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电动车上线,为何吐槽一片?三大“槽点”令人望而却步
小区楼下的修车铺老板老李最近愁眉不展,原本堆得满满当当的新款电动车,半个月才卖出去两辆。前几天帮邻居王姐调试新车时,对方一边盯着仪表盘上25km/h的限速,一边叹气:“以前骑旧车20分钟到公司,这新车得晃半个钟头,早晚高峰被公交车甩得老远。”更有意思的是,店里摆着的新款车全是裸露车架、线条生硬的样式,老李指着一辆车说:“以前卖得火的小包车,因为塑料件超标全下架了,现在这‘铁架子’样,年轻人看都不看。”
2025年9月1日,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本意是提升安全性能,可上线没多久就被吐槽声淹没。从通勤族到外卖员,从消费者到经销商,几乎都能说出一堆不满。这背后,三个戳中实际使用痛点的“槽点”,成了大家望而却步的关键。
![]()
一、槽点一:25km/h限速卡得死,通勤效率打对折
“速度比自行车快不了多少”,是新国标车最受诟病的问题。虽然2018版标准就有限速25km/h的要求,但新版进一步强化了防篡改技术——通过限定电动机空载反电动势、增加电感值差异系数等指标,彻底堵死了破解提速的可能,一旦超过限速,电机直接停止供能 。
这对日常通勤族来说简直是“效率杀手”。有车主实测,同样5公里路程,旧款合规车(可轻微提速)耗时12分钟,新款车得花18分钟,单程多耗半小时 。北京的上班族小张算了笔账:“以前骑电动车赶8点半的班,8点出门刚好;现在得提前20分钟走,不然准迟到。”更难的是外卖、快递骑手,广州一位骑手直言:“限速后每天少接5单,收入直接降了三成,合规就赚不到钱,违规又怕被罚。”
更让人揪心的是安全隐患:爬坡或超车时突然断电,动力骤失容易被后车追尾;湿滑路面断电后的惯性滑行,比正常刹车更易侧翻。这种“机械降速”的设计,反而让骑手捏了把汗。
二、槽点二:塑件占比砍半,新车变“铁架子”颜值暴跌
“好好的电动车,怎么越改越丑了?”不少消费者对着新款车犯嘀咕。新版标准明确要求,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比旧款隐性要求直接砍了近一半 。原因是塑料易燃,火灾时会加速蔓延并释放有毒气体,但这一规定直接牺牲了车辆的外观和实用性。
以前热销的“小包车”靠着全包塑件、圆润造型圈粉无数,如今这类车型因塑料件超标彻底绝版。取而代之的新款车,只能用金属件替代塑料,车架裸露在外,车座、护手等部件简化到极致,被网友调侃“骑起来像蹬着个铁架子” 。上海的宝妈陈女士去选车时直接放弃:“旧车带娃能靠塑料扶手挡着,新车全是硬金属边,怕刮到孩子,颜值也实在接受不了。”
经销商也有苦说不出,老李的铺子里还堆着几辆旧款小包车,“9月前能卖3000多,现在不让卖了,新款‘铁架子’喊价2500都没人问,颜值真是硬伤。”
三、槽点三:上牌踩坑、更新太快,买辆合规车太难
比车不好用更闹心的,是“买了车却上不了牌”的麻烦。新版标准给了旧款车3个月销售过渡期(至2025年11月30日),但不少商家趁机清库存,故意隐瞒车辆不合规的问题,让消费者踩了大坑。
广州白云区的用户投诉,花2499元买的电动车,提车上牌时才发现车架号与合格证不符,商家给错证件导致无法注册 ;天津一位车主更倒霉,购车后去车管所上牌,被告知车辆3C认证已被撤销,属于不合格产品,商家之前压根没提。这类投诉在黑猫平台上扎堆出现,仅10月就有近百起,消费者要么退车扯皮,要么花钱维权,苦不堪言。
更让人焦虑的是标准更新太快。从2018版国标到2025版实施,才过去7年,不少家庭2020年刚换的合规车,如今虽不强制淘汰,但想换新车又得重新适应新规。“刚买就过时”的担忧,让很多人选择持币观望,老李说:“最近来问的多是修旧车的,没人敢轻易下手买新车。”
其实新国标强化防火阻燃、完善防篡改的初衷没错,比如铅酸电池车型重量放宽到63kg,确实能提升续航,取消强制脚踏也贴合实际需求 。但限速太死、颜值牺牲、购车踩坑这些问题,本质是标准没能完全接住老百姓的出行刚需。希望后续能有更灵活的细化方案,让安全和实用真正兼顾——毕竟大家想要的,是既合规又好骑的电动车,而不是处处受限的“麻烦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