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希特勒集中了550万德军以及强大的机械化力量,悍然发动对苏联的进攻,苏军猝不及防,以至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已经有超过240万人被德军俘虏,伤亡十分惨重。但令人意外的是,苏军最终抵挡住了德军的攻势,并一路反击,最终反败为胜,打赢了这场艰难的战争,让世界为之震撼。
![]()
那么,纳粹德国为什么要入侵苏联呢?曾经德军的优势到底有多强?他们为何还是输掉了苏德战争呢?
本期给大家讲解希特勒为何输掉了苏德战争?
首先我们先来解决德国为什么敢于侵略苏联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四点。
第一点是战略原因。1941年德国机。本已经控制整个欧洲,只剩英美苏三国还能被德军视为对手。其中美国虽然强大,但盛行孤立主义,大发战争财,所以不可能主动与德国开战。而英国虽然短时间内无力再战,但却牢牢控制着制海权,德军因此被封锁在欧洲大陆。此外,英国还收留了许多流亡政府,更想方设法的将美国、苏联拉入到对德战争中,俨然已成为反德势力的大本营。所以希特勒之所以不顾两线作战的危险,也要坚持入侵苏联,是想再次以闪电战的形式击溃苏联,从而彻底断绝英国可能获得的外部支持。因此,希特勒准备趁苏联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先下手为强,入侵苏联。
![]()
第二点是武器装备的差距。从当时苏德的实力对比来看,德军的武器是远胜苏军的。例如,仅仅在苏德战争的第一年,德国就生产了1100多架飞机、五千余辆包括坦克在内的重型武器、7000多门火炮和170万支枪。其次,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出新型坦克装甲车的国家,德军的坦克不仅防御力高,而且火力强、射程远。反观当时的苏军,使用的大多是20年前的装备,至于新生产的武器,也存在做工粗糙、实战中常发生故障的问题。因此,苏军的武器装备是远不如德军的。
第三点是军事素养的差距。在战争初期,德军往往能打出1 : 3的交换比。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每一名德军步兵都要发射至少200发子弹,并进行火力、队形配合训练,而其中成绩优秀的士兵将进一步训练,特别是小群突击、渗透作战、战场熟击、火力配合等战术。
![]()
其次,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闪击波兰、法国战役的洗礼后,德军诞生了诸如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等一大批名将,积累了以闪电战为代表的关于机械化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相比之下,苏军虽然也是名将辈出,但在1934年到1938年期间的苏联整顿运动中,大批的苏军优秀军官遭到清洗,为了弥补职位缺口,只能快速提拔年轻军官,而这些军官普遍缺乏足够的理论修养和指挥经验,致使在战争初期苏军一路溃败。
第四点是历史战绩的差距。二战爆发初期,德军凭借闪电战可谓是势如破竹,荷兰抵抗了五天,卢森堡抵抗了一天,而丹麦甚至只象征性抵抗六小时就宣告投降。即使是当时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国,开战前的兵力和装备都与德军不相上下。但出乎意料的是法国只抵抗了39天就投降了。所以说,在苏德战争前,德军就是战无不胜的代名词。而同时期的苏联的其战绩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1939年,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虽然最终获胜,但120万苏军对战20万芬兰军,付出的伤亡却是芬兰的三倍,只能用惨胜来形容。所以希特勒扬言三个月拿下苏联,其实已经是非常保守的估计。不过,德军虽然战略上轻视,但实际上几乎举了全欧洲之力进攻苏联。1941年6月,德国开始正式入侵苏联,德军最高统帅部果断将2/3的军队从西线调往东线,战场集中了180多个师,总兵力达到了规恼前的550万人,携带3700余辆坦克、近5万门火炮和4900多架飞机,分南、北、中三路实施进攻。以迅来不及掩耳之势直入苏联境内。由于德军发动突袭,先发制人,苏军尚未部署完整,所以在战争开始,苏军显得十分被动,仅在三天内就损失了3922架飞机。而在开战后的18天,德军已经长驱直入,突入苏联境内600公里。
到了1941年12月,苏军已经有超过240万人被德军俘虏,同时还损失了数千架飞机,两万多辆坦克。苏联西部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7450万的苏联人口被德军全部拿下。但谁也没能想到,苏德之战却是纳粹德国命运的转折点。
在1943年初,希特勒的大军遭遇了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后,从此一溃再溃,虽然期间有几次成功的反击,却还是止不住颓势,最终招致失败。
那么拥有550万军队,又一路势如破竹的德军,最后为什么还是输掉了苏德战争?
