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她牺牲时仅19岁:被20多名土匪轮番侵犯,行刑前高呼"毛主席万岁"

0
分享至

1950 年夏末,西昌盐中区的山林里,几个村民在腐叶下发现了一块头骨。发丝缠绕其上,尚未完全腐烂。

这是丁佑君仅存的遗物。她牺牲时,刚满 19 岁。

三个月前,这个乐山姑娘还在干部培训班里写决心书。三个月后,她成了土匪暴行下的烈士,临终前的口号震彻山谷。


她的故事,藏着新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挣扎。

一、乐山少女:从学生到革命者的蜕变

1931 年,丁佑君生于四川乐山五通桥的盐商家庭。父母开明,让她从小读新式学堂。

1947 年,16 岁的她在五通桥中学加入进步团体。那时的乐山,地下党正秘密活动,她常帮着传递传单,把《新华日报》藏在课本里。

1949 年秋,成都解放前夕,丁佑君瞒着家人报名参加西南军政大学。出发前,她给妹妹写信道:“等我回来,咱们的家乡就彻底不一样了。”

在军政大学,她成绩优异,尤其是政治课和军事训练。同学回忆,她总说:“革命不是喊口号,要真刀真枪干。”

1950 年 3 月,结业分配的名单下来了。丁佑君主动请缨去最偏远的西昌地区。那里刚解放,土匪横行,没人愿意去。

她收拾行李时,把母亲给的银镯子塞进背包。谁也没想到,这成了她留给家人的最后念想。

二、西昌乱局:潜伏的毒蛇与未熄的硝烟

1950 年的西昌,远比想象中凶险。

表面上,解放军已经进驻,但国民党残余势力并未肃清。蒋介石退台前,特意留下特务联络土匪,妄图 “待机反攻”。

盐中区是西昌的粮产区,征粮成了新政权的头等大事。粮食既要供给驻军,也要救济灾民。可当地土匪早就盯着这批粮。

匪首赵明安是个老油条。他早年当土匪,后来投靠国民党当连长,解放军逼近时又假意投降,暗地里却招兵买马。

更可怕的是潜伏的内鬼。前国民党参议员王正中,穿起粗布衣裳,天天泡在干部会议上。他装出一副积极模样,主动给征粮队带路。

丁佑君的征粮小组有三个人。她负责登记造册,另外两人是武装干事。出发前,队长反复叮嘱:“王正中这人,防着点。”

可谁也没料到,危险来得这么快。

三、山道陷阱:信任换来的背叛

1950 年 7 月 18 日,王正中找到丁佑君。

“山后有个村子,粮还没登记。我带路,你们去一趟,很快就回。” 他说得恳切,还帮着扛帆布包。

丁佑君有些犹豫。规定不能单独行动,但那个村子确实在名单上。看着王正中热情的样子,她最终点了头。

出村两公里,山道突然变窄。两旁的树林密得像墙,连鸟叫都听不见。

“不对劲。” 同行的小李刚开口,乱林里就冲出十几个持枪匪徒。

王正中瞬间变了脸,摘下斗笠冷笑:“都来了,省得我再跑一趟。”

匪徒扑上来时,丁佑君想掏腰间的手榴弹,却被按在地上。小李和另一个队员试图反抗,十几枪同时响起,两人倒在血泊里。

她被反绑着双臂,嘴塞着破布,眼睛死死盯着王正中。这个前几天还一起吃饭的 “战友”,正和匪首笑着说话。

四、地堡酷刑:钢铁般的坚守

匪徒把丁佑君拖进旧粮仓地堡。这里是赵明安的老巢,墙上挂着麻绳、铁钩,空气里全是血腥味。

“解放军有多少人?粮藏在哪?” 赵明安坐在木箱上,手指敲着膝盖。

丁佑君啐了一口:“不知道。”

第一夜,20 多个匪徒轮番闯进仓房。门被反锁,她的嘴被塞紧,只能发出模糊的呜咽。


天亮时,她的衣物已碎,浑身是伤。赵明安进来,拿着钢针在她眼前晃:“再不说,有你受的。”

她靠在墙角,头发凌乱,一声不吭。

第二天,老虎凳被抬了进来。匪徒把她的脚绑在凳上,往膝盖下垫砖头。每垫一块,骨头就发出脆响。

他们还把辣椒水倒进她的伤口,皮肤瞬间红肿起泡。胸部被插入细针,棍棒雨点般落下。

“说不说?” 王国贤拿着刀,架在她脖子上。

丁佑君喘着气,眼里全是怒火:“你们这些畜生,早晚会遭报应!”

