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这场政治地震,来得突然,但其实早有征兆。
十年前,谁会想到中东欧会变成这样?一个曾经坚定站在西方阵营的国家,一夜之间转向。这就是正在捷克发生的事情。
新上台的是个“反叛联盟”。前总理巴比什领导的ANO政党获胜,正与右翼疑欧派政党“Motorists”、极右翼反欧盟反北约的社民党SPD联手组阁。这三个党有个共同点:都反对继续援助乌克兰。
![]()
巴比什有“捷克特朗普”之称。这位亿万富翁在竞选时就说得很直白:“先把咱自家的日子过好了再说。”这句话击中了选民的心。
为什么捷克人会选这么一个领导人?答案在超市的价签上,在普通家庭的电费账单上。看看这些数字吧。捷克电费同比上涨21%,基础食品价格涨幅超过18%。通胀率连续两年突破8%。
捷克安置了37.3万乌克兰难民。对一个仅千万人口的国家来说,这是沉重负担。超54%的捷克民众认为,对乌援助已对本国经济造成直接冲击。老百姓的感受最真实。他们看着物价上涨,看着能源账单翻倍,自然要问:为什么我们要把纳税人的钱源源不断地送到基辅?
![]()
这不是捷克一国的问题。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早已多次否决欧盟对乌援助法案。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2024年议会选举后直接切断对乌武器供应。如今捷克加入,中东欧三国形成了“反援乌联盟”。这三个国家都是前奥匈帝国核心区域,地缘相近,历史渊源深厚。
欧盟现在头疼了。2025年9月,欧盟委员会内部简报警告“中东欧三国结盟将削弱对乌一致立场”。欧盟对乌克兰的总援助已超过1700亿欧元。与此同时,各国政府还发放了数千亿欧元的能源补贴,导致财政赤字普遍上升。
但战争看不到尽头。欧盟成员国的耐心却在一点点耗尽。军事援乌的公众支持率已从2022年初的约七成下降,部分国家跌破五成。战争疲劳是实实在在的。德国将援助从80亿欧元砍到40亿。法国和意大利嘴上支持,实则空手。欧洲的政治家最怕的不是俄罗斯,而是自己选民的反应。
对乌克兰来说,捷克变天是个坏消息。去年,捷克还联合多国向乌克兰输送了150万枚炮弹,是欧盟对乌物资支援的绝对主力之一。如今风向变了。巴比什明确表示,将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支持通过外交手段结束战争。
更让乌克兰担心的是,捷克可能会与匈牙利、斯洛伐克协同反对无条件援乌。这三个国家一旦在欧盟内部形成统一战线,将极大掣肘欧盟整体对乌政策。屋漏偏逢连夜雨。与此同时,乌克兰最大的支持者美国也在调整立场。特朗普政府提出了接触线停火的方案,这与之前的态度有了微妙变化。
泽连斯基最近表示“愿意进行谈判,但不会从领土撤军”。这比他之前的立场已经软化了。他不是突然心软,而是实在撑不住了。
![]()
捷克变天不只是换个政府那么简单。它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趋势:中东欧国家在外交政策上更加务实,更加以本国利益为重。这些国家曾经是华约成员,后来加入欧盟和北约。但他们逐渐意识到,布鲁塞尔和华盛顿的利益并不总是与自己的利益一致。
欧盟要的是地缘政治胜利,而这些国家要的是百姓能负担的能源价格、稳定的工作和可控的通货膨胀。巴比什们能上台,就是因为抓住了这种民众情绪。他们告诉选民:把我们自己的问题放在第一位,不可耻。
这波右翼民粹浪潮会不会继续蔓延?值得关注。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虽然未像捷克这么激烈,但对布鲁塞尔的财政压力、绿色转型政策表达不满的声音也在增强。
接下来会怎样?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新政府需要平衡国内外压力。总统帕维尔是前北约将军,已多次表态“绝不容忍极端政党控制内政外交”。巴比什与帕维尔的博弈,将成为未来捷克政局的最大看点。
欧盟需要重新评估其对乌政策。如果连中东欧国家都不支持,欧盟的援乌立场还能坚持多久?欧盟内部的分歧已经公开化。乌克兰需要面对现实。随着支持减弱,乌克兰可能不得不走向谈判桌。泽连斯基最近的表态已经显示出灵活性。
捷克这场政治变局,表面上是一个国家的选举,实际上却牵动着整个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它告诉我们:当政治精英的决策远离百姓生活时,选民会用选票说不。这不仅仅是捷克的故事,也是整个欧洲正在发生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