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老师带出5届状元班,优秀教师却落选,转去私立学校,全级挽留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最近市立一中最近出了个大新闻,那就是方慧老师要走的事儿。

这消息跟长了腿似的,一下午就在整个学校传遍了,比啥都快。

高三那帮快高考的孩子们第一个不干了,班长张罗着一群人直接堵到了校长办公室门口,一个个眼圈红得跟兔子似的,就差坐地上哭了,嘴里喊着:“不能让方老师走!”

家长群里更是炸开了锅,几百号家长你一言我一语,手机震得跟拖拉机似的,都在打听方老师是不是真被那家新开的博文私立中学给挖走了。

可当事人呢?交了辞职信就跟人间蒸发了一样,谁也找不着。

这下可把全校都给整懵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01

方慧收拾东西的时候,办公室里静悄悄的。

她把一摞摞的教案、一沓沓的卷子往纸箱里放,动作慢得像是在抚摸一件件宝贝。

旁边办公桌的李老师探过头,小声问:“方老师,真决定了?不再想想?”

方慧抬头冲她笑了笑,没说话,可那笑容里,藏着说不出的苦涩。



十五年了,她在这张掉了漆的办公桌前,到底熬了多少个通宵,自己都数不清了。

这十五年里,她把一波又一波普普通通的孩子,硬是送进了全国顶尖的大学。

光是带出那三届“状元班”,就足以让市立一中在全市的学校里横着走。

可笑的是,她给学校挣来了天大的面子,自己在这学校里却活得像个透明人。

她的办公室里,连一张像样的奖状都找不到,更别提什么奖杯了。

墙上贴着的,全是学生们偷偷画的她的卡通画,桌上堆着的,永远是批不完的作业本。

就是在这间破得不能再破的办公室里,她愣是创造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神话”。

她随手拿起一本学生名册,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她写的备注。

哪个孩子家里是单亲,哪个孩子最近跟同桌闹别扭了,哪个孩子对花粉过敏……

她记得比学生自己都清楚。

有一年,班里有个叫小军的男孩,成绩本来稳在年级前十,可有阵子突然就一落千丈。

别的老师都以为这孩子学飘了,开始贪玩了,只有方慧看出来,那孩子不是不学,是眼睛里没了光,整个人都蔫了。

晚自习后,她把小军叫到操场上,俩人溜达了快一个钟头,孩子才哭着说实话。

原来他爸在工地上干活摔断了腿,家里天都塌了,他觉得自己考上大学也没用,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

方慧听得心都揪紧了,那天晚上她回家翻箱倒柜,把自己存着准备换家电的几千块钱取了出来。

第二天,她找到小军,跟他说学校有个专门给困难学生的“助学金”,她是悄悄给他申请的,让他别声张,好好学习就是对学校最好的回报。

其实哪有什么“助学金”,那钱,都是方慧从自己那点死工资里一点点抠出来的。

整整两年,她每个月都偷偷往孩子饭卡里塞钱,自己却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后来小军考上了北京的重点大学,毕业典礼那天,一个一米八的大小伙子,“扑通”一声跪在她面前,哭得话都说不出来,嘴里就念叨着:“方老师,没有您,就没有我……”

那时候,方慧觉得,自己受多少委屈都值了。

这些年,她带过的学生,哪个不把她当亲人看?逢年过节,她的手机短信总是第一个被塞满。

那些已经毕业好几年的学生,还总念叨着她。有的写信说:“方老师,是您让我明白了,读书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做一个正直的人。”

有的从国外寄来明信片:“方老师,我现在才懂,您当年逼着我们背古诗,是想让我们心里有点念想,有点根。”

这些信,方慧都拿个小盒子装起来,藏在抽屉最里面。有时候加班晚了,累得眼皮都打架,她就拿出来看看,看着看着,心里就又暖了,觉得还能再干一百年。

可人心都是肉长的,光有学生们的爱,也填不满心里的窟窿啊。

家长们想请她吃个饭,她不去;想送点土特产,她不要。

她总说:“你们把孩子交给我,我就得对得起这份良心。”可就是这么一个把“良心”看得比天还大的好老师,在学校领导眼里,却好像一文不值。

十五年,她为学校培养了多少尖子生?考上一本的加起来都够组一个加强排了,给学校换来了多少荣誉和生源?

可一到评优评先进,名单上永远没有她“方慧”这两个字。

领导们拿着她拼死拼活干出来的成绩去到处炫耀、去领奖,回头却把她当个工具人,用完就扔在一边,连句好话都懒得说。

02

“下面公布本年度‘市级优秀教师’评选结果!获得此项殊荣的是……高二年级组,吴斌老师!”

