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桥之温州将军桥
编者按:认识一座桥梁,领略一处风景,读懂一篇历史。凝结先人智慧,跨越历史长河,讲述今古传奇。
一位将军,历时四年治水,与三千兵民同吃同住,解民于水火。为保一城平安,父子率兵出城决战,最终父子同殉国,碧血照丹青。
![]()
龚炳(名炳字虎文,本名龚欧涛)江苏山阳人,出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自幼聪慧,能文善武,既会行军打仗,还善于治水。
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龚欧涛被朝廷选拔任命为温州郡将。当时刺史韦庸正为洪灾发愁,龚欧涛实地考察后,经刺史同意,决定从城西南三十里的西湖(现会昌河)开挖,疏浚河道,建堤筑坝。
![]()
当时有一段工程,遇到的岩石比铁还硬,百姓用的一般锄镐根本不管用。龚炳仔细观察后,想出了一个“火攻水激”的方法:在岩石上用柴火将其烧得通红,然后用冷井水浇泼,让石块炸裂。方法看上去非常笨拙,但在那个年代还是非常先进的,也非常实用,工程得以继续。
![]()
整个工程历时整整四年,龚炳脱下铠甲穿蓑衣,与三千建设兵民同吃同住。为保工程顺利,龚炳经常半夜巡查工地;还经常将自家做好的糯米团分给工匠们吃,以防夜里受凉伤胃。工程不仅防洪,还改良了大片盐碱土地,淤田变荷塘,莲藕荷花香。后有文人形容:荷香满市连晴雨,橹影穿云入市廛(chán,指古代城市平民一户所居的房地)。
![]()
公元859年12月,浙东裘甫叛乱,攻克象山,屡败官军,震动浙东。次年正月,叛军一部进攻温州。
![]()
龚炳将军当时已经卸任,但为保温州城百姓安危,主动请缨,奋不顾身,率领翁、苏二将及次子龚厚基,带领官兵出三角门,在城外行春桥与叛军决战。为鼓舞士气,战前,龚炳将军让家仆把盔甲擦得发亮,说要让敌人在远处就可看到自己站在那里迎敌平叛。
![]()
据《温州府志》记载,战斗中,龚炳将军左臂中箭,儿子哭劝让其回后方医治,但将军坚决不退,并言: “此桥若破,全城百姓遭殃。”
这场保卫战持续三天,终因寡不敌众,父子与两位副将倒在了血泊中。行春血染波心赤,将士魂归月色寒。然叛军见守军如此英勇,竟然主动退兵,温州城得到保全。
![]()
为了纪念将军的功绩,人们将将军战斗过的行春桥改名为“将军桥”,并在河边修建了将军庙。明洪武年间,朱元璋诏封龚炳将军为“威远英烈明神”。
![]()
龚炳将军修建的水利工程,今天还在发挥效益,他的惠民政事将永远记在温州人的心里。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古桥坐标】温州将军桥,原名行春桥、介福桥,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景山街道和鹿城区城郊乡交界处,横跨勤奋河,是一座始建于宋代的石板桥。1971年改建为三孔钢筋混凝土桥。1991年扩建为长38米、宽10米的现代桥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人,本人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