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红烛高照,丝竹悠扬。
惇亲王的婚礼正进行到最热闹的时刻,满堂宾客举杯相贺。太皇太后甄嬛端坐上席,将一个紫檀木匣递给新郎:"这是你外祖母的遗物,今日当众打开,也算完成她的心愿。"
惇亲王接过匣子,匣盖上刻着"眉庄遗言"四个字。
淑和公主脸色骤变,起身想要阻止:"儿啊,不急于一时......"
"今日必须打开。"甄嬛的声音不容置疑。
匣中藏着什么秘密?为何要在大婚之日当众揭开?
这一切,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
![]()
01
京城最盛大的婚礼,从清晨便开始筹备。
惇亲王府张灯结彩,红绸从门楣一直延伸到街尾。侍卫们早早守在府门两侧,等候着皇室宗亲和朝中重臣的到来。
惇亲王站在铜镜前,任由侍从为他整理礼服。
他今年二十岁,眉眼温和,举止儒雅,是宫中出了名的谦谦君子。作为淑和公主的独子,他从小便深得太皇太后甄嬛的疼爱。
"王爷,吉时快到了。"管家在门外提醒。
惇亲王深吸一口气,看着镜中的自己。今日之后,他就要成家立业。新娘是镇国公府的千金苏氏,知书达礼,模样俊秀,两家门当户对。
这门亲事,连太皇太后都格外满意。
他走出内室,母亲淑和公主正在等他。
淑和公主已经四十出头,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痕迹,但依然能看出年轻时的美貌。她今日穿着一身华贵的宫装,头上珠钗摇曳。
"母亲。"惇亲王上前行礼。
淑和伸手为他整理衣襟,声音有些颤抖:"今日是你的大喜之日,为娘心里高兴。"
惇亲王察觉到母亲的异样:"母亲可是身体不适?"
"没有。"淑和很快收敛情绪,"只是想起你外祖母,若她在世,定然会为你高兴。"
提起外祖母沈眉庄,惇亲王眼中闪过一丝遗憾。他从未见过外祖母,只从母亲和太皇太后口中听说过她的事迹。据说外祖母温婉贤淑,深得先帝宠爱,可惜在母亲十岁那年便病逝了。
"母亲放心,孩儿会替外祖母多上一炷香。"
淑和的眼眶微红,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还是咽了回去。
门外传来喧闹声,宾客陆续到来。
礼部官员高声唱名:"太皇太后驾到——"
所有人立刻肃静,齐刷刷地跪下行礼。
甄嬛在宫女的搀扶下缓步走来,她已经七十多岁,但精神矍铄,一双眼睛依然锐利。
惇亲王和淑和连忙上前迎接。
甄嬛看着惇亲王,眼神复杂,良久才叹了口气:"你这眉眼,真像你外祖母。"
她每次见到惇亲王,都要说这句话。
惇亲王恭敬地回应:"多谢太皇太后夸赞,孙儿能有外祖母一分风采,便是福气。"
甄嬛没有再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她转向淑和,目光中带着难以言说的情绪:"淑和,今日过后,惇儿就要成家了。你也该放心了。"
![]()
淑和低下头:"全凭姨母照拂。"
甄嬛摇摇头:"不是我照拂,是你母亲的在天之灵在护佑你们。"
说完这话,她示意宫女拿来一个紫檀木匣。
那匣子不大,但雕工精美,上面刻着"眉庄遗言"四个字。
淑和看到这个匣子,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02
三个月前。
甄嬛坐在寝殿里,翻看着一本旧册子。那是眉庄生前的日记,她保存了几十年,从未示人。
"太皇太后,镇国公府递来帖子,说是想与惇亲王议亲。"宫女在门外禀报。
甄嬛放下册子:"镇国公府?哪家的女儿?"
"是镇国公的孙女,姓苏,闺名婉儿,今年十八岁。"
苏氏。
甄嬛的手微微一颤。
她想起眉庄临终前的嘱托,想起那个埋藏了几十年的秘密。
"去查,查清楚这苏家的祖籍,查清楚苏婉儿的祖母是何人。"
宫女愣了愣:"太皇太后,这......"
"去查!"甄嬛的声音不容置疑。
半个月后,消息传回来。
"太皇太后,查清楚了。苏婉儿的祖母,原名苏氏,祖籍江南,早年曾有个姐姐入宫选秀......"
甄嬛闭上眼睛。
她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当夜,她独自来到佛堂,跪在眉庄的灵位前。
"眉庄姐姐,我该怎么办?"
"若是阻止这门亲事,外人必然生疑。若是不阻止,惇儿和那苏家女成婚后,真相迟早会暴露。"
烟雾缭绕,灵位无声。
甄嬛跪了一夜,天亮时,她终于做出决定。
她让人取来那个紫檀木匣,那是眉庄临终前交给她的。
"若是淑和的后人将来要与苏家联姻,务必在婚前打开此匣。"
这是眉庄的遗言。
甄嬛打开匣子,里面有一封信,一幅画像,一块玉佩。
她展开信纸,眉庄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
看完信,甄嬛的眼泪滚落下来。
"眉庄,你真是苦了一辈子......"
