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姐,你真中了三千万?妈呀,这是真的吗?”
电话那头,是我失联了十二年的妹妹,声音激动得发抖。
我握着伪造的彩票照片,对着病床上的母亲,平静地说:
“当然是真的,你快回来吧,妈想见你最后一面。”
我以为这只是一场人性的测试,一场迟到的报复。
可当她带着外国老公和律师,拿着财产赠与协议出现在我面前时。
我才知道,这场戏,远比我想象的更荒诞,也更残忍。
![]()
01
我叫林晓君,今年四十二岁,在一家快要倒闭的区图书馆做管理员。
我的生活,像我工作的这个地方一样,安静,陈旧,看不到什么未来。
那个清晨,我和往常一样,伺候着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吃早饭。
母亲的病很重,医生说需要尽快手术,可高昂的手术费像一座大山,压得我们全家都喘不过气。
父亲坐在一旁的小马扎上,一口接一口地抽着劣质的旱烟,不停地唉声叹气。
我们家那面斑驳的墙上,挂着一张已经微微泛黄的全家福。
照片上,妹妹林晓雅穿着学士服,笑得像一朵盛开的向日葵。
她的笑容,已经阔别了这个家,整整十二年了。
十二年前,林晓雅是我们这个普通工人家庭里,飞出的唯一一只金凤凰。
她从小就聪明,读书永远是班里第一名,墙上贴满了她的奖状。
街坊邻居提起她,都会对我爸妈竖起大拇指,说:“老林,你们家晓雅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而我,作为她的姐姐林晓君,似乎生来就是她的陪衬。
我成绩平平,长相普通,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比她更懂事,更会照顾人。
她是我们全家的骄傲,也是我们全家未来的希望。
她不负众望,考上了国内最好的名牌大学。
大学毕业后,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去英国的公费研究生。
在那个年代,出国留学,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
我们家为此,付出了所有。
为了供她上学,我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
那年我的高考成绩,其实也能上一个不错的专科。
但我看着爸妈为了凑妹妹的学费而日渐斑白的头发,主动撕掉了录取通知书。
我对他们说:“我不喜欢读书,我想早点出去挣钱。”
说完,我就进了附近一家效益不好的纺织厂,成了一名女工。
每个月,我都会把工资的大半,交给爸妈,让他们给妹妹寄过去。
而为了给她凑够在英国第一年的生活费和各种杂费。
爸妈做出了一个更重大的决定,他们卖掉了家里唯一像样的,奶奶留下来的那套老房子。
那套房子,是我爸妈结婚的婚房,也是我和妹妹长大的地方。
卖掉房子的那天,我妈哭了一整夜。
我爸则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抽了一整包的烟。
我们就这样,从一个有房子的家庭,变成了租房住的家庭。
可我们全家人,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我们觉得,只要林晓雅能有出息,我们吃再多的苦,都值得。
她刚到英国的时候,一切都还很正常,甚至可以说,充满了希望。
她每周都会准时给我们写信,信里描绘着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新奇又美好的世界。
她也会隔三差五地,掐着时间,给我们打越洋电话。
电话很贵,我们每次都只能匆匆说几句。
她说她在那里很好,学业非常顺利,导师很器重她。
她说她还交了个英国男朋友,叫迈克,是个很绅士的男人,对她很好。
她把迈克的照片寄了回来,那是个金发碧眼的年轻人,笑起来很阳光。
爸妈看着照片,虽然对这个“洋女婿”有点陌生,但还是替女儿感到高兴。
一年后,研究生即将毕业的时候,她告诉我们,她要和迈克结婚了。
她说迈克向她求了婚,她也想留在英国,不想再回来了。
这个消息,对我们家来说,像一颗炸弹。
爸妈的第一反应是舍不得,是无法接受。
我妈在电话里哭着说:“雅雅,你怎么能不回来呢?家里不能没有你啊。”
但林晓雅在电话那头,用一种很坚决的语气告诉我们,她已经决定了。
她说她爱迈克,也喜欢英国的生活。
她说,等她在那边稳定下来,就会把我们都接过去享福。
