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民党的郑丽文访问大陆的计划还在酝酿之中,民众党主席黄国昌突然表态“我也能访问大陆”。
话音一出,民进党那边感到了一股被孤立的感觉。
![]()
于是,不甘寂寞的赖清德当局果断出手,对准了在野力量。
黄国昌表态的背后
黄国昌的政治生涯堪称传奇,他以“反服贸运动”发起者的身份登上政治舞台,一度被视为绿营监督力量的代表。
然而,进入立法机构后,他强力监督民进党的作风使其与绿营渐行渐远,最终选择加入民众党,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返政坛。
![]()
他这次的表态,就像一记回旋镖,飞出后绕了一个大圈,最终打向了曾经的“战友”。
这一招的杀伤力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它直接“抢”了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的传统话语权。
过去,谈及与大陆沟通,外界首先想到的是国民党。
![]()
现在,黄国昌以一个更灵活、更少历史包袱的身份切入,让民众党在这项关键议题上瞬间占据了有利位置。
这让国民党陷入一种微妙的尴尬:既要乐见其成,共同对付民进党;又要担心自己被边缘化。
第二,黄国昌的个人背景,让他对民进党的攻击力倍增。
![]()
民进党可以轻易地给国民党扣上“亲中卖台”的帽子,但这一套用在黄国昌身上却显得无比滑稽。
一个曾经的“抗中”标杆人物,如今却高举“交流对话”的大旗,这无疑是在告诉台湾民众,民进党那套“抗中保台”的陈旧叙事已经过时,连曾经的信徒都“叛教”了。
这从根本上瓦解了民进党赖以生存的意识形态根基。
![]()
第三,此举精准地抓住了岛内“渴望和平、厌倦对抗”的主流民意。
近年来,台湾社会对两岸关系的看法日趋务实,大部分民众既不愿看到战争,也对民进党僵化的对抗政策感到疲惫。
黄国昌的转向,被外界解读为“折射了台湾岛内民意的变化”。
![]()
他将“对话”与“交流”重新摆上台面,提供了一个超越蓝绿恶斗的选项,这对于中间选民和年轻选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赖清德的司法利剑
面对在野阵营咄咄逼人的攻势,赖清德的选择是什么?
![]()
答案似乎指向了司法。
就在黄国昌、郑丽文相继表态的敏感时刻,被视为绿营大本营的屏东县,检调部门突然对包括国民党组发会主委许宇甄在内的7人提起诉讼。
许宇甄对此的反应非常直接:“传闻赖清德要对在野力量赶尽杀绝,看来传闻是真的!”
![]()
这起诉讼案的时间点过于巧合,很难不让人产生政治联想。
赖清德自上任以来,执政根基并不稳固,民调支持率始终在三成左右徘徊。
不久前输掉的“大罢免”攻防战,更是让其能量大损。
美国《时代》杂志一篇称其为“鲁莽领导人”的评论,以及外界对其计划将台积电产能大量转移至美国的指控,都让他的声望备受打击。
![]()
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赖清德正面临一场艰难的“双线作战”。
一条战线,是在野力量在两岸议题上发起的猛烈攻势,这股寻求对话的潮流随时可能冲垮民进党构建的“抗中”壁垒。
另一条战线,是其自身摇摇欲坠的执政威信和即将到来的2026年县市长选举。
![]()
一旦2026年惨败,赖清德的政治生命可能提前宣告终结,更遑论寻求2028年连任。
在这样的压力下,“司法追杀”似乎成了他为数不多的选择。
这把“司法利剑”至少有两个作用:
其一,是“杀鸡儆猴”,通过精准打击在野党的关键人物,制造寒蝉效应,试图恐吓和分化正在集结的“在野大联盟”。
![]()
其二,是“转移焦点”,在岛内制造新的政治冲突,将公众的注意力从两岸议题和自身的执政不力上引开。
然而,在汹涌的民意面前,任何逆流而动的政治操弄,都可能引火烧身。
滥用司法工具打击异己,虽然短期内能起到震慑作用,但长期来看,只会进一步侵蚀本已脆弱的社会信任,加剧民众对执政者的反感。
![]()
当一个领导人需要依靠“司法追杀”来稳固权力时,恰恰说明他已经失去了用政绩和理念说服民众的能力。
目前,整个局势正朝着一个更加激烈、更加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黄国昌与郑丽文的“登陆”构想,直指民进党的心脏地带。
![]()
而赖清德挥舞的“司法利剑”,则像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博。
这场对决的背后,是台湾民意的真实走向,是对“和平发展”与“持续对抗”两条路线的选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未来的胜负手,或许早已隐藏在民众最朴素的期盼之中。
参考资料:
现任民众党民代做满两年就辞职?黄国昌:支持贯彻柯文哲的安排
2025-08-04 09:54·台海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