者们伴随着嘻哈音乐跳舞、合唱,现场彩带纷飞,气氛热烈到顶点。
作为民主社会主义者,曼达尼的胜选被视为纽约左翼政治力量的重要突破。他出生于乌干达,父母为印度裔,幼年随家人移民美国,此前曾担任纽约州议会议员,因主张“为工薪阶层争取权益”“推动租金管控”等政策获得年轻选民与少数族裔群体的广泛支持。
选举当天上午,曼达尼还特意前往皇后区的一处投票站投票,并公开表示支持选票上涉及住房保障的提案,再次强调自己“解决纽约住房危机”的竞选承诺——这一议题正是他此次竞选的核心主张之一,也成为吸引大量年轻选民的关键。
相比之下,两位竞争对手的选举日则显得低调许多。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的前纽约州长科莫,当天在曼哈顿完成投票后未过多公开露面。科莫曾担任三届纽约州长,2021年因性骚扰丑闻辞职,此次复出参选原本被视为“政治回归”的关键尝试,且在竞选后期获得前总统特朗普的公开背书——特朗普甚至曾威胁,若曼达尼当选,将考虑削减对纽约市的联邦资金支持。
![]()
但科莫的“中间路线”未能打动足够多选民,最终在投票中未能撼动曼达尼的领先优势。而共和党候选人斯利瓦则选择在提前投票阶段完成投票,这位以“平民主义”形象参选的候选人,始终未能突破共和党在纽约市的“少数派困境”,最终以较大差距落选。
此次选举期间,曼达尼也曾面临争议,有反对者指控其存在“反犹倾向”,但曼达尼多次公开否认这一指控,并在竞选后期专门发表声明,承诺当选后将“全力保护纽约犹太社区的安全与权益”,同时推动不同族裔群体之间的包容与合作。这一表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争议,也帮助他巩固了部分中间选民的支持。
从选举结果来看,曼达尼的胜选离不开多重因素的叠加:年轻选民的高参与度——他在35岁以下选民中的支持率远超对手;少数族裔群体的集中支持——拉丁裔、非裔与亚裔选民中,曼达尼的支持率均领先科莫与斯利瓦;以及对“变革”的渴望——纽约市民对传统政治精英的不满,让作为“政治新人”的曼达尼获得了更多信任。
接下来,曼达尼将在明年1月正式就职,接过纽约市的治理重担。如何兑现“住房保障”“公共安全改善”“经济公平”等竞选承诺,如何平衡城市不同群体的利益,如何应对特朗普政府可能的联邦资金施压,都将成为他上任后面临的首要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