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高琦)民政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救助与寻亲,亦是如此。近日,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驱车跨越700余公里,护送受助人员刘侠(化名)返回她的家乡湖北省汉川市。
![]()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以后可不能乱跑了。”
被救助人员刘侠:“嗯”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来,填表,这是给刘侠的吃的,冷的话包里有衣服。”
![]()
刘侠(化名),是2024年由公安民警送到市救助管理站的流浪乞讨人员。由于她患有智力残疾,遭到了多次被拐卖。
![]()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科科长王渭峰在采访中说:“她(刘侠)没有身份证,并且自言自语,思维混乱,疑似精神障碍。她入站后,我们第一时间发布寻人启事。(2024年)6月1日,一名男士来我站要求接回刘侠,说自己是刘侠的丈夫,因无法提供有效证件,我站工作人员怀疑其有贩卖人口嫌疑,立即向渭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报警。”
随后,刘侠(化名)在渭南市救助管理站临时安置下来。期间,工作人员多次送她到医院进行治疗。经过一年的照料,目前刘侠(化名)身体已经恢复,并且情绪稳定,与人能正常交谈,她的案子也有了最终结果,这也预示着她回家的日子到了。
![]()
刘侠(化名):“姐姐拜拜!再见拜拜!”
10月23日一大早,马上要回家的刘侠(化名)难掩眼里的兴奋。
![]()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吝继军:”现在回家,高兴不高兴?“
被救助人员刘侠:”高兴,来这里一年多了。
![]()
当车辆驶出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刘侠(化名)也正式踏上了归乡的旅程。轮胎碾过平原的晨光,她正盯着车窗外,每一段路都像在唤醒她沉睡的记忆,每一阵归乡的风都在抚平她漂泊的伤痕。或许曾几何时她蜷缩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思念着家乡的亲人,不过在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团聚只剩下倒计时。
![]()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刘侠(化名)吃橘子。”
刘侠(化名):“谢谢姐姐。”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甜不甜?”
刘侠(化名):“甜。”
![]()
一路上山川更迭,草木掠影,翻过绵延不断的秦岭大山,驶入低矮的丘陵,眼前广袤的平原被秀色的水田所替代,经过700多公里的不断奔波,最终到达了刘侠(化名)的家乡——湖北省汉川市。
![]()
汉川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麻烦在这里签个字。”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好。“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一行人员将刘侠(化名)平安送达汉川市救助管理站后,又叮嘱她按时吃药,好好听这里工作人员的安排。至此,这次帮助被拐卖妇女归乡的旅程圆满结束。
![]()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李欣在采访中说:“在一年多里,经过人脸识别比对、指纹录入、DNA采集比对、发布寻亲公告等多种寻亲手段最终找到了家,最主要是联合公安部门,通过延长救助期限,为成功破获妇女拐卖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效打击了拐卖人口的犯罪分子,也是救助管理工作多年来的一起典型成功案例,更是为社会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我们将拓展多元化的救助渠道,探索便捷高效的救助服务方式,赋予人性化的救助服务标准,让全国救助管理区域中心试点工作在渭南落地生根。”
![]()
据了解,自2024年6月渭南市救助管理站“渭团圆”寻亲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为28名受助人员寻亲成功。接下来,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将继续秉持初心,用更完善的机制、更温暖的服务、更创新的手段,全力为更多的流浪乞讨人员找到回家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