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11月14日起,黄浦区民政局将与INS新乐园联手,推出夜间结婚颁证体验项目,为新人们提供独具特色的沉浸式夜间结婚颁证服务与“齐家宜室”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这事儿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人赞叹“上海懂浪漫”,有人质疑“婚姻岂能儿戏”。
其实这事没那么复杂,不过是传统习惯和年轻人需求撞了个满怀。
多年前,杭州已经把登记点设到了西湖边,成都也在宽窄巷子搞特色颁证,大家都觉得挺浪漫。上海这次只不过是把地方选在了年轻人爱去的夜生活场所。
有人担心在夜店领证会让人冲动。确实,婚姻不是儿戏,可年轻人也不糊涂。上海这次专门设了“状态确认环节”,确保双方清醒。而且常规登记点一点没受影响,不想去夜店的,照样能在传统民政局安安静静领证。
也有人说,这是把政务服务变成了消费噱头。这话得两说。上海联动了电音节,给新人送门票,确实能带动点消费,但核心还是服务。就像成都的云值守便利店,深夜开门方便了顾客,也让商户多赚了钱,这是双赢。如果只是为了拉动消费,完全没必要费心思搞婚前辅导、专属管家这些配套。真正该警惕的,是把年轻人当成“消费符号”,而不是实实在在为他们着想。
其实这事往深了说,是城市治理在变。以前是“你该怎么结婚”,现在是“你想怎么结婚”。北京会帮企业培养数字人才,上海能把领证搬进夜店,都是城市在学着理解年轻人。
当然,这事儿也不能太随意。不是所有夜店都适合办颁证,得挑环境合适、能保证私密性的。也不能强迫任何人,得给大家选择的余地。更重要的是,不能光有仪式,婚前咨询、婚姻法律指导得跟上。
婚姻的核心从来不是在哪领证,而是两个人愿不愿意一辈子相守。在民政局领,是对传统的尊重;在西湖边领,是对浪漫的追求;在夜店领,是年轻人对生活方式的坚持。形式变了,那份承诺的重量不该变。
上海这事儿能不能成,最后还得看年轻人用脚投票。但不管结果怎样,一座城市愿意为年轻人的不同选择多花点心思,愿意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找平衡,就值得点赞。
作者:丁慎毅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