“享福”这两个字,对我爸妈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他们辛苦了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过上好日子。
虽然舍不得女儿远嫁,但最终,他们还是被林晓雅描绘的美好蓝图说服了。
他们为她高兴,觉得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也为我们全家找到了一个光明的未来。
可从她结婚的那天起,一切都变了,变得猝不及防。
婚礼她没有让我们去,她说路途遥远,我们年纪大了,身体受不了。
她说等以后,他们会回来补办一场。
我们信了。
02
可婚礼过后,她的电话,开始变得越来越少。
以前每周一次的电话,变成了一个月一次,再到后来,几个月才有一个。
信也彻底断了。
我们每次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她都用各种理由推脱。
一会儿说工作忙走不开,一会儿说孩子小不方便。
是的,她很快就有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
她只是把孩子的照片寄了回来,我们甚至连孩子的声音都没听过。
![]()
爸妈对着那两张陌生的混血面孔,想念外孙想得整夜睡不着。
大概在她结婚后的第三年,发生了一件让我们全家都陷入恐慌的事。
我妈因为心脏病突发,被送进了抢救室。
我爸急疯了,他想尽了一切办法,终于打通了林晓雅的电话。
他在电话里哭着说:“雅雅,你快回来吧,你妈可能不行了!”
可电话那头,林晓雅在短暂的沉默后,只是用一种异常平静的语气说:
“哥,我现在真的走不开,项目到了关键时期。”
“你先照顾好妈,有什么事随时告诉我。”
说完,她就挂了电话。
我爸拿着听筒,愣了很久很久,仿佛不相信那是自己女儿说出来的话。
幸运的是,我妈最终被抢救了回来。
可从那件事之后,林晓雅的电话,就彻底断了。
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我们再也无法联系上她了。
我们试过所有的方法,去她以前的学校打听,学校说她毕业后就再也没回去过。
我们通过当年的同学录,联系上她几个同样在国外的同学,他们也都说很多年没见过她了。
我们甚至还去大使馆求助过,可因为没有确切的地址和信息,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她就像一颗断了线的风筝,彻底地,消失在了我们的世界里。
十二年,整整十二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
这十二年里,我们家从租房,到搬进更小的房子。
我爸妈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我为了照顾他们,也为了还清家里欠下的债,一直没敢谈婚论嫁。
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失去了一个女儿,一个妹妹。
这十二年里,我为了照顾日渐衰老的父母,为了偿还当年供她留学的债务,一直没有结婚。
我从一个青春洋溢的少女,变成了一个被生活磨平了所有棱角的中年女人。
而现在,母亲病重,急需一大笔钱做手术。
家里的积蓄早在前几次的治疗中就已见底,亲戚朋友也都借遍了。
我看着病床上因为疼痛而呻吟的母亲,看着一旁束手无策,一夜白头的父亲。
我心里的那股怨恨,达到了顶点。
我恨林晓雅,我恨她的自私,恨她的无情,恨她的“人间蒸发”。
我不相信她死了,或者失踪了。
我坚信,她就活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只是她为了自己的生活,选择了彻底抛弃我们。
那天晚上,我对着母亲的病历单发呆,一个近乎疯狂的念头,像一颗毒草,在我心里慢慢滋长。
我要把她“钓”回来。
我要用一个巨大的诱饵,来测试一下,她那颗被花花世界包裹起来的心,到底是什么颜色。
我要向我爸妈,也向我自己证明,我这个妹妹,到底值不值得他们思念十二年。
我的计划很简单,也很荒唐。
我要让我妹妹相信,我,林晓君,中了大奖。
我拿出家里仅剩的几千块钱,找到一个懂电脑的朋友,让他帮我伪造了一张中了三千万彩票的彩票照片。
我还煞有介事地,让他用软件做了一些本地新闻网站报道我中奖的“新闻截图”。
一切都准备妥当后,我找到了住在我家对门,关系一直很好的张阿姨。
张阿姨的女儿也远嫁国外,她有自己的渠道,可以辗转联系上一些在英国的华人。
我提着一篮水果,去敲开了张阿姨家的门。
在她面前,我声泪俱下地,演了一场我这辈子演得最好的戏。