![]()
第一点是苏联无穷的战争潜力。尽管德军在初期摧毁歼灭了大量苏军,然而苏军却好像源源不断,每当德军刚打垮苏军的一个师后,就又要面临和十个师作战的困局。整个苏德战争期间,苏军的伤亡虽然高达近三千万,但整个战场的士兵人数却从没有低于一千万。而且经过两年多的较量,苏军各级军官也在战火中快速成长,苏式大纵真装甲作战理论被逐渐完善,德国装甲军从此一步步走向了灭亡,而苏联装甲军则逐步迈向巅峰。
第二点是苏德双方将领的指挥差距。首先是希特勒越级指挥部队,由于他并不专业,因此出现了许多战略战术失误,尤其是在1942年德军的蓝色行动中,分兵进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而且分兵也就罢了。特勒还将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来回调动,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来回徘徊,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以至于斯大林格勒最终没能打下来。希特勒不仅乱指挥,而且还不听劝告,经常强行终止一些战役,和将帅之间搞出许多矛盾,导致将领对希特勒的命令阳奉阴违,造成了许多前线的失利。而苏联方面,斯大林虽然有时也越级指挥军队,但在吸取教训后,后来还是让朱可夫等名将自主发挥,并给予极大的信任,以此赢得了许多战争的胜利。
第三点是苏德之间的后勤差距。虽然苏德战争开始于干燥的夏季,但寒冷的冬季来临时,苏军已经恢复了一定实力,而德军的攻势则开始受到阻挠。由于后勤受阻,德军冬装严重不足,为了保暖,德军士兵不得不将非常缺乏的汽油当作燃料。而苏联士兵却配备了温暖的大衣、有衬底的军靴以及覆盖毛皮的帽子。寒冷的气温也导致了德军装备的故障,同时,德军坦克和卡车所不可或缺的汽油也因为寒冬而冻结无法使用。而苏军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环境,早就经验丰富,新生产的苏军坦克使用的是不会节动的柴油。这样一来,原本苏军和德军之间的武器装备差距就被逐渐缩小。由于德军进攻太过迅速,战线拉得太长,对苏联的烂地和雨季的运输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以至于在1941年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不得已进展缓慢。
![]()
第四点是西方国家的支援。苏德战争期间,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向苏联提供援助,其中,美国一共为苏联提供了价值109亿美元的各类物资。这些物资中,除了有15000多架飞机,7000。多辆坦克、8万吨各类舰艇以及46万台各类车辆,还有百万吨的航空燃油、1.1万节火车车厢、10万吨棉花和400多万吨的高热量食品等大量军需物资。这些高热量食品大部分是可以直接食用的午餐肉、罐头、香肠等,极大的缓解了苏军的粮食问题。
第五点是苏军顽强不息的战斗意志。虽然在苏德战争期间,苏军一路溃败,但这并不代表已经丧失了战意。相反,在稳住脚跟后,苏联立刻开始了全国总动员,苏军发出了每个人都是战士的动员号召,将征兵年龄扩大到17至55岁。一时间,全苏联30%左右的男性都投入到战争之中。此外,还有80万苏联妇女也踏上了战场,杀敌报国,其中就诞生了莉莉亚利特维亚克这样的苏联王牌飞行员。以及位列世界直打王牌狙击手榜单的柳德米拉,正是凭借这种全民皆兵的战斗意志,苏联才能创造奇迹,最终扭转胜负。第六点是苏联情报工作比德军更强。
德国情报部门将苏联划分为五个区域,成立了130多个间谍机构和60多所间谍学校,还把将培训过的苏军战俘派往前线,让他们收集情报。而苏联的谍报工作比德军更为有效,庞大的游击队在德军后方活动,查明德军部署和动向的任务,而苏联民众更是提供了德军驻地的兵力、行军路线,这些情报的准确性往往更高。而且苏联还在欧洲布置了大量的间谍小组,著名的红色乐队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潜伏在德、法、比等国军政商界,其中某些人还在德国身居要职,为苏联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可以说,苏联情报机关早已掌握德军下一步的动向,因此苏联往往能先于德军准备战争,获取更多战机。
![]()
由此可见,苏联彻底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格局,跻身超级大国。这并不是偶然的,苏联打开了新的世界格局,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也应该永远铭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