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填志愿可别凭感觉瞎作”!562 分,比投档线足足高 37 分,最后居然被调剂到护理专业 —— 山西这个男孩的经历,听着就让人揪心,可这不是运气差,而是志愿表填错了!这年头高分也能变 “废分”,坑全在那些看似没问题、实则漏洞百出的填报操作里。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一、填志愿只选 2 个热门专业?这是主动跳坑!
都 2025 年了,还有家长填志愿犯这种低级错误:专业志愿栏明明有 6 个位置,偏偏只填两个热门专业,剩下的全空着。这哪是报志愿,简直是赌命!
有家长问我 “考得好还怕调剂?”,我真想反问:你看这孩子,高分照样被塞进护理,全家崩溃,这还不够说明问题吗?大学录取看的根本不是你超投档线多少分,而是你有没有过专业录取线。投档分只是入场券,哪怕超线 100 分,专业线没过,照样给你扔进调剂池。
二、新高考都普及了,别用十年前的老思路!
现在二十多个省都实行新高考了,可不少家长还抱着老观念:只看院校名气,不看专业适配;只盯着分数,不管位次;只抢热门专业,不设保底选项。
要知道,调剂不是兜底,是 “踩坑”!那些没人报的冷门专业,像护理、材料、农业、土管,全靠调剂补名额。你不填满专业志愿,系统就 “帮你安排”,把你塞进这些没人要的专业里。还有家长觉得 “次一点的专业配不上孩子分数”,可你想过吗?比起被调剂到厌恶的专业混四年,或者复读承担未知风险,填个 “保底专业” 难道不是更稳妥的选择?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三、志愿填报不是 “挑喜欢”,是 “防崩盘”!
热门专业年年涨分,核科学、计算机、临床、人工智能,现在没个 570 + 都不敢碰。就这点分数还全押在热门上,拿孩子的青春赌,输了能不惨吗?
别再信 “服从调剂就好” 这句话了,这四个字坑了多少人!调剂不是选相近专业,是系统随机分配,按需分发。我见过不少家长哭诉,孩子调剂的专业跟当初选的学科门类都不搭边,四年学下来跟坐牢似的。志愿填报的本质,不是选多喜欢的专业,而是用策略堵住 “最坏的结局”—— 哪怕前几个冲热门,后几个也得填能接受的保底专业。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四、别拿复读当 “救命稻草”,风险比你想的大!
更离谱的是,有些家长一边吐槽复读压力大,一边还让孩子赌志愿。你们真以为复读是 “从头再来”?其实是 “筷子掉厕所 —— 捞也难,弃也不是”。
复读不只是耗一年时间,还会把孩子的心理状态搞崩。谁能保证明年题目不难?政策不变?招生计划不调?一次志愿失误,可能毁的不只是四年大学,更是孩子的人生轨迹。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五、“自杀式填报” 的坑,太多人还在踩!
像这种只填热门、不设保底、全靠 “分高我怕啥” 的填报方式,教育圈早有外号叫 “自杀式填报”—— 特点就是全家考前信心爆棚,查结果时集体崩溃。
志愿填报就像开高速,不看路牌、不用导航、不规划路线,想开到理想院校?大概率冲进沟里!更可笑的是,不少人连选科限制都没搞懂:阳光高考平台上明明白白写着 “只招物理生” 的专业,选历史的还敢填;要求 “必选化学” 的航天专业,选地理的也敢报,不光会被调剂,说出去都让人笑话。
2026年的志愿填报,早就是信息战、策略战了。还想靠蒙、靠感觉、靠 “分高就稳”?最后只会像这个山西男孩一样,高分落得个被调剂的结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