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重庆谈判记者问毛主席能否打败老蒋,主席:你把蒋毛二字拆开看

0
分享至

1945年,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大礼堂里,毛泽东刚结束一场演讲。

台下坐着不少文艺界名流,还有些国民党的军官,气氛本来挺热烈,直到一个戴《中央日报》记者证的人站起来提问。

“毛先生,要是谈判谈崩了,国军有



三百万,共军才一百二十万,您有信心打得过蒋委员长吗?”这话一出口,全场瞬间静了,连空调的嗡嗡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我当时要是在现场,估计也得攥紧手心,可毛泽东只是笑了笑,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蒋、毛。

敢赴“鸿门宴”

要讲清楚这拆字的底气,得先说说毛泽东为啥非要去重庆。

本来想只说拆字这个趣闻,但后来发现,没讲清楚毛泽东为啥敢去重庆,这个拆字就少了底气。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转天蒋介石就开始给延安发电报,一连发了三封,催着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建国大事”。



这明摆着是鸿门宴,去了,说不定就被软禁;不去,国民党立马就能喊“共产党破坏和平”,到时候调兵打过来都有了借口。

延安的政治局会议开了一整晚,大家都捏着把汗。

我总觉得,毛泽东敢去重庆,根本不是赌运气,是把民心看得比什么都重。

他当时说“去了危险,不去更危险”,这话戳透了关键老百姓刚熬过抗战,谁都不想再打仗,得让大家看看,共产党是真心要和平的。

8月28日那天,美国大使赫尔利陪着毛泽东坐飞机去重庆。



起飞前他跟周恩来说,要么带和平回去,要么把内战责任钉在蒋介石身上。

这话听得人心里一沉,也看得明白,这趟重庆之行,从一开始就不是简单的谈判,是场民心争夺战。

到了重庆,蒋介石把中共代表团安排在美军招待所,门口站着双岗,明着是保护,实则跟软禁没啥区别。

可毛泽东根本不怵,天天去拜访张澜、黄炎培这些民主人士,还见了不少外国记者。



这步棋走得太妙了,你想啊,大家一看领袖主动找各方沟通,国民党却在搞监视,谁真心和平,一目了然。

拆字定乾坤:一句话戳穿“假和平”

回到9月16日那天的大礼堂,面对记者的尖锐提问,毛泽东指着黑板上的“蒋”字问:“你把这个字拆开看看,是什么?”那记者愣了下,说“草字头下面一个将”。

“对喽,草头将军嘛!”毛泽东一说完,台下就有人笑出声。



他又把“毛”字横过来,问大家像啥。

有人喊“手”,有人喊“巴掌”。

“没错,就是反手巴掌!”毛泽东挥了挥手,“草头将军遇上反手巴掌,你说谁能赢?”

这话一落,全场掌声、笑声混在一起,连几个国民党军官都低着头偷偷笑。

这拆字的说法,表面是玩笑,实则是把复杂的局势掰碎了给大家看。



当时国民党天天吹嘘兵力多强,可毛泽东用两个字就点透了兵力再强,要是不得民心,顶多是个“草头将军”;而共产党站在老百姓这边,这“反手巴掌”,其实是民心攒出来的力量。

第二天,《新华日报》头版就登了幅漫画,画着蒋介石头戴草帽,毛泽东扬着巴掌,配文就是“草头将军遇反手巴掌”。

十万份报纸一下就卖光了,重庆的茶楼酒肆里,全在聊这事儿。

你看,不用喊口号,不用列数据,一个简单的拆字,就让大家都懂了其中的门道。

我后来查资料发现,蒋介石当天也听说了这事儿,气得脸色铁青。



其实他该明白,不是这三个字戳疼了他,是大家早就看透了他“假和平真备战”的心思,这拆字不过是把窗户纸捅破了而已。

玩笑背后的真功夫

可能有人觉得,不就是句玩笑话吗?哪有那么大作用。

可这拆字的背后,藏着中共三道实打实的“杀招”,每一招都比枪炮管用。

第一招是舆论战,除了那幅漫画,毛泽东在重庆的几十天里,不管见谁都讲“和平、民主、团结”。



这话听着简单,却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当时不少中立媒体都报道说,延安来的人身上没有官架子,满脑子都是和平。

反观国民党,一边谈判一边偷偷调兵,《大公报》都忍不住写文章质疑“和平是否有诚意”。

第二招是情报战,毛泽东天天见客人,看着是拉家常,实则在收集信息。

国民党的人以为他被软禁就没了消息,殊不知他早就通过秘密电台把情报发回延安了。



比如蒋介石密令胡宗南准备“剿匪”的手令,毛泽东提前就知道了,还预判到内战最迟11月会爆发。

后来内战真的打起来,中共能提前准备,这情报工作功不可没。

第三招是统战战,毛泽东抽空去拜访宋庆龄,带了延安的小米和红枣,跟她聊和平建国的想法;还请美国记者白修德吃饭,用英语跟他聊罗斯福新政。

这些举动看着平常,却把民主党派、外国友人都拉到了和平阵营里。

后来民主党派联名给蒋介石写信,说“内战若起,人心尽失”,这就是统战的力量。

10月10日,《双十协定》签了字,可大家都清楚这纸协定不算数。



果然,10月13日蒋介石就下了“剿匪”密令,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他当时喊着“三个月解决中共”,结果三年后,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就攻占了南京总统府。

后来我看到台湾地区中学课本里把这拆字说成“毛泽东羞辱国父”,挺无奈的。

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时还特意问起这事儿,管理局局长说“原话更幽默”。

其实幽默不幽默不重要,重要的是蒋介石自己在日记里写了,“毛之语足警醒我辈,政治腐败,纵有美式武器亦难逃败亡”。



现在再读这段历史,我才真正明白毛泽东说的“一支笔抵得过三千毛瑟枪”。

重庆谈判里,毛泽东没带一兵一卒,却用语言争取了民心,揭穿了骗局。

这大概就是最厉害的战斗力不是靠武力压制,是靠道理服人,靠人心所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芊芊子吟 incentive-icons
芊芊子吟
一眼万年,看遍古今中外。
4910文章数 18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