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萨默维尔市的居民区,鼠患已经泛滥。
刚放在门廊两小时的圣诞梨子就被啃得只剩果核;深夜垃圾桶的响动此起彼伏,就连新换的加厚塑料垃圾桶,没几天也布满了啮齿动物的牙印。
早年修建地铁时,施工队曾在短短一英里范围内发现数千条鼠洞,这些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让城市地基几乎成了蜂窝状的迷宫。
![]()
面对如此严重的鼠患,常规治理手段却接连失效,传统的捕鼠器收效甚微,这些啮齿动物似乎能识破陷阱,轻易偷走饵料而不触发机关,通过改善环境卫生来切断食物来源的方案,也因部分居民配合度低而难以推进。
最受争议的化学灭鼠法虽然见效快,却经常误伤宠物和鸟类,在动物保护组织的持续抗议下,市政部门不得不放弃这种“宁可错杀”的治理思路。
![]()
萨默维尔最终选择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给老鼠避孕,他们在社区角落放置特制诱饵盒,里面装着含有抗生育成分的药剂,志愿者们需要定期检查鼠洞、补充药剂,记录种群数量变化。
不过这种温和的治理同样面临挑战,诱饵盒经常被咬坏导致药剂泄漏,而且这种方法需要持续投药至少一年才能初见成,对饱受鼠患困扰的居民来说,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方式实在难解燃眉之急。
![]()
而中国的灭鼠工作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社区工作人员会逐户发放鼠药,并现场指导居民封堵空调管道缝隙、清理堆积杂物,这些措施从源头上减少了老鼠的藏身空间。
![]()
在农村地区,人们将玉米、麦粒与鼠药混合制成毒饵,这种因地制宜的方法成本低廉,却能在短时间内显著降低鼠类密度,粘鼠板作为物理防治工具也被广泛使用,既不会误伤其他动物,清理起来也方便快捷。
![]()
为何东西方的治理效果差异如此明显?在欧美社会,强烈的动物保护意识使得任何可能导致动物“痛苦死亡”的方法都会遭遇舆论阻力,同时新药审批流程复杂,社区与市政部门的权责界限模糊,这些都拖慢了整体治理效率。
反观中国,灭鼠工作更像一场全民参与的协同作战,在明确的责任分工下,政府牵头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居民积极配合实施,多种防治手段形成合力,这种高效协作的模式往往能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
![]()
中国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而西方社会则在法规伦理与治理效果之间寻求平衡。
了解了事情之后,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好家伙,给老鼠计划生育?这思路真是绝了,老美在这事上居然这么‘讲武德’!”
“看来外国的月亮不一定圆,连老鼠都这么嚣张,瞬间觉得我家门口的粘鼠板亲切多了。”
“保护动物可以理解,但保护到老鼠头上,是不是有点‘爱心泛滥’了?老鼠传播病菌、破坏财产,这才是最实际的问题啊。”
“关键是有效啊,不然天天听着老鼠在墙里开派对,谁受得了?”
“这事还真不全是技术问题,咱们是上下一条心,说灭就灭;他们那边是规章流程太多,还有各种组织扯后腿,想快也快不起来。”
“生态平衡的前提是人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现在明显是本末倒置了。”
各位遇到过类似情况吗?你们社区有什么独特的防鼠妙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验,或许你的方法能帮到更多人。
信源: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