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杨毅周: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对反“独”促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0
分享至


编者按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回归祖国怀抱。在台湾光复8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全国人大常委会10月24日作出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并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这一庄严决定在海峡两岸和港澳、海外引发强烈反响。各地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共庆首个台湾光复纪念日,铭记80年前“国土重光、巍峨中华”的历史时刻,凝聚“血脉同根、命运与共”的磅礴力量,奏响“同心共赴复兴征程”的时代强音。10月27日,“京彩台湾”对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进行了独家专访,今日刊发访谈内容,以飨读者。


杨毅周


杨毅周:台湾同胞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天然具有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基因。在日据时期的艰难环境下,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得尤为难能可贵。虽然在不同的条件下具体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在本质上却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坚持中华民族气节与中华民族认同。

在台湾光复前,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抵抗日本殖民者的侵略和统治上。在全民抗战爆发后,有五万多台湾同胞奔赴大陆直接参与抗日战争,展现出强烈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留在岛内的同胞,虽然面临着日本殖民统治者强推的“皇民化运动”,仍然坚持着自身的中华民族气节,以暗中保持中华文化传统的方式顽强抵制。他们大多数人坚持不改中文姓名,坚持偷偷祭拜自己的祖先、传承中华传统信仰习俗,以此捍卫自己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这些都是当时台湾同胞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台湾光复的消息传来的那一刻,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瞬间迸发,尤为令人动容。1945年日本投降后,台湾同胞欢欣鼓舞,自发以各种方式庆祝回归祖国:焚香燃炮、祭拜传统神明、告慰祖先我们回家了。台湾同胞把传统中式服装翻出来穿,主动学习国语,自觉组织起来维护社会秩序,迎接祖国军队的到来。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与1895年日本入侵时的激烈反抗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了台湾同胞对回归祖国怀抱的热切期盼,展现了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

台湾光复后,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仍在延续着。1946年,台湾社会各界组成了“光复致敬团”赴祖国大陆,向取得抗战胜利的全国同胞表达致敬,感谢全国人民英勇抗战取得的胜利使台湾能够回归, 同时还要到黄帝陵祭拜,向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告知“失散多年的台胞回家了”。后因暴雨阻碍交通,致敬团最终在陕西耀县中山中学体育场举行了遥祭黄帝陵仪式。此后台湾同胞秉持爱国主义精神,反抗国民党专制统治、传承中华文化传统、参与新中国建设等。例如,当时参与“二二八起义”的台湾同胞,如谢雪红等,组建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并于1948年第一个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新中国的创建工作。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始终不断,延续至今。

因此可以说,台湾光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成果,也是台湾同胞50年不屈不挠坚持抗争的成果,是台湾同胞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和深厚的爱国情怀的重要标志,是台湾同胞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集中体现。


杨毅周:从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将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精神纽带。

首先对台湾同胞爱国主义传统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们要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理解台湾同胞在日本殖民统治50年间坚持抗日那艰难悲壮的历程;要充分认识到在日本殖民统治那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台湾同胞坚守中华民族的气节和认同所做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惨重代价;要深刻体会到台湾同胞内心深处那种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深厚的情怀和深深的眷念;要认识到不管经历多少艰难困苦,不管受到多大的打击摧残,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都始终没有改变,因此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对此,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充满信心。

其次要加强对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教育。王沪宁在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一部台湾同胞抗击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就是台湾同胞的爱国史”。但是目前我们对台湾同胞爱国史的认识还很不充分、不全面、不深入。大家对大陆十四年抗战的光辉历史和英雄事迹大都耳熟能详,但对台湾同胞抗日50年的历史过程以及为此牺牲的英雄烈士却知之甚少。所以我们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台湾同胞的爱国史,更加广泛地传播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能够在海峡两岸得到更好的传承。

第三要在深化两岸文化交流融合中弘扬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十分重要,能够真正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通过两岸文化的交流融合,使两岸同胞在传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更加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岸同胞要充分利用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这个有利时机,通过共同纪念台湾光复等重大历史事件来加强台湾同胞爱国史的研究、宣传和教育,从而建立起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形成两岸同胞共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良好氛围。


杨毅周:在当前“台独”势力刻意掩盖、扭曲台湾同胞抗日史的背景下,重新梳理和传播真实历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台独史观危害极大。“台独”势力通过美化殖民统治、否定光复意义、将抗日英雄污名化等手段,企图建立“台独史观”,塑造“台独”历史正当性。他们将日据时期改称为“日治”,将日本战败称为“终战”,甚至宣扬“台湾人本来就是日本人”的谬论。更严重的是他们鼓吹“殖民有功论”,声称日本殖民给台湾带来了现代化,却刻意掩盖日本殖民统治的残暴本质。这些错误的台湾史观严重毒害着台湾同胞的心灵,也误导大陆同胞对台湾同胞的理解。我们必须给予坚决的批判和驳斥。

必须揭露日本残暴殖民统治的历史真相。日本殖民统治给台湾带来的是欺压、歧视、剥削和屠杀,罪行累累,罄竹难书。据统计,日据时期台湾同胞被屠杀达65万人,有的甚至是整村被屠杀。日本在台湾进行的所谓“现代化建设”,归根结底是把台湾当作军国主义侵略基地。他们将台湾最好的木材运回日本,将台湾出产的甘蔗、大米大量运往日本,导致台湾同胞“种甘蔗吃不到糖,种大米吃不到米饭”。台湾同胞苦不堪言,不愿意受到日本殖民统治和侮辱,才不惜牺牲,奋起反抗。我们一定要还原历史真相,决不能让这样的历史重演。

