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晨报讯(通讯员 秦公轩 曹慧琴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通)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群体因信息获取渠道单一、风险辨识能力弱、情感需求突出等特点,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的主要受害对象,成为诈骗分子的“精准目标”。值重阳节来临之际,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光华路派出所、夫子庙派出所和月牙湖派出所通过梳理辖区近年涉老诈骗案例,结合日常走访掌握的情况,走进社区开展了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反诈宣传活动。
其间,民警首先对常见诈骗类型进行一一阐述。如“保健品/养生”类诈骗,民警告诉老人许多诈骗分子以“免费体检”“专家讲座”“特效药”为噱头,夸大老年人常见病疗效,诱导购买高价“保健品”或“理疗仪”,通过“温情服务”获取信任后实施诈骗。在“冒充公检法/熟人”类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常冒充“警察”“法院工作人员”称老人涉嫌洗钱、社保卡被盗刷,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或伪装成子女、孙辈,以“急病住院”“被拘留需保证金”为由紧急要钱。对于“投资理财/养老项目”类诈骗,民警则警示大家,以“养老服务”“以房养老”“高息理财”为名,承诺“保本高收益”的全是诈骗,诈骗分子诱导老年人签订所谓的虚假合同或购买“原始股”,有的还通过组织旅游、发放小礼品降低老人戒备,最终实现诈骗的目的。对于部分独居老人涉及满足情感需求的“婚恋交友”类,民警特别叮嘱大家要仔细甄别,一切以“恋爱”为名索要“见面礼”“治病钱”的都是诈骗,甚至以朋友之名诱导参与虚假投资项目。
年轻人常见的互联网生活方式在老年群体中也越来越普及,所以民警也为他们补上了这一课。在上网时遇到对方自称客服,表示“快递丢失理赔”“医保卡升级”“养老金账户异常”等等,要求下载屏幕共享软件或提供银行卡信息的,均是诈骗,诈骗分子常常利用老年人对数字技术不熟悉实施诱导操作转账。
除了开展现场课堂,为了将反诈宣传工作做细做透,派出所还组织民警在辖区的老年活动中心、菜市场、社区医院等老人高频活动场所设置“反诈角”,悬挂横幅、摆放反诈宣传展板、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确保辖区老人宣传全覆盖,守护好他们的晚年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