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3月,麦克阿瑟在日军进逼下仓惶逃离菲律宾。抵达澳大利亚后,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我会回来的!”(I shall return.)从1944年10月17日至1945年7月,麦克阿瑟率军杀回菲律宾并将其攻陷,实现了3年前的誓言。他说出了另一句著名的话:“我回来了!”(I have returned.)
![]()
(美军炮击马尼拉)
01/
菲律宾群岛,美日两军的攻防态势
1944年6月,美军打赢了马里亚纳海战,逐步占领了整个马里亚纳群岛。
下一个攻占目标是什么?
美国陆、海军高层发生了分歧。尼米兹海军上将主张,先拿下台湾岛,切断日本东南亚兵力与其本土的联系。麦克阿瑟陆军上将则主张,先进攻菲律宾。他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为战后竞选总统积累政治资本,同时也一雪1942年从菲律宾败走的前耻。最后,罗斯福总统一锤定音:先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
![]()
(左:尼米兹/右:麦克阿瑟)
美军决定,先夺取莱特岛,尔后占领整个菲律宾群岛,以切断日本本土与荷属东印度(今印尼)和缅甸的海上交通线,建立进军日本本土的海空基地。
日本的橡胶、石油等战略资源均来自东南亚,菲律宾是从东南亚通往国内的必经通道。日本退无可退,决心在菲律宾阻挡美军,守住运输生命线。1944年7月,日本大本营制定了“捷号”抗登陆作战方案,包括4个预案;其中,针对美军登陆菲律宾的是“捷一号”作战方案。另外,“捷二号”指代台湾和琉球,“捷三号”指代本土,“捷四号”指代千岛群岛。
1944年9月,日军在菲律宾成立陆军第14方面军,由“马来之虎”山下奉文陆军大将出任总司令,下辖第35军(司令为铃木宗作中将)等部队,计8个步兵师团、1个坦克师团、4个独立混成旅团,共35万余人。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为丰田副武海军大将)的第2、第3、第5舰队(拥有航母4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35艘、潜艇17艘)和陆军第4航空军及海军航空兵将提供支援。
![]()
(左起:山下奉文、丰田副武、铃木宗作)
美军方面,菲律宾战役将由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陆军上将统一指挥,参战兵力为陆军第6集团军(司令为沃尔特·克鲁格陆军中将,辖2个军)、第8集团军一部及特种兵部队,共28万余人,由海军第3、第7舰队(司令分别为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海军上将和托马斯·卡森·金凯德海军中将,共有航母35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26艘、驱逐舰144艘、潜艇29艘、登陆舰和运输舰650艘)和陆军第5、第13航空队及澳大利亚航空队提供支援,共有飞机约2500架。
![]()
(左起:克鲁格、哈尔西、金凯德)
02/
菲律宾战役前哨战——美军登陆莱特岛
莱特岛(Leyte)是菲律宾中部的米沙鄢(yán)群岛东部岛屿,东邻萨马岛,西接宿务岛与保和岛,面积7213平方公里,为菲律宾第8大岛。
![]()
(莱特岛)
从1944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美军航空兵连续空袭菲律宾、台湾和冲绳等地,摧毁了大量日本飞机,夺取了制空权。
10月10—15日,美军先后从马努斯岛和荷兰迪亚出发。
10月17日,在海、空军火力准备后,美军攻占了霍蒙宏岛、迪纳加岛的北端,在岛上设置灯塔,引导护航舰队进入莱特湾。早上,美军登陆部队先后在3个地域实施登陆。北部突击兵团第10军的2个师;南部突击兵团第24军的2个师;第24步兵师第21团,分别在莱特岛东岸的塔克洛班和杜拉格登陆,向守岛日军发起进攻。当日,登陆部队在海岸建立了纵深约2公里的登陆场。
