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号,中国商务部直接把话挑明了荷兰那边在安世半导体这事儿上,得承担100%的责任。
这事儿不是突然爆发的,从9月底到10月底,荷兰一步步把事儿闹大,中方忍到现在才发声,已经够给面子了。
安世半导体不是小公司,它做的基础器件连汽车车灯、方向盘模块都得用,荷兰这么一折腾,全球产业链都跟着慌了。
![]()
1.荷兰连出两招“越界”:先抢股权再断供,产业链慌了
9月30号,荷兰政府先出了个招下行政命令要干预安世半导体的内部事务。
本来安世里有中企的股权,这是之前正常收购来的,结果荷兰非要插一手,甚至想把中企的股权给剥夺了。
这事儿按国际经贸规则说,根本不占理,明摆着是侵犯中企的合法权益。
我当时还想,荷兰可能只是一时糊涂,跟着别人瞎起哄,过阵子就会改过来。
![]()
但后来发现,他们不仅没改,10月26号又来一招更狠的安世在荷兰的总部,直接宣布暂停给“安世中国”供应晶圆。
这晶圆可是生产的核心原料,一断供,安世中国在东莞的工厂立马受影响。
东莞那工厂可不是普通厂子,安世全球大部分封测产能都在这儿。
工厂一缺原料,生产节奏就乱了,全球等着要安世器件的企业都慌了神。
![]()
之前跟一个做汽车电子的朋友聊,他说他们公司靠安世的二极管做零部件,现在断供了,车间都快停了,手里的库存撑不了多久。
2.中方不慌:先给豁免再划责,100%责任说清楚
面对荷兰这么折腾,中方倒是没跟着乱。
11月1号的时候,中方还主动释放了善意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半导体相关产品出口予以豁免。
这步操作既证明了中方想解决问题的诚意,也告诉全球,我们不是想搞对抗,是想维护供应链稳定。
![]()
但荷兰那边完全不接茬,中方多次找他们沟通,想商量解决办法,他们要么不回应,要么就敷衍几句,连之前干预股权的行政令都没撤销。
搞不清荷兰是真没意识到问题严重性,还是故意装糊涂。
直到11月4号,商务部终于不再客气,新闻发言人何咏前直接把话说明白了:荷兰没展现出一点建设性态度,也没有实际解决问题的行动,这事儿的责任,100%在荷兰。
这话不光是说给荷兰听的,也是给全球划了个底线谁破坏规则,谁就得担后果。
![]()
先礼后兵,一开始给机会协商,是不想把矛盾扩大;现在把责任说死,是因为荷兰实在太不配合了。
很显然,中方这次是真没耐心了,这回应差不多就是“最后通牒”了。
3.全球车企遭重:欧洲减产美国告急,荷兰要付代价
荷兰这么一闹,最倒霉的是全球车企。
欧洲那边,德国的博世、大陆集团这些汽车零部件巨头,都公开说面临长期供应挑战,宝马、大众的部分车型生产线都已经减产了。
![]()
美国那边更惨,通用、福特这些车企说,他们手里的安世器件库存,顶多再撑三周,要是危机持续,就得暂停生产。
我查了下,安世的基础半导体器件,在汽车电子里占比不低,很多关键功能都得靠它。
荷兰本来想握着晶圆制造卡别人脖子,却忘了中国既是芯片消费大国,也是产业强国。
现在中国芯片设计、封测产业都有基础,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
荷兰这么执迷不悟,最后肯定得自己付代价。
中国是安世最大的单一市场,荷兰这么折腾,安世以后想在中国市场做生意,难度肯定大了,荷兰企业得丢不少订单。
更何况,欧洲制造业本来就依赖中国市场和稳定的供应链,荷兰这么搞,很可能把欧洲其他产业也拖下水,让他们沦为地缘博弈的牺牲品。
安世半导体这事儿,就是荷兰自己做错了还不认错。
![]()
中方从始至终都在讲道理、想办法,荷兰却一味地消极应对、破坏规则。
现在中方已经把责任划清楚了,荷兰要是还不纠正错误,最后只能自讨苦吃。
希望荷兰能早点清醒过来,别再硬撑了,不然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