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还未走完,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就把“麦克风外交”的代价真实上了一课。一边在柏林高调“秀肌肉”,声称德国将在台海问题上“自行决定政策实施方式”。
转头不过24小时,便主动向中方拨来电话,一口一个“高度重视对华关系”。这场外交反转,不仅揭示了德国对华政策的现实困境,也暴露出中欧关系中越来越清晰的权力重心正在悄然转移。
瓦德富尔并不是一个政治新手。他出身基民盟,在德国政坛以鹰派立场著称。此次访华本可成为他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加分演出,尤其是在德国政坛内部围绕“价值观外交”与“务实路线”的争论愈演愈烈之际。
![]()
然而,他却选择在出发前夕放出“台海不容武力解决”的强硬言论,并借助路透社平台公开暗示德国的“一中政策”存在“实施方式的灵活性”。
这明显踩中了中方底线,对北京而言,这种“嘴上承认一中,行动上放纵台独”的做法,等同于战略欺骗。
中方的回应并未迟疑。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10月24日直言:“一个中国原则没有自定义空间。”随后,德方以“接待层级不够”为由,宣布推迟原定于10月26日启程的访华行程。
![]()
德国此举意图明显,既不愿在原则问题上让步,也不想承受中方冷处理带来的尴尬场面。但德国经济界的反应却远比政客务实得多。
瓦德富尔的言论一出,原本准备随行访华的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稀土进口企业代表团成员纷纷选择“集体退团”。
这不仅是对外长路线的不信任投票,更是对德国对华政策摇摆失据的警告。大众、宝马等头部车企早已对“脱钩”论调心生警惕。
![]()
2025年前8个月,中德贸易额达1634亿欧元,中国重新夺回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位置;而这背后,是整个德国制造业对中国稀土、芯片、市场的深度依赖。
德国国内的裂痕也在此次风波中赤裸裸地暴露出来。社民党议员公开批评瓦德富尔“发出错误信号”,指责其做法可能“破坏中德来之不易的合作基础”。
而默茨领导的基民盟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部分亲商议员担忧,基民盟若持续走强硬路线,恐将失去德国中产阶层和企业家的支持。
![]()
就在各方压力交织之际,11月3日这通“火速来电”终于发生。瓦德富尔主动致电中国外长王毅,三句话完成态度转变:“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期待尽早访华”。
这三句软话,是德国经济界、政界、外交现实共同挤压下的妥协产物。而王毅的回应也意味深长。
不仅重申“一中原则是中德关系的政治基础”,更提及中国在1990年坚定支持两德统一的历史,要求德国“理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
![]()
中方的表态没有退让,反而借历史道义占据了主动。1990年,中国在国际社会还未完全接受德国统一的背景下,率先支持两德合并,给了德国宝贵的国际合法性。
如今,德国若在台湾问题上模糊立场,等同于对中国当年支持的“道义回报”进行背叛。这场外交拉锯战的本质,其实是德国在“价值观外交”与“经济现实”之间的反复横跳。
瓦德富尔的软化并不意味着德国已找准方向。有关消息称,11月17日,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将访华,试图通过财经对话修补裂痕,这一计划本身就是对外长风波的一次“外交救场”。
![]()
中方并未因一次电话而全面恢复原定安排,而是设定更明确的交往前提,合作必须建立在互相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础上。
从宏观层面看,这场风波再次印证了一点,中德关系的主导权,正在从“西方话语主导”向“对等博弈”转向。中国不再回避矛盾,更善于利用现实压力反制舆论攻势。
稀土、芯片等关键领域的“经济牌”,配合历史道义的“情感牌”,构成了中方当前对德外交的双重杠杆。而德国则显得愈发力不从心。
![]()
一方面,它无法忽视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尤其是在半导体、台海议题上的“对华遏制共识”;另一方面,其国内经济已深度嵌入中国市场,尤其是汽车制造、工业设备、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92%的德国企业明确表示未来将增加对华投资,超过六成反对“对华脱钩”——这是德国政客无法忽视的民意现实。
欧盟层面同样陷入进退维谷。中方在荷兰半导体事件后放宽出口豁免,德国车企直接受益;而一旦中方收紧稀土出口,整个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都将遭遇断裂风险。
![]()
这场由一句台海表态引发的外交风波,不仅暴露了德国对华政策的摇摆,更揭示了大国间博弈的新常态,口头强硬换不来实利,只有真正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合作的空间才可能存在。
瓦德富尔的三句软话,不是外交胜利的表现,而是德国在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的标志。未来的关键节点,落在克林拜尔是否如期访华。
![]()
如果他最终成行,说明德国仍愿意在现实与价值之间寻找平衡,并尝试恢复与中国的高层沟通机制;若行程再度推迟,则意味着德国对华鹰派力量获得主导,一场更持久的战略对峙可能正在酝酿。
无论如何,2025年的中德关系,已不再是单向输出的“德国经验”,而是一次次外交交锋中形成的“新型平衡”。这个平衡不来自于言辞,而决定于行动。
信息来源:推迟访华又主动打来电话,德国外长此番操作背后的较量 上观新闻 2025-11-04 16:05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