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陕西镇安:退休不忘献余热 乡村振兴建新功

0
分享至

来源:环球网

“虽已退休,但我仍要坚持老有所为,为乡村发展继续贡献力量”10月27日,笔者在采访时,秦岭深处商洛市镇安县庙沟镇退休干部李光志如是说。


原为庙沟镇人大主席的李光志在任期间,兢兢业业,一心为民。退休后,他秉承“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信念,创办了“和为贵调解室”,义务调解民事纠纷,促进邻里和谐稳定;组织村里6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成立“夕阳红自乐班”,开展志愿服务,用歌声唱响美好生活,传播文明新风,发挥“五老”模范作用,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自2021年以来,李光志先后被县司法局、庙沟镇党委评为优秀调解员、模范共产党员;2022年4月,他荣获“商洛好人”称号。

李光志是镇安县突出党建引领,发挥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镇安县注重发挥离退休干部资源,聚焦乡村治理、矛盾化解、文物保护等,充分发挥老干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深厚、社会影响广泛等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突出“党建引领”作用,赋能乡村组织振兴

“美丽乡村就是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镇安县庙沟镇双喜村,老干部宣讲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宣讲,把深理论讲成大白话,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让党的方针政策接地气、冒热气,让广大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一张桌子,几十条板凳,老干部与群众围坐在一起的“零距离”面对面宣讲,架起了党和群众连心桥。目前,镇安县共开展老干部宣讲活动100余场次。

在积极引导老同志开展宣讲的同时,镇安县还以开展“六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结对共建,动员有经验、有威望的离退休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党员中心户”,协助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发挥“专业特长”优势,赋能乡村治理振兴

身着朴素的蓝色西服,坐在办公桌前手拿案件资料仔细审查,不时地在旁边笔记本做下记录,安静的办公室只有“唰唰唰”的资料翻动声。

10月28日,在镇安县司法局“陈新喜调解工作室”,笔者见到了从镇安县司法局长位子上退下来的陈新喜。退休后的陈新喜仍秉持“退休不褪色,银龄献余热”的信念,担任镇安县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十多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省金牌人民调解员”“全省政法英模”“老黄牛式好干部”等荣誉称号。出色的调解成效,深得人民群众信赖,于2022年7月,又组织5名60岁以上退休法官、警官、司法所长,以自己名字命名成立了“陈新喜调解工作室”。



在他退休后的十多年调解工作生涯中,始终本着“司法为民”这一永恒的初心,把每一件案件纠纷都当作是对自己能力的检验和挑战,将每一起案件都办成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自2022年以来,累计化解纠纷200多件,调解协议金额超3000多万元,接待群众咨询300多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成功率、满意率达到100%。

在调解案件和纠纷的过程中,他无论当事人身份高低,无论当事人居住本县或外地,他都一视同仁、秉公办事。今年8月13日中午,陈新喜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那边是山阳县漫川关镇的货车司机小李打来的。小李语气焦急又委屈地讲述了他的遭遇:前一天,他接到镇安县大坪镇一位修路老板的电话,约定以300元运费拉一吨多路沿石。可当他按老板发的地址赶到时,却根本找不到石材厂。联系后,老板才承认地址发错了。小李只得折返多跑二十多公里,终于在柞水县下梁镇的山沟里找到厂子装上了货。谁知一过磅,石材竟有三吨多,小李赶紧联系老板要求加运费,老板却以他的车小、路陡怕上不去为由,让他卸货重找车。小李无奈卸货,又被厂方拦住索要叉车费,最后在当地民警的协调下才得以离开,回到镇安县城已是凌晨一点多。更让小李窝火的是第二天,当他向老板索要白天跑一趟的油钱补偿时,对方不但拒绝支付,还直接关了机。

求助无门的小李先是联系了派出所未果,又跑到县信访局,一位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把县调委会主任陈新喜的电话给了他。整整一天多时间,油烧了100多块,工钱我不要了,但这油钱总得给我吧?哪有这样不讲理的人!” 听了小李的委屈诉求,陈新喜拨通了老板的电话后,起初老板态度很强硬,后来经过陈新喜的反复沟通,最终那位老板把100元钱的油钱转账给了他,他又转付给了小李。虽然这是仅有的100元油钱,但体现了群众的诉求无小事。

2024年11月,卢某某在镇安县某工地施工时,不幸被随车吊砸伤右腿,后经鉴定为七级伤残。事故发生后,尽管用人单位某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支付了全部医疗费,但双方就后续高达40万元的伤残赔偿事宜产生了分歧。在多次协商未果后,双方共同向镇安县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面对劳动者希望足额赔偿的诉求与企业面临的实际资金压力,调解员抓住争议焦点,采取“背对背”与“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耐心释法说理,并引导双方互谅互让,最终双方达成了由公司一次性支付卢某某34万元赔偿款的调解协议。为确保协议履行,调解委会还引导双方共同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为这份调解协议的执行赋予了“法律保险”。


镇安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忠贤对此案的成功调解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起案件是我们深入推进‘诉调对接,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的一个生动实践。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的有效衔接,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退休10年了,陈新喜从事调解工作他没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手机24小时开机,家人经常劝他这个做过心脏手术的人“悠着点”,他却说:“只要我身体还能扛得住,就要为党和人民做些力所能力的事,这样心里才踏实,生活才过得充实。”

当好社区文物守护人,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这是省文物局给我颁发的‘文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证书和授带’,让我感到很欣慰,文物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只要我还能走得动,就不能让文物被人破坏,更不能让它丢失”。这是10月25日,笔者在镇安县云盖寺镇采访时,年已80多岁的退休职工、老党员、文物保护员梁礼清说的话。

梁礼清老人,1990年曾被中国农业银行评为全国扶贫先进个人,1999年从县农业银行退休后,他看到家乡许多珍贵文物无人管理严重受损,便义务担任了文物保护员,成立了云盖寺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并组织当地有威望、热心肠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五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2013年,云盖寺镇被省政府列入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镇安县政府决定对云盖寺古街民居进修保护性维修。当时,少部分群众对此不太理解,认为维修就是重建,会破坏原有的生活环境,一时维修工作难开展。梁礼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他和文物保护组的几名退休老干部一道,四处奔走,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方面给群众讲解文物保护工程“修旧如旧,保护为主”“原址原貌,落架重修”的原则和意义;另一方面以身作则,从自家房子配合动工维修做示范,很快打消了群众的疑虑,确保了云盖寺古街民居维修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云盖寺古街民居维修过程中,他每天坚持在施工现场,一旦发现有文物被损坏,就立即上前劝阻。有一次,施工人员为了图方便,准备在搬运材料时直接穿过一座清朝时期建造的一座四合院,梁礼清发现后及时制止,并向施工人员详细说明了四合院的历史价值和保护意义。在他的监督保护下,施工历时一年多时间,云盖寺古街民居小院、门楼、窗口、花园等文物无一损坏,仍保持着原始原样。

同时,在日常的文物保护工作中,他每逢云盖寺大庙、高林寺、财神庙香客烧香、赶庙会,都会组织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的老干部、老教师“五老”来到现场,组织活动有序开展,防止踩踏事故和火灾的发生。用梁礼清老人的话说:“老祖宗留下的文物财富,我们只有保护好,传承好,才能对得起他们的在天之灵。”

如今,在镇安县像李光志、陈新喜、梁礼清这样的退休老人一样,退而不休继续为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余热的有1000多人,都在用各自的爱好、专业特长发挥着模范作用(舒建军 王强 辛恒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环球网资讯 incentive-icons
环球网资讯
环球网,了解世界,融入世界
1274454文章数 27060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