03
镇国公府。
苏家老夫人坐在院子里,望着天空出神。
她已经七十多岁,满头白发,但精神尚好。
"老夫人,小姐的嫁衣做好了。"丫鬟在旁边说。
老夫人回过神,脸上露出笑容:"好,让我看看。"
她看着那身红色嫁衣,眼中却闪过一丝痛楚。
"可惜你姨婆看不到了......"
丫鬟不敢多问。
府里的人都知道,老夫人年轻时有个姐姐,入宫选秀后便杳无音信。这些年,老夫人一直在打听姐姐的消息,却始终没有结果。
"去,帮我查一查,当年我姐姐入宫后,可曾留下子嗣。"老夫人突然说。
丫鬟一愣:"老夫人,这事儿您不是查了几十年了吗?"
"再查一次。"老夫人的声音很坚定,"这次要仔细查,查查沈惠贵妃的女儿淑和公主。"
"为何突然要查淑和公主?"
老夫人没有回答,只是喃喃自语:"我总觉得,那孩子的眉眼,和我姐姐很像......"
几日后,消息传回来。
"老夫人,查到了。沈惠贵妃当年确实小产过一次,但后来又生下了淑和公主。"
老夫人皱眉:"确定是她亲生的?"
"这......宫中的事,不好查。"
老夫人沉默良久:"罢了,等婚礼那日,我亲自去看看。"
她总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隐情。
04
婚礼正式开始。
新娘苏氏在喜娘的簇拥下,盖着红盖头缓缓走来。她身段婀娜,步履轻盈,虽看不清容貌,但从侧影便能看出是个美人。
惇亲王站在堂前,等待着拜堂的时刻。
宾客们交头接耳,称赞这门亲事般配。镇国公夫妇满面春风,坐在主宾席上。
唯独新娘的祖母,苏家老夫人,坐在角落里,眼神有些恍惚。她盯着堂前的惇亲王,又看向上座的淑和公主,喃喃自语:"这眉眼......这眉眼怎么这样熟悉......"
![]()
旁边的人没有听清她在说什么。
司仪高声唱道:"一拜天地——"
惇亲王和新娘一起跪下,朝着天地行礼。
"二拜高堂——"
两人转身,向甄嬛和淑和行礼。
甄嬛坐在上位,神色平静,看不出任何情绪。淑和的手紧紧攥着帕子,指节都有些发白。
"夫妻对拜——"
惇亲王和新娘相对而立,正要行礼。
甄嬛突然开口:"且慢。"
满堂寂静。
所有人都看向太皇太后,不知道她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打断。
甄嬛站起身,走到堂前:"惇儿,在你拜堂之前,哀家有一件东西要给你。"
她示意宫女将那个紫檀木匣呈上来。
惇亲王接过匣子,有些不解:"太皇太后,这是......"
"这是你外祖母的遗物。"甄嬛的声音很轻,但在安静的大堂里,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她临终前交给哀家,说是要在你成婚这日,当众打开。"
惇亲王看着匣子上的"眉庄遗言"四个字,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情绪。
淑和突然站起身,声音有些急促:"姨母,不如等婚礼结束后......"
"今日必须打开。"甄嬛打断她,"这是你母亲的遗愿。"
淑和的脸色更加苍白,她想再说什么,却被甄嬛的眼神制止了。
宾客们窃窃私语,都在猜测这匣子里装的是什么。
皇帝也在席间,此刻他也好奇地看着那个匣子:"皇祖母,这里面是何物?"
甄嬛没有回答,只是对惇亲王说:"打开吧。"
05
惇亲王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匣盖。
匣子里放着三样东西:一封泛黄的信笺,一幅卷起的画像,一块温润的玉佩。
他先拿起画像,慢慢展开。画上是一位年轻女子,眉眼温柔,神态娴静,正是他外祖母沈眉庄年轻时的模样。
"好像......"苏家老夫人突然站起来,她死死盯着那幅画像,身体开始颤抖,"好像我的女儿......"
她的声音很小,但坐在附近的人都听到了。气氛开始变得诡异。
惇亲王的手开始颤抖。他放下画像,拿起那封信。信纸已经泛黄,边角有些破损,显然年代久远。
信是沈眉庄的亲笔,字迹娟秀,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沉重。
"惇儿吾孙:
见字如面。
当你读到这封信时,我已不在人世。若你要娶的姑娘姓苏,祖籍江南,务必停下这门亲事。"
惇亲王的心跳开始加速。新娘正是苏氏,祖籍江南。
他继续往下读,下一句话如同晴天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