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德外长做了错事,深夜给中方打电话“忏悔”,王毅话说得很不客气

0
分享至

德外长深夜给中方电话“忏悔”,对此王毅外长的一番话说得很干脆,也很让人解气。

据中方外交部于11月3日晚上九点半发布的通告,中方外长王毅应德方请求,同德国外长瓦德富尔通了电话。短短一句“应约”,已经点出了这次通话的主动方是谁,也让外界嗅到一丝德方“尴尬”的气息。


王毅外长应约与德外长通话

要知道,就在一周前,德外长“临时取消”了原定的访华行程,理由是“会谈安排不够充分”。但实际上,这种说辞在外交界听起来颇为生硬。因为外交访问的安排,尤其是部长级别的行程,都是双方提前数周甚至数月精心磋商的。突然以这种理由“放鸽子”,多少带着点“情绪化”的意味。

而如今,他主动打电话给王毅,背后显然不是“突发善意”,而是压力到了。在通话中,瓦德富尔表示:德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期待在中方方便时间尽早访华,就两国关系等重要问题深入沟通。

德外长这番话说得很“低姿态”,显然是知道自己做错了事。瓦德富尔在取消访华后,德国国内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指责他。来自左翼党的议员批评说,这种临阵退缩的外交举动会对中德关系造成损害;绿党副议长则直言:“我们此刻需要的是和中国对话,而不是制造象征性对立。”


德外长取消访华一事让默茨政府很焦虑

德商界更是炸开了锅,该国工商界联合会(BDI)的高层甚至呼吁政府“尽快恢复与中方高层对话”,因为“德国经济不能承受政治冷淡”。换句话说,瓦德富尔这一脚踢在了自己国内的经济命门上。

事实上,这位德外长从上台之后就在多个场合频频对中国说三道四,他说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让人担忧”,甚至暗示中国在利用资源“施压”欧洲。另外,他还妄议台湾问题,声称如果台海地区“发生暴力冲突”,全球经济都将受到影响;他还在欧洲内部坚持所谓“去风险”政策,试图在经贸上与中国“脱钩”。

这些言论听起来“硬气”,但在德国国内和欧洲同行看来,却更多是“作秀”。尤其在当前德国经济接连下滑、工业产能外流的背景下,谁都明白:与中国“翻脸”只会让情况更糟。

如今,在国内的多重压力下,瓦德富尔不得不主动改变姿态与中方通话,而对于瓦德富尔的“被迫忏悔”,王毅外长的表态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德国经济需要中国帮助

王毅外长在通话中表示:“中德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不同,差异无可避免,但双方应坚持沟通对话,不应搞‘麦克风外交’,不能搞这种与事实不符的无端指责。”

所谓“麦克风外交”,指的正是瓦德富尔这种习惯:当面客气、背后放话,在媒体上博关注。王毅这句话,不仅是提醒,更是警告:中方不会再容忍德方一边谈合作、一边泼脏水的“两面手法”。

最重磅的是王毅外长的另一句话:“中方曾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希望经历分裂之痛的德国能充分理解和支持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一切‘台独’行径。”

这句话看似平静,实则极有分量。它直接把“台独问题”和德国的历史创伤联系起来,让对方无话可说。因为德国最能理解分裂之痛,柏林墙的存在,曾让无数家庭生生分离。如今中国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的立场,与当年西德追求统一的决心如出一辙。这番话,也让瓦德富尔明白:在中国主权问题上,没有模糊地带。

回过头来看,瓦德富尔的“深夜通话”,传递着非常重要的信号,它意味着德国开始意识到,若继续在对华政策上左右摇摆,将被边缘化。

而中方态度也很明确,虽然通话最后王毅外长说了“欢迎德方适时访华”,但这件事能否实现,还要看柏林能否真正“放下偏见”。一句话,德国若真想修复关系,就必须先学会一件事:外交不是表演,尊重才是通往合作的唯一通行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华山穹剑 incentive-icons
华山穹剑
军情解读,国防科技前瞻分析
11284文章数 5375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