我说,我这些年一直坚持买彩票,没想到老天开眼,真的让我中了三千万的大奖。
可是,我妈现在病得这么重,医生说手术的成功率也不高。
我妈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手术前,能再见一眼远在英国的小女儿林晓雅。
我哭着说,我们已经十二年联系不上她了,求张阿姨一定要帮帮忙。
我把那些伪造的照片和新闻截图拿给张阿姨看,以增加可信度。
张阿姨是个热心肠的人,她看着我哭得那么伤心,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她说她会立刻联系她在英国的亲戚,让她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找到林晓雅。
消息,就这样,像一根被点燃的引线,跨越了千山万水,向着那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妹妹,传递了过去。
03
接下来的几天,是我们家有史以来最煎熬的一段日子。
我把这个“计划”告诉了爸妈。
他们听完后,愣了很久很久。
父亲一个劲地抽烟,母亲则默默地流泪。
他们既期盼着这个计划能成功,让那个消失了的女儿真的能回来。
又害怕,这个计划的成功,会证明他们的女儿,真的是一个只认钱不认亲的人。
那种期盼又恐惧的复杂心情,折磨着这两个年迈的老人。
![]()
而我,则像一个等待最终审判的犯人。
我的心里同样矛盾。
我既希望林晓雅立刻出现,这能证明我的猜测是对的,能戳破爸妈心里那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又隐隐地,在内心最深处,希望她不要出现。
如果她不出现,至少能证明,在她心里,钱财还没有那么重要,她可能真的有她不得已的苦衷。
这种自我拉扯,让我备受煎熬。
一个星期后,就在我们都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
张阿姨兴冲冲地跑来我们家。
她说,找到了!真的找到了!
她说她的亲戚通过当地的华人社团,辗转打听到了林晓雅的联系方式。
林晓雅在电话里,听说了家里发生的一切,尤其是“中奖”的消息后,显得非常激动。
她反复地,详细地,向张阿姨的亲戚确认了“三千万”这个数字的真实性。
然后,她表示,她会立刻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尽快”回国探望病重的母亲。
这个消息,让我爸妈喜极而泣。
他们抱着头,哭得像两个孩子。
他们觉得,是他们的诚心感动了上天,是亲情最终战胜了距离。
而我,听着张阿姨转述的,林晓雅在电话里那些急切的,关于钱的追问。
我的心,则一点一点地,彻底地沉了下去,沉到了冰冷的海底。
我知道,我的测试,成功了。
我也知道,那个我曾经无比疼爱,愿意为她付出一切的妹妹,真的已经死了。
死在了十二年前,她决定嫁到英国的那一天。
又过了一个星期,林晓雅通知我们,她已经订好了机票,拖家带口地回来。
那天,我和我爸妈,特意起了个大早,打车去了机场。
我妈穿上了她过年才舍得穿的新衣服,我爸也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他们俩的脸上,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紧张又期盼的表情。
在国际到达的出口,我们等了将近一个小时。
当那个穿着时髦的卡其色风衣,戴着墨镜,拖着一个巨大的名牌行李箱的女人出现时。
我几乎没有在第一时间认出她来。
她变了,变得太多了。
她不再是我记忆中那个梳着马尾辫,笑起来有两个浅浅酒窝的女孩。
她变得成熟,洋气,但也变得陌生,和我们之间仿佛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
她的身边,跟着一个高大的,金发碧眼的外国男人,应该就是她的丈夫迈克。
他还推着一个行李车,上面坐着两个混血的孩子,一男一女,看起来八九岁的样子。
我妈最先反应过来,她颤巍巍地喊了一声:“雅雅……”
然后,她和我爸就像两只老燕子,不顾一切地,老泪纵横地冲了上去。
他们紧紧地抱着那个十二年未见的女儿,哭得泣不成声。
而林晓雅,在最初的错愕之后,也伸手抱了抱他们。
但那个拥抱,显得很短暂,甚至有些敷衍。
她的墨镜没有摘下,我看不清她的眼神。
但我能感觉到,她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在打量着我们,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她的丈夫迈克,则彬彬有礼地,用一种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和我们打了招呼。
