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一位叫王青的姑娘。她今年37岁,是北部战区海军某预备役基地的一名预备役上尉。你可能在新闻里见过她,因为她最近做了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成了青岛市第262例非血缘关系捐献者。但你知道吗,她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王青出生在山东临沂的一个农村家庭。13岁那年,她的父亲突然过世。家里的顶梁柱没了,日子一下子艰难起来。可这个姑娘没被生活压垮,她咬着牙坚持读书,2008年考进了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那时候,她可能没想过自己会走上军旅这条路。
![]()
![]()
2011年12月,王青做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她加入了人民海军。第二年,她通过层层考核,成了海军首批战斗舰艇女舰员之一。要知道,在那之前,战斗舰艇上很少见到女兵的身影。王青和另外13名女兵一起,登上了沈阳舰,负责导弹指挥仪专业。她们用行动证明,女兵一样能扛起战斗岗位的重任。
2013年初,北海舰队举行了一场大比武。王青报名参加了“穿戴个人防护器材”项目。和她同台竞技的,是94名男兵。大家都觉得,女兵在这种体力项目上可能不占优势。可王青不信这个邪。她埋头苦练,最后只用了31秒就完成了全套动作,夺得了冠军。这是舰队防化专业比武中,女舰员第一次参赛,也是第一次夺冠。她打破的不仅是纪录,更是人们对女兵的刻板印象。
2014年,王青迎来了又一个转折点。她通过了大学生士兵提干考核,被重庆通信学院录取。这是作战舰艇女舰员中,第一个走进军校的人。从士兵到军官,她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扎实而坚定。
2015年,王青回到沈阳舰,担任副观通长。这个岗位责任重大,她不敢有丝毫松懈。第二年春节,入伍才5年的她,在一次驱离外军舰机的行动中表现突出。她既有礼有节,又毫不示弱,连媒体都记录下了这一幕。那些年,她还参加了中俄“海上联合—2013”军事演习、西太海军论坛、中俄“海上联合—2015(Ⅱ)”等重大任务。因为表现优异,她荣立三等功一次,还被青岛市评为“三八红旗手”。
![]()
![]()
但军旅生涯总有告一段落的时候。王青转业后,到了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工作。她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海洋,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守护它。她说,大海是她的第二故乡。
2025年6月,王青以预备役人员的身份,回到了北部战区海军某预备役基地。她和260多名退伍老兵一起,参加舰艇专业集训。在那里,她被授予了预备役上尉军衔。从现役到预备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她对军队的热爱和责任。
防化服穿戴训练中的王青
![]()
![]()
如今,王青又多了一个身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她说,能帮助别人延续生命,是她最大的幸福。从战舰女军官到预备役上尉,从驱离外舰到捐献干细胞,王青的人生一直在向前。她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用行动写下了最真实的军人担当。
![]()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固定的剧本。你可以是农村姑娘,可以是战舰女兵,可以是军校学员,也可以是预备役军官。重要的是,你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王青说,她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但正是这些“该做的事”,汇聚成了不平凡的人生。
如果你问她,为什么能一直这么拼?她可能会笑笑说,因为穿上军装的那一刻,她就知道自己肩负着什么。那不是荣誉,是责任。不是光环,是使命。
今天,王青依然在忙碌。她工作,她训练,她照顾家庭,她帮助他人。她的生活简单而充实。但你知道吗,这样的简单背后,藏着多少不简单的坚持。她让我们看到,军人精神不只存在于战场上,也存在于平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
或许你和我一样,被王青的故事打动。不是因为她的头衔,而是因为她活出了我们心中对“坚持”和“担当”最真实的想象。她不是超级英雄,她只是一个普通人,选择了不普通的活法。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