一定要大力宣扬台湾同胞的抗日英雄事迹。台湾同胞反抗日本统治,牺牲无数,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台湾的抗日英雄鲜为人知,对此我们一定要利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些民族英雄。例如,台湾抗日三猛简大狮,英勇抗击日军,后被捕牺牲。当时大陆的一位诗人听闻后,悲愤赋诗哀悼:“痛绝英雄沥血时,海潮山拥泣蛟螭,他年国史传忠义,莫忘台湾简大狮。”《申报》也曾发表“台湾简大狮为中国争气,为全台争气,此中国最有志气之人”。然而很遗憾,如今两岸了解简大狮等台湾抗日英雄的人还是很少。我们必须加倍努力,让这些台湾英雄的事迹重新焕发光彩。

要明确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台湾的历史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密切相关。“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因民族复兴而终结”,充分说明了两岸是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台湾的历史表明,当中华民族强盛时,台湾同胞就能在祖国的怀抱中;中华民族衰弱时,台湾就会遭受外来侵略和殖民统治。我们梳理台湾的历史和光复的历程,就能够展现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规律,才有能帮助台湾同胞认清“台独史观”的虚假性和“台独”的危害性,让台湾同胞能够回到正确的历史轨道上来。


杨毅周:台湾光复纪念日的设立对反“独”促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胜利成果彰显祖国统一的正义性。台湾光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是两岸同胞共同牺牲奋斗的结果,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就是表明了台湾回归中国、中国国家统一具有历史和道德的正义性,纪念光复日是对所有牺牲先烈的纪念。“台独”否定台湾光复的言行就是对这段历史的亵渎,是站在历史和道德正义的对立面,是站在历史错误这一边,因此是非正义的、不正当的,必将受到所有正义之士的反对,是注定要失败的。

明确主权归属彰显中国统一的必然性。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就是向国际社会明确宣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具有充分的、坚实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不容置疑。不管之后两岸的历史如何变迁,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始终没改变。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有力地驳斥了“台湾地位未定论”等“台独”分裂谬论,说明了“台独”分裂言行的欺骗性和荒谬性,终将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

明确台胞身份彰显中国统一的共同认同。台湾光复后,中国政府明确宣布台湾同胞自光复之日起恢复了中国国籍,重新成为中国人。不管之后两岸历史如何变化,台湾同胞作为中国人身份的法理从没有改变。设立光复纪念日就是向世人表明台湾同胞的中国人身份具有坚强的法理基础,以此强化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和对祖国统一的认同,坚决反对“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行径。

明确共同记忆凝聚中国统一的坚定意志。1946年台湾就设立了“台湾光复节”。今天大陆也设立了台湾光复纪念日,形成了两岸共同纪念台湾光复的现实情景,也反映了两岸同胞对台湾光复的共同情感和共同认知,表明了两岸同胞推进国家统一的坚定意志。台湾光复因此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纽带。两岸同胞通过共同纪念台湾光复,必定能够增强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民族荣光、共同的家园认同,也必将转化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反对“台独”分裂的共同意志,助力推动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值得注意的是,“台独”分裂势力对台湾光复纪念日充满恐惧,一上台就取消“台湾光复节”,最近还妄称“台湾没有光复日”,遭到两岸同胞的共同反对。这从反面证明了设立和纪念光复日对反“独”促统具有重要意义。


杨毅周:针对当今岛内青年群体对台湾光复与两岸共同抗争历史了解有限的现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两岸同胞对台湾光复历史的认识。

一是要加强学术研究和史料整理目前对台湾抗日史、台胞爱国主义史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建议成立台湾抗日史研究专门机构,如“台湾抗日史研究会”等,来凝聚两岸学者共同深入研究台胞抗日史和台湾爱国主义传统。只有通过扎实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驳斥、揭穿“台独”分裂势力对台湾史的歪曲,才能为台胞爱国主义传统的宣传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创新传播教育形式应当组织两岸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两岸台湾爱国主义史教材,并纳入两岸的必修课程中。同时要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拍摄高质量的台湾抗日题材影视作品、小视频等,让台湾同胞爱国主义史深入人心。目前制作台湾同胞抗日史的影视、视频还是非常少,需要两岸有志之士共同努力。

三是丰富纪念活动形式除了在台湾光复纪念日举办大规模纪念活动外,还应该在台胞抗日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重要时间节点,两岸可共同多举办一些研讨会、纪念活动、图片展览等,让台胞抗日事迹、抗日人物成为两岸同胞耳熟能详、广为流传的故事,让台胞的抗日英雄也成为中华民族的英雄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四是建设更多的纪念设施台胞的抗日足迹遍布两岸。可以在台胞抗日的地点遗址建立更多的台胞抗日纪念馆、纪念碑和纪念场所等,组织更多的两岸青年参观这些台胞抗日遗迹、历史场所,实地感受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厦门集美建设李友邦纪念馆,在漳州整修简大狮蒙难处等,形成覆盖全国的纪念台胞抗日网络,让两岸同胞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接触到这些历史。

五是系统批判“台独史观“台独”分裂势力利用其掌握的行政权全力塑造“台独史观”。他们从荷兰殖民时期开始编造“台独”四百年史,将台湾历史上所有的政权都称为“外来政权”,散播错误的台湾史,为其“台独”打造基础,影响十分恶劣。因此必须通过深入研究,系统性地、有针对性地批判这种“台独史观”,帮助台湾青年认清历史真相,建立起正确的台湾史观,让广大台胞能够认识台湾历史真相,传承弘扬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站在历史正确这一边,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共同反对“台独”分裂。

作者 | 王妍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京彩台湾 incentive-icons
京彩台湾
传递对台政策,展示京台风采
9932文章数 104611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