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
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并跑领跑领域明显增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增强。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当数据的洪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涌,当人工智能的浪潮深刻重塑每一个行业,我们赖以生存的通信网络,正面临一场“容量”与“效率”的双重考验。传统的通信技术路径,依靠频谱、能量的堆叠,已渐趋物理极限,难以支撑人工智能时代万物智联的需求。在6G时代,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拐点”,来满足对带宽的需求。我们团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6G智简”。
回顾通信发展史,从1G到5G,其核心范式可被视为一位尽职尽责的“比特搬运工”——力求将信息符号快速、准确地从一端送达另一端。然而,这种传输方式在面对海量环境数据时,愈发显得低效。“6G智简”的突破性正在于此,通过在通信系统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端到端智能学习的语义通信系统,让过去的“符号搬运”转化为精准理解任务意图。这种方式大幅提升了通信效率,还显著降低了网络带宽与能源资源消耗。
“6G智简”技术的研究如何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摆在我们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团队迎难而上,构建了语义信息论新体系,深入揭示了语义信息论与经典信息论的相互关系和本质差异,系统地解析了两者继承与发展的科学问题,让中国6G的研究摆脱了在西方传统理论延长线上“修修补补”的路径依赖。
这一理论当前已走向实践。我们建成了国际首个面向6G智能通信融合外场试验网,首次实现了从北京到西安1200公里语音语义短波通信的远距离测通;我们研制了语义通信芯片,语义视频彩铃已在中国移动实现大规模应用。
取得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只是新征程的起点。我们提出的“6G智简”已与多个运营商、设备商和学术机构达成了全面共识,并开始在6G国际标准化中贡献中国方案,针对6G语义通信技术的场景需求及关键技术部分已被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制定组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国际标准化组织接纳。
展望“十五五”,愈加成熟的“6G智简”网络将成为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重要引擎,打破“数据孤岛”,实现跨域、跨系统的智能协同,在智能交通、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形成“技术突破—数据流通—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赋能千行百业的智慧转型。我们团队也将迎难而上、奋力攻关,为中国原创技术攻关和全球通信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许晓东为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长聘教授,人民日报记者闫伊乔采访整理)
编辑手记
摆脱“修修补补”的路径依赖
马睿姗
突破既有理论框架,构建语义信息论新体系;打通理论实践壁垒,建成国际首个面向6G智能通信融合外场试验网……北京邮电大学的6G研发团队多年攻关通信科技,让中国6G的研究摆脱了在西方传统理论延长线上“修修补补”的路径依赖。
树牢创新理念,才能成为发展的先行者、行业的排头兵。当人工智能浪潮重塑通信网络产业格局,旧模式、旧理论已经跟不上通信技术的迭代升级。团队敏锐预判这一趋势,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信息通信新范式,既打破了西方经典信息论,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激发创新动能,需要汇聚源头活水。多年来,北京邮电大学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坚持“甘坐冷板凳”的长期主义精神,锻造通信领域人才的创新能力,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环境。团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氛围,积累了丰富经验,解决了“真问题”。
未来,希望更多科研人员具备努力攀登科技高峰的胆识、抢占前沿制高点的担当,让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成果惠及更多人民。
通信范式变革的“新拐点”
随着人工智能与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海量智能终端产生的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对通信带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依靠增加频谱、功率等“耗尽型资源”来提升带宽的传统路径已难以为继,6G发展迫切需要突破经典信息论的框架束缚,寻找通信范式变革的“新拐点”。
面对技术难题,在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院士的带领下,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30余名科研工作者,共同开展对智简通信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以语义信息论为基础、智简为设计目标,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为抓手”的信息通信新范式,回答了“基础理论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变革”的核心问题。
下一步,团队将继续致力于智简通信理论及技术的研发,推动6G系统从被动的“信息传输”向主动的“意图理解与资源协同”发展,加速智简通信从学术创新到产业落地的转化进程,为构建“智慧内生、原生简约”的新一代通信网络提供持续动能。
(人民日报记者闫伊乔整理)
![]()
报道来源:《人民日报》2025.11.4 第6版
版面责编:张彦春、康岩、宋宇
本期责编:刘莉莉、罗彦、许丹旸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一撇一捺】,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