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情节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
说当年十八诸侯讨伐董卓。
吕布在虎牢关还没出场,在汜水关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就是华雄。
正所谓“西凉有大将,华雄作先锋。”
而十八路诸侯这边的先锋——孙坚本来砍了华雄的副将胡轸,但被督粮官袁术妒忌怕他抢风头于是故意不发粮草,害得孙坚这边被华雄偷袭,落荒而逃,而孙坚手下的大将——祖茂也为了掩护他撤退而战死。
![]()
于是华雄才有机会去到十八路诸侯面前叫阵,说谁来送死。
罗贯中为了显得后边关羽的神勇,还特地用了袁术手下俞涉和韩馥的上将潘凤前去送人头。
![]()
才有后来关羽温酒斩华雄那一段。
有前边的两位上将的铺垫,外加砍了华雄人头回来时酒还尚热,关羽武艺超群的形象自然立住了。
而且,曹操为不知名关羽出头,除了凸显他爱才的人设外,也为后来他和关羽的羁绊埋了伏笔。
不知名的小卡勒菲出场就秒了小BOSS,外加装逼的温酒情节,一战成名,不仅让曹某人惦记好多年,读者和观众读起来超帅也超爽。
确实无可厚非。
![]()
但,历史上,真的有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情节么?
先说答案:没有。
因为,历史上刘关张根本不可能参加十八诸侯讨董,当然包括后边主角光环满满的“三英战吕布”的情节也是虚构的。
真实历史上,砍华雄的,正是小说里被他打败的孙坚。
![]()
孙坚一开始被打败,头巾给了祖茂金蝉脱壳那段。
历史上有,但,那不是华雄打的,而是董卓打的。
说一开始董卓远远看到孙坚治军严明,于是暂避锋芒,趁着孙坚主力转移的时候,搞的偷袭。
孙坚和几十名骑兵突围出去,董卓在后边穷追不舍。
由于孙坚平时有戴红头巾的习惯,祖茂建议头巾给他,做孙坚替身。
孙坚才得以走小道脱险。
(“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閒道得免。”)
真实历史上后来祖茂也没战死,而是聪明地把红头巾绑在一根石柱子上,自己躲在草丛里。
董卓见远处有红头巾,于是下令重重包围,结果走近一看,发现原来是石柱子。
只好骂骂咧咧离开了。
(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閒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
![]()
后来孙坚回去之后,整顿兵马,退守阳人(今河南临汝县南)。
董卓又派了吕布和胡轸去剿灭孙坚。
嗯,胡轸,就是《三国演义》里被孙坚砍了的华雄的副将的那个胡轸,真实历史上他才是华雄的上司。
而胡轸素来和吕布不和。
因为胡轸是地地道道的西凉集团,而吕布三姓家奴,毕竟外来人士。
加上胡轸脾气火爆, 根本不把吕布这个“骑督”(监督骑兵的军官)放在眼里。
于是吕布也不甘示弱,故意散布假消息整整他。
一开始说孙坚害怕得快跑路了,害得胡轸立马带兵去追,等发现孙坚依旧在城里的时候,吕布又说孙坚夜里要搞偷袭了,吓得胡轸丢盔弃甲赶紧跑,后来发现虚惊一场后,想回去拿回辎重,结果此时孙坚真的出来偷袭了,把胡轸的军队打得屁滚尿流。
而作为胡轸手下大将的华雄,就是在阳人之战中,被孙坚斩于马下的。
(“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
所以,真相就是:
华雄根本不是什么厉害的先锋大将,只是胡轸的一枚手下。
他也根本不是被关羽温酒斩的,而是被孙坚砍的。
当然,与其说是被孙坚砍的,不如说是被吕布害的。
![]()
#上头条 聊热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