“你们好,我是迈克。”
那两个混血孩子,则好奇又害怕地躲在他们爸爸的身后,小声地用我听不懂的语言交谈着。
重逢的场面,没有我想象中的感动,只有一种说不出的,尴尬和疏离。
04
回到我们那个位于老旧居民楼里的家,这种格格不入的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我们家不大,两室一厅,因为常年有病人,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味。
林晓雅一进门,就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眉头。
她的丈夫迈克,看着我们家那斑驳的墙壁和老旧的家具,眼神里流露出一种掩饰不住的嫌弃。
那两个孩子,则对这个狭小又陌生的环境感到极度不适,吵着闹着要回家。
爸妈拿出他们珍藏了多年的,林晓雅小时候的照片和奖状,想和外孙们拉近关系。
可那两个孩子,全程都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和我们之间仿佛隔着一个世界。
![]()
林晓雅安顿好行李后,就来到我妈的病床前。
她开始努力地,扮演起一个“孝顺女儿”的角色。
她拉着我妈的手,嘘寒问暖,问她哪里不舒服,吃饭怎么样。
但她的眼神,总是游离的,时不时地就会飘到我身上。
然后,她终于问出了她最关心的问题。
她装作不经意地,用一种开玩笑的语气对我说:
“姐,你这运气也太好了吧!三千万啊!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那么大的奖,你是在哪儿兑的啊?安全吗?”
我看着她那张写满了“关切”的脸,心里一阵冷笑。
我平静地回答她:“已经兑完了,钱也都存银行了,很安全。”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脸上的笑容明显真诚了很多。
接下来的几天,林晓雅的表演愈发卖力。
她会亲手给我妈喂饭,给我爸捶背,甚至还会帮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她和她丈夫迈克,也经常在他们那间小小的卧室里,用我听不懂的语言,低声地交谈。
有时候,我能听到他们的声音拔高,像是在争吵,但很快又平息下去。
我像一个冷漠的旁观者,看着他们一家四口,在我们这个格格不入的家里,上演着一出无比蹩脚的舞台剧。
我爸妈则完全沉浸在小女儿失而复得的巨大喜悦中。
他们对林晓雅一家有求必应,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都拿了出来。
甚至把我那个本就不大的房间,也让给了他们一家四口住。
而我,则搬到了客厅的沙发上。
在假装嘘寒问暖,上演了几天“母慈女孝”的戏码之后。
林晓雅和她的丈夫迈克,终于觉得时机成熟,忍不住了。
那个下午,他们把我,还有我爸妈,都叫到了客厅。
说要开一个重要的“家庭会议”。
我看着他们俩那严肃得有些可笑的表情,心里清楚,正戏,终于要开场了。
和他们一起出现在客厅的,还有一个穿着笔挺西装,提着一个黑色公文包的陌生男人。
那个男人看起来三十多岁,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表情严肃,眼神锐利。
迈克,那个英国男人,用他那不太流利的,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向我们介绍道:
“爸,妈,晓君,这位是王律师,我们的家庭律师。”
“家庭律师”这四个字,从他嘴里说出来,显得是那么的刺耳和荒谬。
我爸和我妈都愣住了,他们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王律师很有礼貌地对我们点了点头,然后就在我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打开了他的公文包。
林晓雅清了清嗓子,开始了她的表演。
她先是声泪俱下地,讲述了她这些年在国外生活得有多么不容易。
她说,她和迈克两个人要养两个孩子,生活压力非常大。
她说,英国的物价有多高,工作有多难找,她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
然后,她又话锋一转,说这次回来,看到母亲病得这么重,她心里有多么的难过和自责。
