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联,需要你的加星
点击上方蓝字→主页右上角 ···→设为星标⭐
你好呀,我是朵朵~
最近,中国美术馆正在展出的 「河南汉唐艺术珍品展」,来了不少洛阳古墓博物馆的藏品。
现在是时候,和大家分享这座热度越来越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了。
![]()
俗话说:“生于苏杭,葬于北邙。”洛阳北邙山一带历代古墓葬星罗棋布,面积之大、年代之久、类型及数量之多均居世界首位。
历代帝王也将这里作为他们身后的长眠之所,留下了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群。
洛阳古墓博物馆便坐落于北邙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
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古墓葬类专题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一座集帝陵、古墓葬及其附属文物、石刻和古代壁画为一体的大型墓葬类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得以突破时空,去探索古人对于归属之地的终极想象,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
![]()
博物馆规模庞大,按照内容可以分为「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洛阳北魏帝王陵」和「砖画青史——馆藏宋金雕砖展」三部分。
下面,朵朵就依次带你看看三部分的精彩看点。不要害怕,内容很友好~
1.葬制大观
洛阳历代古墓集萃
这是博物馆的核心展陈,包括「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河洛遗冢——洛阳典型墓葬陈列」「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画大观」三个展览。
①「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
这个展览相当于是后面所有展览的“序厅”,从 墓葬起源、墓葬反映的社会结构、帝王陵制度、墓葬装饰、墓志等五个角度介绍了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从古至今,人生大事无非生死。墓葬的精心营建,是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象征。
![]()
各类陪葬品只为延续生前的生活,展现生死一体观和灵魂不灭的信仰,是生者对逝者的纪念和尊重,也是对后世家族繁荣的祝福。
![]()
②「河洛遗冢——洛阳典型墓葬陈列」
这里展出的是从洛阳各处搬迁并复原的25座墓葬,时代上自西汉,下迄宋金时期。
古墓整体展出,墓室建筑、壁画、砖雕、出土文物及其位置都真实再现,实地“探墓”的感觉十分奇妙,也给我们去了解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视角。
一个温馨提示:墓室轮替开放,不会全部开放。
![]()
东汉天象神兽壁画墓,前堂和后室均为穹窿顶,象征客厅、卧室。前堂左右各有一耳室,象征厨房和车马间。
前室穹窿顶绘天象图,云气围绕着日月,四周环绕着龙、虎、朱雀等神兽。
![]()
![]()
东汉出行图壁画墓, 在前堂的三面墙壁上,有长12米、宽0.6米的出行图壁画。
图中绘有 9乘安车、70余人、50余匹奔马,这些车马人物可分为前导属吏、墓主、随从三组,为研究汉代车马交通提供了直观的图像资料。
![]()
![]()
曹魏正始八年墓,是魏齐王曹芳正始八年 (247年) 建造的砖室墓,是目前洛阳地区发现的为数不多的有明确纪年铭文的曹魏墓葬。
墓中出土的白玉杯是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另外这件铁帷帐构,也是学界研究的重点。
关于它的作用,一说是墓主生前狩猎出行时使用的帐篷,一说用于祭祀。
![]()
![]()
唐李嗣本夫妇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随葬品数量众多,出土了大量的陶俑、三彩俑。
手无一物的武士俑,在光照下投射出持剑巨影,令人恐惧!这其实是墓室里的一个防盗巧思。
![]()
北宋妇人启门图壁画墓(宋四郎家族墓) 里的“妇人启门图”是洛阳古墓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展品。
一名头戴团冠的妇人探出半个身子。她是谁?为什么要藏在门后?引人遐思。
“妇人启门图”到底表达了什么?学界还在研究中。一个有趣的观念是,说明门后还有庭院,象征墓主家大业大、殷实富有。
![]()
![]()
③「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画大观」
这里集中 展出了河南地区,从两汉到民国,18组65幅185平方米的古墓壁画!