10月20日,美军以第10、第24军各两个师组成北部、南部两个突击集团,分别在莱特岛东岸的塔克洛班和杜拉格登陆,向守岛日军(第35集团军第16师及勤务部队,约2万人)发起进攻。日军集中几百架飞机攻击美军登陆舰船,但收效不大。
![]()
(麦克阿瑟登陆莱特岛)
当天,美军上陆10万余人,占领了宽20公里、纵深18公里的登陆场。随后,美军将日军分割于卡里加拉、布拉文等地区。
从10月21日开始,登陆部队向纵深发展进攻,扩大与巩固登陆场。
日军实施“捷一号”作战计划,调集陆海空兵力与美军展开了决战。
10月23—26日,美日双方海军在莱特湾附近海域进行了大规模海战,美军以较小代价取得了重大胜利。通过此次海战,日本联合舰队主力丧失了作战能力。
从10月底起,日军第1、第26师团和第68混成旅团等部共4.5万人增援莱特岛。但在登陆过程中,载运坦克的登陆舰被击沉。至12月初,岛上日军兵力达7.5万余人,并有舰艇79艘和飞机几百架配合作战。
麦克阿瑟提出以两面夹击的方式占领奥莫塔克港,从背后分割在莱特岛上挖沟筑垒的日军。这一计划果然奏效。
此时,美军已上陆两个军、17.4万余人,并有约700艘舰艇和4700架飞机负责输送和掩护。
日军在纵深顽强抵抗,并使用“特攻飞机”和“特攻艇”攻击美军舰船,战局一度出现胶着状态。
至11月1日,北部突击兵团占领了刺匹兹、卡利盖拉地域;南部突击兵团占领了达加咪、布鲁恩地域。
![]()
(菲律宾战役示意图)
12月7日,美军第77步兵师在莱特岛西侧奥莫塔克湾登陆成功,对日军构成合围态势。12月10日,美军攻占奥莫塔克港,并继续向前推进。山下奉文决定停止莱特岛之战,准许第35军残部撤到菲律宾中南部岛屿。
至12月30日,美军完成全岛占领。
03/
血战吕宋岛
吕宋岛的日军既没有能够摧毁美军坦克的武器,又没有飞机,因而不指望决战,而是决心以持久防御来牵制和消耗美军。美军占领莱特岛后,山下奉文将驻吕宋岛日军28.7万人编成3个集团:以方面军主力15万人编成“尚武集团”,防守北吕宋地区;以第1挺进集团等部3万人编成“建武集团”,守卫中吕宋克拉克以西地区;以第8师等部10万人编成“振武集团”,扼守南吕宋马尼拉以东地区。
![]()
(日军布防情况)
12月15日,美军占领民都洛岛,作为进攻吕宋岛的前进基地。
12月下旬起,美空军以莱特岛和民都洛岛为基地,对吕宋岛实施空袭,并摆出在该岛南部海岸登陆的架势,以诱敌分重兵防守南部。
美军的登陆日为1945年1月9日,代号为“S”日。早上7时,登陆前的炮火准备开始。一小时后,登陆行动正式展开。克鲁格率美军第6集团军的第1、第14军,约20万人,在作战舰艇233艘、运输船只800艘和飞机1000架的支援下,在吕宋岛西岸林加延湾登陆。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美陆军之间的最大战役——吕宋岛战役打响。
日军飞机展开了自杀式“神风特攻”,美军的“奥曼尼湾”号护航航母被1架“神风特攻”飞机击毁,1艘驱逐舰及数艘其它军舰被击沉。美军第3舰队的舰载机对登陆部队提供了空中支援,猛烈轰炸了日军大炮据点。
当晚,美军上陆兵力达6.8万人,并巩固了滩头阵地。数日内,第6集团军的约17.5万名士兵在沿20公里的海滩登陆。随后,经一周交战,美军突破日军在阿格诺河的防线。
第1军负责掩护其侧翼,第14军则向南进攻马尼拉。克拉克山区的“建武集团”很快便被赶进深山。美军直至1月23日到达克拉克空军基地之前,没有遇到强大的抵抗。
在克拉克机场附近,双方进行了坦克战。攻取克拉克空军基地的战役持续到1月底。攻占该基地后,第14军继续向马尼拉推进。
![]()
(日军发动进攻)
1月29日,美军在向林加延湾增兵的同时,以第8集团军的部分兵力分别在苏比克湾西北的圣安东尼奥和马尼拉湾以南的纳苏格布登陆。
1月31日,美军第11空降师的两个团实施空降行动,攻占一座桥梁,之后向马尼拉前进。为了尽快攻占马尼拉,美军第8集团军第11军和第11空降师分别在苏比克湾西北和马尼拉湾以南两个地段登陆,对马尼拉形成夹击态势。
马尼拉不仅是日军在东南亚占领统治的最后堡垒之一,更被视作日本东南亚防线的最后屏障。在日本守军中,一派主张放弃这座注定不保的城市,集中防守山区要地;另一派,尤其是控制着港口和基地的海军则主张死守马尼拉。以海军少将岩渊三次为首的海军陆战队,拒绝服从撤离马尼拉的命令;此外,陆军的3个大队也拒绝撤出马尼拉。
![]()
(菲律宾战役示意图)
最终,由战舰沉没后幸存的水兵、从当地征召的日本平民以及其他杂牌部队拼凑而成了防守部队。
