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本里扁平的细胞结构图,变成用超轻黏土、绿豆、小米搭出的立体模型,聊城文苑初级中学初一年级的“微观建筑师”们,把生物课堂搬进了创意工坊。近日,以《玩出微观世界》为主题的生物模型作业展,在教室外的长廊掀起了一场“微观生命狂欢”。
![]()
![]()
本次作业以“细胞和草履虫的基本结构”为核心,要求学生用生活化材料搭建模型,实现“学中做、做中懂”。从展出作品看,科学性与创意性实现了双重在线:
![]()
结构精准,知识落地:植物细胞模型清晰呈现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专属结构,草履虫模型则标注出纤毛、口沟、食物泡等特殊器官,每个结构旁都附有功能说明——比如“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伸缩泡负责排出草履虫体内多余的水”,把课本知识点转化为可视化的立体注解。
![]()
材料巧思,环保又鲜活:超轻黏土捏出的细胞核色彩分明,绿豆拼成的叶绿体充满生机,甚至有作品用小米模拟细胞质的“流动感”,家中常见的材料,成了搭建微观世界的“建筑耗材”。
![]()
![]()
跨学科创意,让模型会“说话”:有的作品用美术配色区分不同结构(如紫色代表细胞核、绿色代表叶绿体),有的用物理加固技巧让模型更立体稳固,还有作品装进相框、搭配手绘图解,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感。
![]()
![]()
“原来细胞不是只有黑白插图的样子!”一位学生指着自己的草履虫模型说。这场作业,不仅让微观结构从课本“跳”到了眼前,更让“学科学”变成了“玩科学”——当知识被亲手捏成、拼出,生物课的乐趣与温度,也在指尖的创意里悄悄发芽。
来源:聊城文苑初级中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