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五下午2:30,当时钟的指针准时划过这个刻度,我们的会议室便会准时上演一场思想的“风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例会,而是我们张智勇职务犯罪辩护团队雷打不动的“集体研讨”时间。这是我们对专业精进的承诺,更是对每一份委托和信任的承诺。
当事人将关乎自由、声誉乃至政治生命的重大案件托付给我们,我们唯有倾尽团队智慧,方能不负所托。
![]()
没有“彩排”的战场:职务犯罪案件的复杂性
职务犯罪,特别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等,是法律实践中最为复杂、敏感的领域之一。这类案件往往涉及复杂的交易结构、隐蔽的利益输送和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每一个案件的定性,都可能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间游走。
正因如此,我们深知,单兵作战难以穷尽所有可能。唯有通过集体的智慧碰撞,才能在迷雾中找到那条通往正义的最优路径。
“模拟法庭”:在针锋相对中探寻真相
我们的周五研讨,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一场高强度的“模拟法庭”。
这次研讨的核心,是三起典型的案件:一起受贿罪、一起行贿罪和一起滥用职权罪。
为了彻底“吃透”案件,我们打破了常规的讨论模式。团队律师被随机分配角色:有的扮演思维缜密、力求定罪的“公诉人”;有的扮演中立客观、权衡全案的“法官”;而更多的,则是我们作为辩护律师的本色出演。
![]()
“公诉人”会从最严苛的角度审视证据链条,提出尖锐的指控。
“法官”会不断追问,平衡控辩双方的观点。
而“辩护人”则必须见招拆招,寻找突破口。
“被告人的这个行为,究竟是构成受贿罪的‘权钱交易’,还是仅仅是违规的人情往来?”
“在滥用职权罪中,如何界定‘重大损失’?公诉机关提供的这份鉴定报告,程序是否合法?我们是否有空间申请重新鉴定?”
“关于行贿罪,现有的证据是否形成了完整的闭环?特别是针对‘证据不足’这一点,我们作为辩护人,应当如何制定质证策略?”
从定性、证据到事实:辩护的“手术刀”
我们的讨论是“针锋相对”的,从不“和稀泥”。大家会围绕案件的核心争议点——定性、证据、事实——展开激烈辩论。
在定性上,我们反复推敲法条,深挖司法解释,确保对罪名的理解精准无误。
在证据上,我们扮演最苛刻的“对手”,对每一份言辞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压力测试”,寻找证据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在事实上,我们通过逻辑推演,努力还原案件最接近真实的面貌,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判决的细节。
![]()
引领与共识:激荡智慧,只为最优方案
作为团队的带领者,我的角色不仅是参与讨论,更是这场“思想风暴”的引导者。当讨论陷入僵局时,我需要提出新的视角;当观点过于分散时,我需要将大家拉回案件的核心。
![]()
在激烈的思想碰撞后,我们追求的不是“统一思想”,而是达成“最优共识”——即为当事人制定出最全面、最有力、最具可操作性的辩护方案。
这一场场研讨,锻炼了团队的应变能力、逻辑思维和诉讼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始终保持对法律的敬畏和对专业的执着。
这,就是我们的十六年的每周五常态。这,就是我们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态度。
![]()
作者简介:
张智勇,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主任,执业29年来代理了贵州省原副省长王晓光案、云南原省委常委政协副主席黄毅案、贵州省原副省长李再勇案、贵州省原政协副主席周建琨案4件省部级职务案,厅级数十件,以及国企、私企人员等各类受贿行贿案上百件,办理了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庆不雅视频赵红霞案、四川交警开房丢枪案等案,让多人无罪释放。张智勇律师只做刑事案件,擅长职务辩护,行贿,经济犯罪、程序辩护等各类刑案,不畏强权,敢于发声,始终秉持正义至上的执业原则积极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带领团队办理各类刑事案件近万件,数百件取保不起诉判决无罪案例,为众多当事人实现了无罪释放,赢得了委托人的广泛信赖与高度认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