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少了被人笑话”“婚礼简办没面子”……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花寺村村干部丁晓娟曾经入户宣讲婚俗改革时,听得最多的质疑声。如今,走进上桥镇的村庄院落,“彩礼做减法、情谊做加法”已成为乡亲们的新共识。
“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天价彩礼根本不受法律保护。”在花寺村村民大会上,丁晓娟翻着随身携带的《民法典》手册,进行宣讲。半年内,她还坚持走访入户,给群众讲身边人、身边事的例子,累计入户120余次。同时,丁晓娟每天还在微信群里分享“零彩礼”故事,用“彩礼堆不出幸福”的家常话解开群众心结。
今年春天,正当丁晓娟的女儿顾梦儿与安徽小伙李爽紧锣密鼓地筹备婚礼时,彩礼问题却摆上了桌面。10万元以上的彩礼标准让家境普通的李爽面露难色,顾梦儿却主动对母亲说:“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哪能让彩礼成负担?”丁晓娟当即拍板:“就按‘零彩礼’办。”她翻出彩礼纠纷调解案例本,对双方亲友说:“我是党员干部,更应带头破陋习。”婚礼上,8桌家常席每桌仅按500元标准,丁晓娟鼓励新人把省下的钱用于创业购房,“让年轻人轻装上阵搞事业,这才是给他们最好的嫁妆。”
牛家坊村的吴燕,结婚时选择“低彩礼”,省下来的彩礼钱小两口开了手工辣条分店,靠卖麻辣条年收入10万元;花寺村新婚夫妇马龙和王崇英则将彩礼从10万元降至6万元,余款购置了一台拖拉机,农忙时不仅自家耕作效率翻倍,还能帮邻里抢收;中华村的新婚夫妇马天豪和妻子金歌,订婚宴上的彩礼钱,在婚后第二天就被岳父岳母全额返还,支持小两口就业创业。
为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宁夏利通区上桥镇各村(社区)趁热打铁组建9支“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百余名志愿者分成15个小组,为婚嫁家庭提供“一对一”指导,已成功促成42对新人喜结连理。此外,上桥镇还将彩礼标准、宴席规模写入村规民约,并推出“文明积分制”,零彩礼家庭可凭积分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以前怕彩礼少被笑话,现在村里婚事都按“红白理事会”的规矩来,彩礼上限8.9万元,宴席不超10桌,随礼不逾300元。“红娘”志愿者马静笑着说,“攀比之风刹住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
下一步,宁夏利通区上桥镇将创新用好文明倡议、典型宣传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成为新时代文明的主动参与者、传播者,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动力。
来源:利通区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