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釜山会晤之后,中国商务部公布中美经贸团队吉隆坡磋商成果,其中包括中方将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
![]()
美国方面紧随中国之后,也发布了一份“成果说明文件”,其中也提到了中方决定暂停稀土出口管制新规一事,然而研判该文件后,欧盟却心生担忧,认为中美均提到的稀土新动向不包括欧盟。
港媒《南海早报》11月4日的报道进一步证实了欧盟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
欧盟委员会虽然一度认为中方暂停10月份扩大稀土出口限制的措施应该涵盖"全球",但目前仍在与中方就相关过往细节进行谈判,更重要的是,中方今年4月份出台的出口管制措施仍然有效。
这就意味着,中美之间的协商解决了美国自身的稀土供应问题,而欧盟却被排除在了这次"松绑"之外,只能继续受限于此前的管制政策。这种差异化待遇,让欧盟内部泛起了不小的波澜。
![]()
要理解欧盟为何如此焦虑,就得先搞清楚稀土对他们意味着什么。稀土不是普通的矿产资源,而是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在新能源、高端制造、半导体等战略新兴产业中不可或缺。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从开采、冶炼到加工,都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欧盟多年来将资源型、高耗能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自身在稀土供应上形成了严重依赖,这就导致他们在面对中方管制措施时,几乎没有太多讨价还价的筹码。
中国网10月28日的文章就指出,欧洲国家对稀土的依赖度很高,在关键材料的把控上缺乏主动权,这种先天短板短期内根本无法改观。
![]()
正是这种深度依赖,让欧盟在处理对华稀土问题时陷入了两难。此前有消息称,欧盟准备就关键原材料问题对中国采取"报复"措施,包括加征关税及投资审查等所谓"核选项",德国《商报》甚至宣称欧洲人的忍耐已到极点。
但喊归喊,真正要付诸行动时,作为欧盟经济支柱的德国却表现得十分犹豫。
道理很简单,德国的汽车、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对稀土的需求巨大,如果贸然采取报复措施,很可能会彻底切断欧盟从中国获取稀土的渠道,到时候德国乃至整个欧盟的工业生产都将面临严重危机,损失不堪设想。
![]()
这种现实利益的考量,让德国在欧盟内部的对华政策中扮演了"冷静派"的角色。
事态的发展很快就验证了德国的担忧并非多余。当中美磋商成果公布,欧盟确认自己被排除在暂停新规的范围之外后,德国的态度出现了明显转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德国外长瓦德富尔的一通电话。
![]()
根据央视新闻11月3日的报道,瓦德富尔应请求同中国外长王毅通电话,在通话中他明确表示,德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没有变化,愿同中方密切各领域交流对话,妥处分歧差异,推进德中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更重要的是,他还表达了期待在中方方便时间尽早访华的意愿,要知道就在几天前,他还取消了原定的访华行程,而取消的原因,明眼人都清楚是其此前在台湾问题上发表了不当言论,触碰了中国的红线。
![]()
这通电话的意味不言而喻,本质上就是一次"认错"。在关乎自身核心利益的稀土问题面前,德国不得不放低姿态,重新审视中德关系的重要性。
王毅外长在通话中强调,中德作为两个大国和重要经济体,保持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利益和各方期待,而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德关系最重要的政治基础。这番话既是提醒也是底线,明确了中德关系发展的前提和方向。
![]()
德国显然听进了这番话,所以在通话中反复强调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没有变化,这正是对之前错误言论的纠正,也是为重启中德对话扫清障碍。
其实欧盟当前的处境,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长期以来,欧盟习惯了以"规范型力量"自居,试图通过制定和输出欧洲规制来影响全球,这种"布鲁塞尔效应"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成效,但在与中国这样的经贸大国打交道时,显然行不通。
![]()
中国在稀土管制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很明确,这是主权范围内的事,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和产业安全,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
中美之间的磋商成果是双边协商的结果,符合平等、尊重和互惠的精神,而欧盟如果想要解决自己的稀土供应问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与中方进行真诚对话,而不是动辄威胁要采取报复措施。
更关键的是,欧盟似乎还没看清当前的国际形势。美国奉行的"美国优先"原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在中美经贸磋商中,美方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根本不会顾及欧盟的处境。
![]()
中国网的文章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欧盟如果一味追随美国的指挥棒去遏压中国,不但得不到多少好处,反而会在中美达成共识时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
当前欧洲经济面临复苏困境,地缘冲突、能源危机和供应链短缺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欧洲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与中国对抗无异于本末倒置,只会错失合作良机,进一步动摇中欧关系的基石。
相比之下,德国的态度转变无疑是务实的选择。中德经贸合作互补性极强,德国的高端制造技术与中国的市场和产业链优势相结合,能够创造巨大的价值。
尤其是在稀土问题上,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对话协商找到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瓦德富尔此次主动"认错"并请求访华,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对于中国而言,也始终愿意与德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推进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毕竟健康稳定的中德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也能为动荡的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
![]()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最根本的还是要遵循利益共赢的原则。中方在稀土管制问题上的处理方式,既维护了自身权益,也为对话协商留下了空间。欧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摒弃那种居高临下的傲慢心态,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泛化国家安全的做法。
如果欧盟真的想解决稀土供应问题,就应该像德国那样,拿出诚意与中方进行平等对话,而不是在一旁放狠话或者盲目追随美国。
![]()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稀土焦虑",实现中欧在关键材料领域的良性合作。毕竟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参考资料:
丨王毅应约同德国外长通电话——央视新闻
![]()
缓解“稀土焦虑”,欧盟先放下面子——中国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