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当前,我市城乡居民医保正值集中缴费期,关于居民医保有关政策,群众比较关注。居民医保断缴后具体有何影响?医保待遇等待期有何具体规定?这些问题一定要了解。
什么是医保待遇等待期?
参保人员因未按照政策规定及时参保缴费导致无法及时享受医保待遇,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享受。这段时间即医保待遇等待期,在医保待遇等待期内发生的医疗费用无法报销,需要参保人自己承担。
原先有没有设置医保待遇等待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没有直接对医保待遇等待期明确规定,但大多数医保统筹地区在实践中,已对断缴人员和没有在集中参保期缴费人员设置了待遇等待期。比如,2012年印发的《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按照年度缴费,在次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享受相应居民医保待遇,中途参保人员(新生儿等除外)应当按照年度标准缴费并经3个月等待期满后方可享受居民医保待遇。
为什么专门设定医保待遇等待期?
2023年居民医保全国次均住院报销4437元,意味着一个人一次住院费用就相当于10个人的个人参保费缴费金额。目前,我国居民医保不是强制参保,如果不设置待遇等待期,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生病后才缴几百元参保,最终损害的是全体参保人的利益。
医保待遇等待期是如何规定的?
自2025年起,除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外,对未在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参保或未连续参保的人员,设置参保后固定等待期3个月,未连续参保的,每多断缴1年,在3个月的固定等待期基础上再增加1个月的变动等待期。考虑到参保人实际情况,允许参保人通过缴费修复变动等待期,缴费参照提出修复申请当年参保地的个人缴费标准。每多缴纳1年的费用,可以减少1个月的变动等待期。需要注意的是,连续断缴4年及以上的,修复以后的变动等待期不少于3个月,加上原有的固定等待期3个月,需至少等待6个月。
为什么不允许修复固定待遇等待期?
如果可以修复固定待遇等待期,就相当于允许生病后再缴费,缴费后马上享受待遇。这样会增加选择性参保风险,让选择参保的群众利用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信息优势,享受别人缴费对自己的贡献,对正常连续参保人员来说非常不公平!
2025年以前没参保的群众是否受影响?
不受影响。待遇等待期政策从2024年缴费参加2025年度基本医保起执行,即使以前没参保,只要从2024年起每年都在集中参保期参加居民医保,就不会有待遇等待期。如果原来正常参保,但2024年在年底前的集中参保期没有参保缴纳2025年度保费,那2025年就会有待遇等待期。
如何避免居民因不知集中参保期而断缴?
每年9月-12月,是集中参保期,缴纳下一年度参保费,各地都会开展基本医保全民参保集中宣传活动。如果由于自身原因错过集中参保期导致断缴,应尽快缴费,减少变动等待期以降低不能享受医保待遇的损失。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武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