这是太平洋战场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城市战役。35000名美军士兵和3000名菲律宾游击队猛攻马尼拉长达一个月之久,17000名日军负隅顽抗到最后一刻。
2月3日,美军第11空降师的伞兵奇袭马尼拉。
2月7日,麦克阿瑟随第37师进入市区。
在这个菲律宾首都,美日两军展开了4个星期的激烈巷战。日军凭借市中心坚固的建筑物进行抵抗,但美军用猛烈的炮火摧毁了一座座建筑。
2月12日,防守马尼拉的日军被包围在西班牙殖民者建造的古老市中心——王城区,美军已经彻底切断日军的海上退路。美军曾经多次劝降日军,但绝大多数日军表示将战斗至死。为了切断日军的逃跑路线,美军首先攻击了港口设施。
![]()
(美军首先攻击港口设施)
2月16日,美军空降部队在科雷吉多尔要塞降落,5000多名日军退守隧道。
山下奉文命令手下部队,在美军进入马尼拉市区时破坏所有桥梁及其基础设施,又挖掘壕沟以阻止美军前进。
2月26日,科雷吉多尔要塞被攻克,马尼拉守军司令官岩渊三次少将自杀,日军余部约10万人退据吕宋北部山区。
![]()
(美军进入马尼拉)
市区战斗于2月底结束。这座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
马尼拉战役伴随着“马尼拉大屠杀”,疯狂的日军开始不分性别、年龄屠杀马尼拉平民。为了节省弹药,他们使用军刀和刺刀杀死大量平民。在马尼拉战役中,日军屠杀了68万市民中的至少10万人。而根据一些消息来源,这个数字甚至高达20万人。这是二战中最残酷的屠城之一。为此,被俘的日军司令官山下奉文于1946年被绞死。
![]()
(马尼拉变成了一片废墟)
当然,还有一些平民伤亡是美军造成的。美军为了减少己方军人的伤亡,日复一日地用重炮和航空炸弹轰炸马尼拉,将其炸成一片废墟。
经过1个月巷战,美军于3月3日攻占了马尼拉。攻占这座城市,美军有1010人丧生(根据其他消息来源,这个数字为1100人)和5565人受伤。日军损失约16700人,几乎就是全部守军,投降人数不超过300人。菲律宾游击队的伤亡人数没有记录。
![]()
(美国纪念邮票:1945年3月3日解放马尼拉)
随后,美军发展进攻,将残余日军压缩在吕宋北部、克拉克以西和马尼拉以东山区。
日军“尚武集团”把卡加延河谷作为根据地,以碧瑶以西至圣何塞以北一带山地作为南面的屏障,自西向东依次部署了第19师、第58独立混成旅、第23师、第2坦克师以及第10师等部队,以抵御美第1军(美军5个师、美菲军1个师)的猛烈攻击。特别是在巴列特、撒拉克撒克山垭口(yā kǒu)展开了激战,美军用推土机在险峻的山地中开辟道路,向前推进坦克和重型火炮,以压倒之势攻击日军。
4月下旬,美军攻占碧瑶,6月进入卡加延河谷,6月下旬完全打通了阿帕里至碧瑶和阿帕里至圣何塞的两条道路。此后,日军被赶入深山。在美军的包围下,日军供应断绝,疾病流行,大批减员。
指挥马尼拉海军防卫部队的“振武集团”在救援作战中失败,又于2月底受到美第14军的攻击,陆续退入山中。这支部队从5月1日起改称第41集团军,但到6月底已经丧失了有组织作战能力,但其余部直至日本投降后才放下武器。
![]()
(被俘的日军士兵)
与此同时,美第8集团军还先后夺取了菲律宾南部的巴拉望、棉兰老、班乃、内格罗斯等岛屿。
至7月上旬,菲律宾群岛的大规模战斗行动结束。
04/
失去菲律宾,日本海上“生命线”被切断
据《日本陆海军事典》统计,在1944—1945年的菲律宾战役中,日本陆军死亡36.87万人,海军死亡11.79万人,加上一部分民兵武装,阵亡数超过50万人。这是二战期间日军最多的单一战役死亡人数。另外,日军损失舰艇68艘、飞机约7000架(其中特攻飞机700余架)。
美军伤亡6.2万余人,损失大型舰只21艘、飞机900余架。
![]()
(战役中被击毙的日军尸体)
日本退出菲律宾,美军紧接着攻向琉球群岛及冲绳等地。日本与东南亚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其战略原料只有从中国东北和朝鲜向本土运进。
1942年3月,麦克阿瑟曾在逃离菲律宾后说了那句著名的话“我会回来的!”(I shall return.)而在此次菲律宾战役的胜利,让麦克阿瑟上演了“王者归来”,说出了另一句著名的一句话:“我回来了!”(I have returne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