她铺垫了很长很长的前奏,脸上挂着悲伤的表情,眼眶红红的,像一只受了委屈的兔子。
最后,在她觉得气氛烘托得差不多的时候,她终于图穷匕见。
林晓雅擦了擦她那根本没有流出一滴眼泪的眼角,深吸了一口气,仿佛是下定了巨大的决心。
她先是看了一眼身边的丈夫迈克,又看了一眼那位表情严肃,已经准备好记录的王律师。
最后,她的目光,像两把精准的探照灯,直直地落在了我的身上。
“姐,”她的声音带着一种令人作呕的,经过精心伪装的真诚。
“我和迈克商量过了。妈的病需要最好的治疗,爸妈的年纪也大了,需要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你一个人在国内,照顾他们太辛苦了,我们也不放心。”
“这笔钱,是老天爷给咱们全家人的一个转机,我们必须,也一定要,好好地规划。”
我冷冷地看着她,像在看一个小丑的独角戏,我没有说话,只是抱着手臂,等着她的下文。
05
她身边的那个王律师,像是接收到了信号,非常适时地,从他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沓已经装订好的,厚厚的文件。
他把文件推到我面前的茶几上。
文件的封面上,用加粗的黑色宋体字,清清楚楚地印着几个大字——《财产赠与及家庭信托协议》。
我还没来得及去看里面的内容,林晓雅的丈夫迈克,就在一旁用他那生硬的中文,迫不及待地补充道:
“晓君,我和雅雅的意思是,这笔巨款,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成立一个家庭信托基金。”
“由我和雅雅,在英国那边,聘请专业的团队,进行全球化的管理和投资。”
“这样,才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保证我们这个家未来的生活。”
“你只需要,把所有的奖金,转入我们指定的那个离岸账户就可以了……”
![]()
还没等他说完,一直沉默不语,像个局外人一样的我妈,突然颤巍巍地开口了。
她看着自己的小女儿,那双因为白内障而显得有些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困惑和一丝微弱的乞求。
“雅雅……你……你这是什么意思啊?”
“你姐姐的钱,为什么要……要让你们来管啊?”
林晓雅的脸上,在那一瞬间,闪过了一丝极其不易察觉的不耐烦。
但那丝不耐烦,很快就被她脸上那虚伪的笑容给完美地掩盖了。
她俯下身,握住我妈那双干枯的手,用一种我从小到大都未曾听过的,哄骗孩子的语气说:
“妈,你不懂金融,风险很大的。姐她一个人,在国内也不懂这些。”
“我们这么做,全都是为了这个家好啊!为了让您和爸能安享晚年啊!再说了……”
她顿了顿,缓缓地抬起头,那张曾经在我记忆中无比清纯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毫无掩饰的,赤裸裸的贪婪和决绝。
她死死地盯着我,像一头即将要捕食的饿狼,一字一顿地,说出了她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姐,当年我出国留学的钱,不是你一个人供的,是爸妈卖了老房子,是掏空了我们全家的钱。”
“按道理说,我也有那笔钱的继承权。这个彩票,是你用我们家的‘幸运’才买中的,它不完全属于你一个人!”
“所以,这份协议,是最公平,也是最合法,更是对我们所有人都好的处理方式!”
整个客厅,在她说出最后一句话后,陷入了一片死寂。
我爸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看着他那个气势汹汹的小女儿,最终还是颓然地低下了头。
我妈则像是完全没听懂一样,只是茫然地,看着林晓雅,又看看我。
而我,在听完她这番无耻至极的言论后,突然就笑了。
我笑得很大声,笑得前仰后合,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在林晓雅一家三口,包括那个律师,都用一种看疯子一样的眼神看着我时。
我止住了笑声,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然后,我不紧不慢地,从我那间被他们鸠占鹊巢的房间里,拿出了一个我早就准备好的,陈旧的木匣子。
我当着所有人的面,打开了那个木匣子。
我从里面,拿出了一样东西,轻轻地放在了茶几上。
“林晓雅,你还认得这个吗?”我指着那东西,冷冷地问。
她凑过来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