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的红色家风 | 饱含深情的父亲

0
分享至





饱含深情的父亲

讲述人:曲小玉 曲传武

主讲人:曲传武

讲述时间:2022年8月9日

整理人:王芳

曲作同(1927—2019),山东牟平人。1945 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至1953年2 月,先后在第四野战军独立一师十纵队、哈尔滨市猪鬃厂工作;1953年3月至1964年6月,先后任哈尔滨624 厂组织部部长、党委副书记等职;1964年7月至1975年6月,先后任145厂基建科科长、革委会副主任;1975年7月至1977年1月,任山西东安化工厂党委书记;1977年2月至1987年6月,先后任145厂革委会副主任、副厂长等职。1987年离休。

遇事多让着些别人

父亲曲作同,1927年4月19日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父亲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他是家里的老小,十二岁之前在老家务农,之后在从东北来的邹经理的店里做小工,经常帮邹经理送物资和情报,算是接触了组织。

1945年8月,父亲十八岁,由邹经理介绍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父亲在国家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在共产主义旗帜和革命进步思想的感召下,毅然奔赴革命战场。参加革命后,他紧紧追随中国共产党,时时处处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父亲于1964年调入145厂,任职期间,父亲组建了厂子弟中学、技校以及职工大学,建设了两栋教育楼、一栋小二楼、一栋四层教育楼;他把工厂的卫生所扩建成医院,并带领医院外科大夫研发了烧伤新药。新药当时在兵器部都是非常有名气的。每当厂里因为工作成绩给他奖励时,他都让给同事,从1964年进入厂子到离休,他没有涨过一分钱工资。

父亲是慈父,亲切和蔼,从来没有和我们高声说过话,说话时总是笑眯眯的。男孩子总是有调皮捣蛋的时候,儿子们只要在外面和人打架,父亲知道后就会数落一顿:既然知道自己是干部子弟,在外就不要惹事,遇事多让着些别人。父亲长得非常帅气,非常爱干净,性格内向。他从小并没有受过好的教育,但通过多年的自学以及党组织的培育,他成了一个文化人,文章写得特别好。

父亲将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写到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作为他工作和教育子女为人处世的信条。在我的记忆中,无论他分管人事还是教育,从没有为自己的孩子们开过后门,没有拿过职工和老百姓的一针一线。我记得我们家以前的老邻居杨师傅,为了儿子的工作问题,偷偷地趁我父母不在家时给家里送了二斤用草纸包的点心,虽然按照规定杨师傅的儿子是可以正常办理入职手续的。父亲回家知道这件事后,很生气,饭都顾不上吃,立即带着我拎上点心,步行几里地走回老宅,找到杨师傅,把点心给他送了回去。父亲本已工作了一天,又黑灯瞎火地走了几里路,我猜他肯定很累,但我没有听到他说一声累,只是一路给我讲道理:做干部就不应该要老百姓的一针一线。后来父亲依据规定,按照流程给杨师傅的儿子办好了工作手续。

父爱是沉默的


父母从不求子女回报,唯一的诉求是希望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每顿饭都要多做些,自己吃得少,只怕孩子们回来没饭吃。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家和别人家不一样,父亲和母亲都是领导干部,每天就是忙工作,我们很少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我们这些孩子都是父母花钱请保姆或由亲戚来照顾的,而我身为老大,从小就担起照顾弟弟和妹妹的责任。

父亲离休后,总觉得工作了几十年忽视了家人,对不起孩子们,他就每天买菜做饭,练就了一手好厨艺,使得出嫁的姑娘们几乎每天都要回家里“蹭饭”。后来父亲又帮我们带孩子,累得他找不着北。我的父母真的非常辛苦,上班时忙于工作,任劳任怨;离休后忙于儿孙,无怨无悔。到了晚年,他们从不求子女回报,唯一的诉求是希望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每顿饭都要多做些,自己吃得少,只怕孩子们回来没饭吃。只要是儿女们告诉他哪天要回家,到时一定有一大桌好吃的饭菜,搞得平常日子也跟过年一样丰盛。吃饭的时候,他老人家都会亲自搛菜给他的晚辈们,看着他们吃进去了他才高兴。

孙辈们从小就和老人在一起,耳濡目染,懂得了许多,他们打心底里敬佩爷爷(姥爷)。他们说:爷爷(姥爷)是家里的主心骨,同时又是我们的榜样。父亲是用言传身教,教会孙辈做人的原则与做事的方法。一直以来,父亲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人——每当遇到问题与挫折的时候,他们总会想起爷爷(姥爷)身上那份坚持与毅力。他们心目中的爷爷(姥爷),既严厉又可爱,既是批评与教育他们的长辈,又是每次在他们出远门时,在阳台上频繁招手、迟迟不肯回去的“老小孩”。孙辈们上大学后,每次放假回家稍有耽搁,父亲就会打电话。父亲打电话的目的不是催促,而是他心中有着深深的思念与厚厚的爱。孙辈们看着他们的爷爷(姥爷)一天一天变老,从手里可以拎十斤菜变成了拄着拐,再到坐上轮椅,他们才明白,自己心里那棵粗壮的大树,也会累弯腰。他们记得爷爷(姥爷)的慈祥和蔼,也记得他的严厉。他们更记得,家里来了客人,不管是同事还是下属,或者是邻居,爷爷(姥爷)都要热情接待;但如果是送礼物的,爷爷(姥爷)总是把来人骂走。他们懂事以后,听长辈们提起,爷爷(姥爷)是在解放战争时受了伤才转业到地方工作的,于是他们就问爷爷(姥爷):您是老革命、老战士,是不是应该享受更好的待遇?这时,爷爷(姥爷)总说,比起他当年牺牲的战友们,他现在已经很幸福了。

家里的书柜里有《毛泽东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以及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书籍,无论孩子们对哪本书产生了兴趣,爷爷(姥爷)总能给他们讲得清清楚楚。这一点影响了孩子们对人生的态度。

父亲关心时事政治,家中电视只播放时政新闻和教育类节目。

父亲从不对子女谈论自己过去在战场上立下过何种功劳,或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出过何种贡献。

在孙子外孙的印象里,爷爷(姥爷)从来就不是什么老领导、老干部,他是每天去市场买好吃的回来“投喂”晚辈的好爷爷(姥爷),是教育晚辈端正做人做事的好长辈。

“父爱是沉默的”,父亲从来不会说出他对我们的爱,他总是默默地用行动来表达爱。连孩子们都记得,那个八十多岁的“倔老头”亲自下厨准备着团圆饭时,一双拿着锅的手在不停地颤抖……父亲的手是最有力量的,为了爱,他可以双手托枪奔赴战场,也可以端锅拿铲为儿女奉献……

父亲影响了我们家两代人,父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就是我们的家风,这将在我们每个小家庭中传承下去。


来源 | 山西省妇联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岢岚县妇联 incentive-icons
岢岚县妇联
山西半边天
1530文章数 2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