学校的大喇叭里,传来马校长那中气十足的声音,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权威。

办公室里,方慧正批改着作文,听到这个名字,她握着红笔的手在半空中停了那么一秒,随即又落了下去,继续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画着圈圈。

她脸上一点波澜都没有,就好像在听别人家的事儿。

这已经是她不知道第多少次和荣誉称号擦肩而过了。

十五年,从最初的愤愤不平,到后来的自我怀疑,再到现在的彻底麻木,她的心,早就被这盆冷水浇得冰凉冰凉的了。



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落选,那时候她刚带完第一届毕业班,成绩出来,轰动全校,一个班考上了十几个重点大学,还出了个全市的理科状元。

她当时傻乎乎地以为,这“优秀班主任”的称号,肯定是自己的了,连上台领奖要说点啥都偷偷想了好几遍。

可结果呢?奖给了另一个快退休的老教师。领导找她谈话,话说得那叫一个“艺术”:

“小方啊,你还年轻,以后机会多的是嘛!赵老师教了一辈子书,眼看就要退休了,就当是给她一个圆满的句号嘛。”

那一刻,方慧第一次尝到了心寒的滋味。她想不通,评优秀,难道不是看谁更优秀吗?怎么还论资排辈,搞上敬老爱老了?

从那以后,她就成了评优路上的“万年陪跑”。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有一年,她输给了一个普通班的老师,理由是“教学风格不够稳重”;

有一年,输给了一个教导处的干事,理由是“人家在行政岗位上为全校师生服务,劳苦功高”;

最离谱的一次,评选的头儿直接跟她说:“方老师啊,你带的班成绩太突出了,也得考虑下其他老师的感受嘛,要平衡,要和谐,这次就先不考虑你了。”

每一个理由,都像一根针,不粗,但扎得深。

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真的太老实了?是不是也该学着去“走动走动”,去跟领导们“搞好关系”?

真正让她心死的,是前年那次“省级名师”的评选。

那年,她带的第二届“状元班”又创了纪录,全班一半的人考分都过了650,一个班考上清华北大的就有3个。

这成绩,在整个省里都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所有人都觉得,这次的“省级名师”,板上钉钉就是她了,连食堂打饭的阿姨都跟她开玩笑:“方老师,这回该轮到你了吧!”

可结果呢?让所有人下巴都掉地上了。荣誉给了谁?给了那个刚来学校没几年的吴斌。

说起这个吴斌,那可真是个人才。他的课,不是拿来教学生的,是拿来表演给领导看的。

每次一有公开课或者领导来视察,吴斌的教室里就跟开演唱会似的。

投影仪、电子白板、平板电脑……能用的高科技家伙事儿全用上。

PPT做得花里胡哨,一会儿动画,一会儿音乐,把学生们分成小组,搞什么“合作探究”,场面那叫一个热闹。

来的领导们看得是连连点头,直夸“这才是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教学嘛!”

吴斌还特别能写东西,什么“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各种新名词一套一套的,写的论文又长又漂亮。可实际上呢?

那些华丽的课堂背后,他班上的学生成绩一塌糊涂,物理平均分常年全校垫底。

有学生偷偷跟方慧抱怨:“方老师,我们上吴老师的课就跟看戏似的,当时挺好玩,考完试脑子里一片空白,啥也没记住。”

方慧听了,心疼得不行。

她不明白,一个靠作秀、搞花架子上位的老师,凭什么能把一个踏踏实实搞教学的老师给比下去?

结果公布后,一位快退休的老同事把她拉到一边,叹了口气说:“慧儿啊,你还不明白吗?这年头,不是你干得好就行的。有的人靠关系,有的人靠嘴皮子。你啊,就是太实在了,不会来事儿。那个吴斌,虽然课教得稀烂,但人家会包装,会哄领导开心啊!”

老教师拍拍她的肩膀:“孩子,别往心里去。真正的丰碑,不在墙上,在学生心里。时间长了,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话是这么说,可十五年的委屈,十五年的不公,像一座大山压在方慧心上。她也是个活生生的人,她也需要被认可,需要那一份最起码的尊重。

现在,面对那家私立学校伸出的橄榄枝,她第一次,动了离开的念头。也许,换个地方,真的能活出个人样来。

03

“方老师,您再考虑一下?我们博文中学是带着十二分的诚意来的。”

市中心最高档的咖啡厅里,博文私立中学的张校长把一份制作精美的聘书,轻轻推到方慧面前。那眼神,热切又真诚,看得方慧心里一颤。

张校长指着聘书,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方老师,我们给您开一个月七万的工资,这只是基础。学校再给您配一套市中心一百二十平的精装公寓,您随时拎包入住。最重要的是,我们想请您来当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从老师聘任到课程设置,您说了算!”

一个月七万!方慧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

她现在在市立一中,辛辛苦苦一个月,拿到手还不到一万块。这差了快七八倍的待遇,让她一瞬间有点恍惚。



就在上个月,她带的第三届“状元班”高考成绩出来了,再次震惊了全市。

全市理科前五名,她班上占了仨!全班五十个学生,四十八个过了一本线,其中二十多个都考进了全国排名前十的名校。

成绩出来那天,学校门口比过年还热闹,送锦旗的、送鲜花的家长把大门都给堵了。

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也来了,马校长穿着崭新的西装,红光满面地站在镜头前,口若悬悬地介绍着“我校的先进教育理念”和“领导班子的英明决策”。

当记者问到具体是哪位老师创造了这样的奇迹时,马校长大手一挥,笑着说:“这是我们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嘛!”