五、街头羞辱:未被摧毁的尊严

第三天,赵明安想出了更毒的招。

他让人把丁佑君剥光,捆在木架上,抬着游街。村民被强行赶到路边,谁不看就用枪指着。

“都看好了!帮共产党的下场就是这样!” 王国贤踢着木架,声音嘶哑。

丁佑君的头昂着,阳光照在她满是伤痕的身体上。她看着围观的百姓,眼里没有屈辱,只有坚定。

人群里,一个十岁男孩突然冲出来,喊着 “放开她”,被母亲死死拽回去。一位老者别过头,用袖子抹泪。

有人咬牙,有人攥拳,可没人敢动 —— 匪徒的枪就架在街口。

路过镇口的老槐树时,丁佑君突然用尽力气喊:“土匪长不了!解放军会来的!”

王国贤一巴掌扇在她脸上,血从嘴角流下来。她却笑了,笑得很灿烂。

六、最后的呐喊:血洒碉堡前

第四天,丁佑君已经站不起来了。右眼瘀紫,嘴唇裂得全是口子。

赵明安又有了新主意:让她劝降碉堡里的解放军。

两个匪徒架着她,走到碉堡近郊。烈日烤着大地,她的脚步拖在地上,留下血痕。

靠近喊话喇叭时,她突然挣脱匪徒。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对着喇叭大喊:

“同志们,不要怕!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枪声立刻响起。子弹打中她的左胸,她踉跄着倒下,嘴里还在念叨着口号。

赵明安气得直跺脚:“拖走!扔去喂狼!”

匪徒拉起她的腿,朝野山拖。一路的血迹,在黄土上拖出长长的红线。

七、遗物与复仇:正义从不缺席

几天后,村民在山林里发现了她的头骨和几缕长发。野狼已经把尸身啃得残缺不全。

大家捧着遗物,默默流泪。有人用布把头骨包起来,埋在老槐树下。

“这姑娘是为我们死的。” 一位老人说。丁佑君的事迹,开始在盐中地区传开。

消息传到西昌县委,干部们哭了。一个月后,县委召开会议,追认她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

解放军随即发起剿匪行动。赵明安的匪巢被端掉时,他还想反抗,被当场击毙。

王国贤躲在山洞里,被村民举报。公审大会上,他低着头,不敢看台下的人。最终,他被执行死刑。

1951 年,毛主席签署了《革命烈士证》,追记丁佑君一大功。那张证书,后来陈列在乐山的纪念馆里。

八、精神永存:以她之名的纪念

1958 年,朱德总司令亲自为丁佑君烈士陵园题词:“丁佑君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好女儿,是共青团员和革命青年的好榜样。”

1985 年,乐山修建了丁佑君纪念馆。青山环绕,庄严肃穆。馆里展出她的遗物:那只银镯子、用过的笔记本,还有村民发现的头骨碎片。

1987 年,盐中区公所所在地正式更名为 “佑君镇”。路牌上的名字,成了永恒的纪念。

作家高缨曾写下长诗《丁佑君》,里面有这样的句子:“白玉一样纯洁,钢铁一样坚强,她的身影如一朵盛开的革命之花,永不凋零。”

2011 年,丁佑君入选 “乐山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石碑上的名字,被阳光照得发亮。


每年清明,佑君镇的学生都会来烈士陵园献花。老人们给孩子讲她的故事,讲那个 19 岁姑娘的勇敢。

九、历史回响:青春与信仰的重量

丁佑君牺牲时,新中国刚成立不到一年。

那时的中国,还有无数像她这样的青年。他们离开家乡,奔赴边疆,用生命守护新生的政权。

有人说,她太傻,明明可以不跟着王正中进山。可她的选择,正是革命青年的信仰所在:为了任务,为了百姓,不惜一切。

土匪以为羞辱能摧毁她的意志,却没想到,她的呐喊唤醒了更多人。剿匪时,很多村民主动当向导,帮解放军运送物资。

她的头骨早已下葬,但精神从未远去。佑君镇的每一寸土地,都记得那个夏天的故事。

19 岁,本该是花一样的年纪。丁佑君却把生命献给了信仰,用鲜血证明了共产党人的骨气。

结语:永不凋零的革命之花

七十多年过去了,佑君镇的老槐树还在。风一吹,叶子沙沙响,像在诉说着什么。

丁佑君的故事,不是冰冷的史料,而是有温度的信仰。她让我们知道,新中国的成立,是多少年轻人用生命换来的。

她的牺牲,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无数人踏着她的足迹,为了理想奋斗。

“毛主席万岁” 的呐喊,早已融入岁月。但那个 19 岁姑娘的身影,永远站在历史的光影里,鲜活而明亮。

她是丁佑君,党和人民的好女儿。她的名字,永远值得被铭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豫讲故事 incentive-icons
小豫讲故事
谈奇闻野史,做杂牌作者。
1721文章数 7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