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韩国庆州,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落幕时发布的《2025年领导人庆州宣言》,在国际舆论场投下一枚意味深长的信号弹。这份本该聚焦经济合作的文件,破天荒地删除了“多边主义”这一延续数十年的核心表述,连世界贸易组织(WTO)都只字未提。要知道,过去几十年全球贸易就像个大家庭会议,WTO就是制定规则的“大家长”,现在连名字都不提了,这可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
![]()
特朗普政府留下的单边主义遗产正在持续发酵。那位习惯把关税当谈判武器的美国前总统,这次在APEC会场压根没打算认真参与多边对话——跟中国谈完双边贸易后就提前走人,把“美国优先”的谈判哲学贯彻到底。这种对多边机制的漠视直接反映在宣言文本的妥协上,就像晴雨表一样标示着全球贸易风向的转变:从讲究规则平等的“大家庭会议”,转向更依赖区域框架或“一对一”的博弈。对美国来说,在“亚太自由贸易区”这类安排下逐个击破,显然比在WTO里接受集体决策更符合其当前策略。
但真正让局势复杂化的,是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在会议期间的危险试探。这位政治新人竟公然与中国台湾地区人员进行官方接触,还在社交媒体上炒作所谓“总统府资政”头衔,这种挑衅行为无异于在亚太合作场域引爆地缘政治地雷。中方反应迅速而坚决,外交部立即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要知道,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高市这番操作不仅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更可能让本就承压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毕竟在承诺加大对美投资的同时,得罪最大贸易伙伴绝非明智之举。
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政治层面暗流涌动,《庆州宣言》却意外地在务实合作领域打开了新局面。首次将文化创意产业明确定位为区域增长新引擎,让主打“韩流”文化的韩国成为直接受益方;《APEC人工智能倡议》更开创历史,成为首份涵盖中美的人工智能首脑级协议,韩国政府力推的“亚太AI中心”构想借此落地。而《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框架》则直面各经济体共同痛点,从韧性社会构建到数字医疗应用,勾勒出具体合作路径。这些成果证明,即使在政治分歧加剧的背景下,经济发展需求仍在推动着务实合作。
![]()
中方领导人在会上的两次讲话直指问题核心。面对保护主义“逆风”,他提出共建开放型亚太经济的五点建议,强调“拉手”而不是“松手”,“延链”而不是“断链”。这些主张与宣言删除多边主义形成微妙对照,中方明确表态要“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就像在迷雾中点亮航标。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明年将第三次主办APEC会议,深圳会场有望成为亚太合作新支点。中方承诺推进亚太自贸区、数字经济等务实合作,这与今年宣言的务实转向形成战略衔接。
看看数据就明白为什么中国声音如此关键: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与APEC经济体贸易额达19.41万亿元,占外贸总值的57.8%。从秘鲁钱凯港新航线到东南亚新能源整车工厂,中国与亚太的经济血脉早已深度交融。当某些势力鼓噪“脱钩断链”时,中国正通过高质量实施RCEP、推动加入CPTPP等实际行动,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稳定锚。
当然,宣言的妥协性也折射出APEC机制的现实困境。当大国博弈渗入多边平台,传统经贸合作不得不让渡于地缘政治考量。有观察家指出,宣言内容虽广却刻意淡化大国关系协调,对传统安全挑战更是避而不谈。这种“选择性务实”背后,是APEC在理想与现实间的艰难平衡——既要在人工智能、人口结构等新兴领域展现前瞻性,又无法回避特朗普主义留下的单边主义冲击波。
![]()
APEC峰会的真正价值或许不在于达成完美宣言,而在于在动荡中维系对话渠道。就像印尼APEC政策支持小组主任卡洛斯·栗山所言:“有适应性的区域合作至关重要,APEC提供了公开对话平台。” 当日本首相的冒进言行与中国强硬表态形成对峙,当多边主义表述从文本消失却在实际需求中延续生命,这场峰会最终揭示了一个残酷而现实的图景:经济合作与地缘博弈正在亚太场域同步升级,而明年在深圳举行的APEC会议,将成为检验各方能否守住合作底线的试金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