就这么一句话,把方慧十五年的心血,轻飘飘地抹得一干二净。

更让她寒心的是,紧接着的“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她连个提名都没有。反倒是那个靠着“积极配合学校宣传工作”的年级组长,风风光光地上台领了奖。

那一刻,方慧坐在台下最不起眼的角落里,看着台上的歌舞升平,感觉自己的心好像被人掏空了,冷得发疼。

她问自己,这么拼死拼活的,到底图个啥?

对面的张校长看出了她内心的波澜,接着说:“方老师,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不应该被埋没在这些乱七八糟的人事斗争里。我们虽然是私立学校,但我们尊重人才,我们只看本事!”

他讲了一个例子:“五年前,我们从省实验中学请来一位数学老教授,他在原单位也是受排挤,有本事没处使。到了我们这,我们给他绝对的自主权。结果呢?三年,就三年!他带的学生在全国奥数竞赛上拿了五个金牌!现在这位老教授不仅年薪百万,还评上了国家级特级教师,名利双收!”

张校长的声音带着一种强大的感染力:“方老师,您的才华,应该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发光!在我们博文,您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学校给您配最好的团队,用最先进的设备,绝不干涉!我可以向您保证,在这里,您能得到您应得的一切尊重!”

“尊重”!这两个字像一把钥匙,一下子就捅开了方慧心里最硬的那把锁。

她渴望的,哪里是那几十万的年薪,那套大房子?她渴望的,不就是这份堂堂正正的尊重和认可吗?十五年来,这是她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郑重地对她说这两个字。

她端起咖啡杯,抿了一口,那咖啡苦得让她皱起了眉头。

可她的心里,却有一团火在烧。离开一中,舍不得那些可爱的孩子;可不离开,难道就要在这潭死水里憋屈一辈子吗?

“方老师,”张校长看出了她的犹豫,最后加了一句,“我们的诚意,我想您已经感受到了。我等您的答复。”

方慧深吸一口气,缓缓地点了点头:“张校长,给我两天时间。”

走出咖啡厅,外面的天灰蒙蒙的。方慧知道,自己心里那杆秤,已经彻底歪了。

04

两天后,方慧敲开了教研组长李姐的办公室门。李姐跟她关系最好,也是学校里为数不多真心待她的人。

“慧儿,快坐。”李姐热情地招呼她。

方慧没坐,从包里掏出一个白色的信封,双手递了过去,声音不大,但很清楚:“李姐,我想辞职。”

李姐脸上的笑容“唰”地一下就没了,手哆嗦着接过信,拆开一看,急得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你疯了?慧儿!好端端的你这是干什么呀!姐知道你受了委屈,可你走了,高三那帮孩子怎么办?”

方慧的眼圈也红了,她何尝舍得那些孩子。但她看着李姐,声音带着哭腔:“姐,我也想问问,我在这里待了十五年,除了换来一身的病和一肚子的委去,我还得到了什么?”

一句话,把李姐问得哑口无言。她长长地叹了口气,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

方慧要辞职的消息,像一颗炸雷,瞬间在平静的校园里炸响了。

办公室的同事们个个目瞪口呆,学生们更是直接炸了锅。



下午放学,高三年级五百多个学生,自发地在教学楼前集会,他们拉着横幅,上面写着歪歪扭扭却情真意切的大字:“方老师,我们不让你走!”

孩子们连夜写了一封几米长的联名信,上面密密麻麻按满了红手印。

第二天一早,这封沉甸甸的信就被送到了校长办公室。走廊里全是孩子们的哭声和哀求声:“校长,求求您留下方老师!”

家长们也彻底不干了,微信群里一片声讨,学校的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全都是质问学校为什么逼走好老师的。

可这一切,传到校长马国强的耳朵里,却变了味儿。

他翘着二郎腿,坐在他那把能躺下的真皮老板椅里,听着教研组长李姐焦急的汇报,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不就是想用辞职来威胁学校,想让我给她升职加薪吗?”马国强轻蔑地哼了一声,“这种小把戏,我见得多了!”

旁边的孙副校长也赶紧凑趣:“就是,校长说得对!一个老师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她不干,有的是年轻老师抢着干!”

马国强很满意地点点头,挥了挥手:“行了,这事儿不用管。她要走就让她走!我倒要看看,离了市立一中这个铁饭碗,她能去哪儿!她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以为学校离了她就转不动了?简直是笑话!”

在他们看来,方慧这就是在赌气,在拿乔。

他们笃定,一个公办学校的老师,怎么可能真的放弃编制,去什么前途未卜的私立学校?

从方慧递交辞职信开始,整整三天,学校领导层没有一个人给她打过一个电话,没有一个人说过一句挽留的话。

他们就那么冷冰冰地晾着她,等着看她的笑话。

他们就等着,等着方慧自己扛不住了,再灰溜溜地回来求他们。他们认为方慧一定不会放弃公办学校的铁饭碗。

可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