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 (记者 张波 通讯员 廖兵兵)近年来,宁陕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将生态旅游作为推动县域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首位产业,把民宿产业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借助苏陕协作机制,为全县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全县民宿产业呈现出“全域开花”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民宿203家,其中精品民宿33家、乡村酒店5家,近三年新增床位总量7000张,渔湾逸谷·鹿柴山集民宿获评全国甲级旅游民宿,“秦岭山居”区域品牌荣膺“县域无界”十大影响力品牌,望梅山居荣获“乡村之心十佳年度村宿”。这些独具一格的民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宁陕观光旅游。
宁陕县地处秦岭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空气清新、自然景观独特,具备发展乡村民宿的核心资源禀赋,乡村民宿成为当地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价值的关键载体。江苏省金坛区在企业资源、运营经验、客源市场等方面优势显著,为宁陕县破解民宿产业发展瓶颈、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两地携手发展的重要契机。
![]()
资金精准注入,激活闲置资源“造血”能力。苏陕协作资金累计投入宁陕县民宿产业2710万元,为产业发展提供核心动力。在宁陕县梅子镇,180万元苏陕协作资金精准投向“望梅山居”项目,将21户闲置农房改造为融合陕南民居与江南水乡风格的主题民宿集群,配套建成观光步道与生态停车场,让荒芜村落变身康养秘境。项目运营后,节假日入住率高达95%,年营业额突破200万元。渔湾村将300万元苏陕协作资金用于改建鹿柴山集精品民宿“望木”,由村集体委托专业公司运营,开业即成为网红打卡地,今年已接待游客2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超50万元。海棠园村使用300万元苏陕协作资金改造3处民宿院落,同步完善10.8公里旅游道路,形成“民宿+农业观光”的融合业态,项目亩均年产值20万元。
经验模式赋能,构建全链条发展支撑体系。宁陕县以苏陕协作机制为纽带,全方位引入东部发展经验,县委、县政府组织干部到江苏金坛学习借鉴东部地区的经验做法,并开展民宿资源招商推介,邀请全国民宿头部企业和省内运营品牌到宁陕考察项目,形成《宁陕县民宿资源普查报告》与《宁陕县旅游民宿发展规划》,明确将精品民宿作为生态经济价值转换核心路径。紧扣市委、市政府“四区一地”部署,推出民宿产业“六百工程”,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镇村主体、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创新推出“民宿贷”,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县财政局每年从旅游专项资金中划拨200万元,按2%的利息为“民宿贷”借款人贴息,形成“政策引导+金融扶持”的良性机制。
![]()
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共富生态经济引擎。宁陕县坚持“民宿引领、多业融合”路径,推动生态旅游从单一住宿向综合业态升级。单一住宿功能难以支撑民宿产业长久发展,宁陕以“民宿+”思维推动业态扩容,实现从“住一晚”到“玩一天”的升级。蜂情谷整合农业观光、采摘体验,让游客“住民宿、享农趣”;渔湾村民宿群配套建设稻田小火车、油菜花海观光园,打造“民宿集群+田园景观”的复合场景;民宿更成为本地农产品的“展示窗”,带动宁陕香菇、木耳、蜂蜜、天麻等农特产品销售,形成“民宿促农业、农业强民宿”的循环。这种农旅融合的探索,让民宿从旅游链条的“节点”变为整合乡村资源的“枢纽”,持续拓宽生态旅游的价值边界。通过举办“春来早”“清凉宁陕”“村光大道”等系列文旅活动,以民宿集群和康养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开发文旅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有效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助推县域经济增长“新引擎”。“村光大道”活动举办以来,宁陕县共计接待游客147.68万人次,同比增长41.83%;实现旅游花费7.19亿元,同比增长53.7%。活动期间,周边民宿入住率均值达90%,县城宾馆和酒店更是“一房难求”。
群众主体参与,多元路径筑牢共富根基。宁陕县深刻把握“民宿产业生命力在于群众深度绑定”的核心,通过多元路径让村民全面融入产业,筑牢共富根基。首先将“空房”转化为民宿经营载体,为村民带来稳定租金收入,激活闲置资产价值;针对村民改造自宅、参与民宿经营的资金需求,提供专项“民宿贷”,缓解资金压力,鼓励更多村民主动投身民宿产业;民宿的客房服务、餐饮运营、卫生维护等岗位优先聘用本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既解决产业用工缺口,又让村民获得持续性工资收入。近年来,苏陕资金支持发展民宿产业带动就业人数150余人。这种“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的路径,不仅激发了村民参与民宿建设、服务提升的内生动力,更让产业红利精准滴灌到千家万户,构建起“产业兴、群众富”的稳固共富格局。
![]()
记者手记:从“空壳村”到“旅游名村”,从闲置农房到精品民宿,宁陕县以发展民宿产业为重点,借助江苏的资本、经验,让优质生态资源释放出持久价值。这场跨越千里的协作,正让秦岭深处的每一寸土地都生长出共富的希望。
精准协作是激活县域资源的关键钥匙。宁陕县发展民宿产业的经验,印证了区域协作的核心价值在于“长板补短板”的精准匹配。苏陕协作未停留在资金“输血”的初级阶段,而是形成了江苏资金、运营经验与宁陕生态资源、政策保障的深度耦合,为跨区域协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机制创新是产业长效发展的根本保障。宁陕县发展民宿产业的成功,离不开系统的制度设计。从“民宿贷”贴息政策为市场主体注入金融“活水”,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镇村主体、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再到明确各方权责、“亲商助企日”等制度优化营商环境,一系列创新举措构建起全链条的保障体系。这表明,县域产业发展需突破传统路径依赖,通过政策、金融、管理等多维度机制创新,才能激发市场活力、凝聚发展合力,确保产业从“一时火”走向“长久兴”。
数字赋能为乡村产业插上腾飞翅膀。在流量时代,传统民宿“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被数字技术有效破解。宁陕县发展民宿产业的实践,体现了数字赋能的重要性。通过线上引流将“流量”转化为“留量”,不仅打破了秦岭深山的地理限制,更让“秦岭山居”等区域品牌快速走向全国,成功运用数字技术是县域特色产业“破圈”发展、链接广阔市场的高效路径。
生态价值转化是县域发展的核心密码。宁陕县发展民宿产业的实践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其核心在于不割裂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而是将96.24%的森林覆盖率、21℃的夏季气温等生态优势直接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既守住了秦岭生态屏障的底线,又让生态资源产生可持续的经济收益,为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保护与发展共赢”的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