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提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是中央首次在五年规划建议中提出“推进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加快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与潜力点,有助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增长筑牢高效、有机的承载基础。
首先,通过培育多个城市群和经济极核,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新态势。依托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在更大范围空间内的高效流动,有助于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建议》提出巩固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要强化三大城市群在科技创新、金融开放与国际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为高端人才提供顶尖发展平台。与此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中西部区域正加速崛起,正形成新增长极,为人才晋升与产业拓展提供广阔空间。
其次,推进区域联动发展,加快跨区域、跨流域大通道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在城市群与都市圈层面,将着力推动功能疏解、产业垂直分工与集群联动,构建核心城市引领、节点城市支撑的协同发展格局。未来十年,预计将新增市郊铁路和城际铁路里程5500~6000公里,新增城市轨道交通3000公里,形成高效便捷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为区域联动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我国正加快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超大特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实现组团式布局与差异化发展。金融、科技创新等高端要素资源将持续向一线城市及重点二线城市集聚;与此同时,基础制造业和配套产业将有序向都市圈外围城市及中西部地区核心城市转移,实现产业链梯度布局。这种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新型城市体系,将为优化国家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再次,我国将系统推动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全面优化人居环境,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将催生水电气路网更新、电梯加装、消防设施完善及适老化改造等新需求,这些举措将显著改善居民生活品质,还为建筑、建材、家电、社区服务等相关产业创造持续市场空间,为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提供坚实支撑。随着城市更新从试点探索转向整体推进,还将释放规模达数万亿元的总投资空间。
“十五五”时期,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将重点围绕地下管网更新、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系统推进。在地下管网方面,未来五年全国需更新改造城市燃气、排水等各类管道约60万公里。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领域,将提高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设防标准,推进城市排水防涝、海绵城市建设。在新基建方面,预计未来五年5G、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核心领域每年投资规模将超过万亿元,为城市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强劲动力。
最后,在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中小城市发展应坚决摒弃千城一面的同质化路径,转向走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这一转型意味着城市发展将更加注重个性塑造与品质提升,通过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培育特色产业体系、优化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有效激发多样化、多层次的内需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具体而言,不同类型的中小城市将获得差异化的发展机遇。紧邻核心城市的中小城市可以通过承接产业外溢、实现通勤一体化,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有的城市得益于要素资源优势,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配套、现代物流、休闲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等,积极融入都市圈产业链。专业功能县城有望借助产业链升级,实现重点产业进一步兴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应通过多举措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提供更多内需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