目前我国发现的古代壁画墓有一千座左右,在全国发现的数以十万计的古墓中,壁画墓所占的比例很小,所以格外宝贵。
![]()
墓葬壁画出现于西汉早期,东汉开始流行。
汉代人想象力浪漫,他们认为天上有一个神仙居住的极乐世界,如果灵魂能够抵达,就能获得永生。
![]()
![]()
把天界图画在墓室里,是为了引魂升天。
因此汉代的墓葬壁画多为神话主题,内容涵盖日月星云、神兽、神人(伏羲、女娲、西王母、东王公)等。
![]()
隋唐两朝墓葬壁画发展到了顶峰,出行仪仗、山水花鸟、仕女等题材是这一时期的风尚。
2005年发现的唐代安国相王孺人( 王爷的妾室)唐氏墓、崔氏墓,出土壁画也近100平方米,是此前洛阳发掘的各个时期墓葬壁画总面积的两倍。
安国相王就是后来的唐睿宗李旦。
![]()
![]()
这幅2米多高的胡人牵驼壁画,是洛阳古墓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画中的胡商牵着一匹健硕的骆驼,驼峰上堆放着整齐的丝卷,高高兴兴地踏上回家之路。
胡人牵驼常见于唐代陶俑中,以墓室壁画的形式出现目前仅此一例,这是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东端起点的有力物证。
![]()
修复十余年的安阳唐代赵逸公墓壁画, 是中国早期花鸟人物故事画的代表作。
花鸟壁画中描画了一个精致的水 盆,盆中水面上漂浮着花朵,盆前有三只大雁,四周飞翔着蜜蜂、蝴蝶,甚至还有蚊子!!!
![]()
![]()
有趣的细节不止这一处,你敢信,唐朝人也是猫奴!
这是一只来自大唐的黑猫, 黑背白腹,头偏向一侧,尖耳竖立,十分传神。仔细看,它的颈部挂有铃铛,是一只宠物猫 !
![]()
仕女壁画上描绘的唐代女子的妆容、服饰则是今天汉服爱好者的重点模仿对象。
仕女壁画上的唐代女子眉作八字,唇涂乌膏,头梳堆髻,面画斜红,这种妆容叫“ 时世妆 ”, 由高原地区的吐蕃传入大唐。
![]()
人间的繁花似锦,化作地府的千秋壁画。这些精美绝伦的墓葬壁画,让地下的墓室不再冰冷,多了许多人间的热闹和美好。
![]()
2.洛阳北魏帝王陵展
这个展览位于博物馆西区,核心内容是一座真实的北魏帝陵——景陵。
景陵是我国考古发掘的第二座帝陵,也是经发掘后开放时代最早的帝陵。墓主为北魏第八位皇帝,宣武帝元恪。
景陵直径东西108米、南北100米,高24米,历经1500多年,封土依然高大,远远的就能看见!
因为封土醒目,景陵所在的村庄曾经就叫“宣武村”,现在叫“ 冢头村 ”。
![]()
地宫坐北面南,位于封土之下,主要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墓室四部分构成,全长54.8米。
景陵历史上多次被盗,出土文物很少,最重要的文物就是墓室本身。
![]()
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后提出:凡迁 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籍贯,死后葬在洛阳。
宣武帝元恪是孝文帝第二子,也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的第二位皇帝,他最大的功绩是 延续、深化了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
![]()
墓道口西南10米处出土一尊残高2.9米的无头石翁仲,证实了北魏帝陵前有神道石刻,填补了史料空白。
这种在神道两侧放置石翁仲的做法,是北魏皇室学习并实践汉代陵寝制度的体现。
![]()
3.砖画青史
馆藏宋金雕砖展
宋金时期,中原地区流行一种仿木结构雕砖壁画墓。墓内的砖雕侧重对世俗生活的摹写,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个展览就展出了106块宋金砖雕,分为「永为供养」「大善至孝」「美好祈愿」三大类别。
![]()
饮茶、喝酒、赏乐、观剧,是宋金时期备受人们推崇的赏心悦目之事。
宴饮、乐舞主题的砖雕还原了墓主生前的生活,表达了后辈子孙 「 永为供养 」的孝心和 “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念。
「大善至孝 」 以孝子故事雕砖为核心。北宋统治者大力提倡孝道,以孝治国。
同时古人也认为“孝悌之至,通于神明。”意思是将孝行图装饰在墓中,既能够展现墓主崇尚孝道的品质,还能帮助墓主灵魂升仙。
![]()
![]()
早在文字出现以前,人们便通过图案表达「美好祈愿 」,它包罗万象,有仙花瑞草、珍禽异兽、各种吉祥纹饰等。
这些图案表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安慰逝者,祝福生者的双重目的。
![]()
![]()
![]()
洛阳,北宋为西京,金代为中京,地位显赫,仅次于都城。
这些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砖雕不仅直观地反映了宋金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也是当时洛阳一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实证。
![]()
![]()
「参观小贴士」
![]()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机场路6号
|时间|周二至周日09:00-17:00(16:00停止入馆)
|门票|免费,需提前在官网或微信公众号预约
去博物馆,不懂找我
我今天的快乐次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