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我们谈判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在47年前,面对美方代表团的试探,邓公用一句形象又坚定的话掷地有声地回应了这一根本关切。
![]()
他没有喊口号,也没有空谈和平,而是以 “两只手” 为比喻阐述解决思路。
“两只手”的历史瞬间
1978年元月,北京的寒风还未散尽,人民大会堂却迎来了一场气氛炽热的高层会谈。
邓公面对由美国民主党资深议员爱德华・肯尼迪率领的国会议员团,谈笑风生间话锋一转,直指台湾问题。
他没有回避,也没有迎合,而是伸出双手,做了一个简单却意味深长的动作。他说,中国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会承诺放弃非和平方式。这一表述,简洁有力、态度鲜明,成为中美建交前夕对外释放的最重要信号之一。
![]()
根据《邓小平文选》及党史编年记载,这场会谈发生在1978年1月5日。彼时,中美关系处于关键节点,台湾问题是横亘在两国建交面前的最大障碍。邓公的“双手比划”,不仅是一种外交语言,更是战略哲学的外化。
他强调,“右手争取和平,左手作备用”。此言一出,美方代表团成员神情凝重,现场顿时沉寂几秒。
随行的《华盛顿邮报》记者甚至在报道中写道:“中国领导人用‘两只手’比喻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路径,明确表示不会因追求和平而放弃必要手段。”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比喻,而是中国对国家统一问题底线的清晰表达。
战略定力与历史耐心
1978年,是中美建交的前夜,也是台湾问题从国际博弈走向战略焦点的转折点。
彼时,美国政府试图维持“一个中国”的模糊政策,一边与中国接触,一边继续与台湾保持“非官方关系”。而中国则要求美国必须在“断交、撤军、废约”三件事上做出明确承诺。
邓公的“两只手”策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他不是简单地重复外交辞令,而是以极具策略性的方式,向美方传递出清晰的信号:中国愿意做出最大程度的耐心与努力,但这份耐心不是无限期的,也绝不意味着软弱。
![]()
冀朝铸在回忆录中回忆道,邓小平在会见中不仅用语言表达立场,还不断用手势强化语气。他那句“非和平方式是万不得已的选择,目的仍是实现国家统一”,让在场的美方代表无不感受到一种来自东方大国的坚定。
这一战略耐心,至今仍在延续。无论是1981年叶剑英提出“九条方针”,还是1984年“一国两制”的系统阐述,都是在这套思想框架下生长出来的战略延伸。
统一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战略耐力的较量
从1978年至今,已经过去了47年。期间两岸关系几经波折,岛内政权更替不断,民进党当局却始终以“对话无基础”为由,回避任何实质性协商。
面对这种“永不谈判”的顽固立场,我们不难发现,邓公早就预判到了这一点。
![]()
他提出的“两种可能性”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对未来几十年复杂局势的预设方案。从1975年他在会见台湾同胞时便提到:“解决台湾问题要考虑两种可能。”这显示出他对统一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战略远见。
这份战略不仅体现在言语上,更落实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大陆方面持续推动两岸经济融合、文化交流,还是始终保持对和平统一的期许,都是在“右手”持续发力的体现。
但与此同时,“左手”的存在感也从未消失。近年来,随着岛内“台独”势力膨胀、外部干涉日渐频繁,大陆的军事震慑、海空巡航也在不断释放信号:统一的选项只有一个,路径可以多元,但底线从未改变。
“和平解决”不是没有代价的等待
很多人误以为大陆始终坚持和平统一,是因为不愿意付出代价。但实际上,和平解决本身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战略投入。
它需要强大的国家实力作支撑,需要对民族情感的深刻认知,也需要对国际格局的精准把握。在这套系统中,军事能力是保障,经济融合是手段,文化认同是根基,而战略定力则是核心。
![]()
民进党当局之所以敢于“永不谈判”,恰恰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解读了大陆的克制。他们以为大陆不会动手,却忘了“左手”始终未曾收回。
而当这“左手”真的握紧拳头时,那将不再是谈判桌上的博弈,而是祖国统一进程中的最后冲刺。
今天我们重新提起“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我们谈判怎么办”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答案,而是因为答案早已在历史中写得清清楚楚。
邓公的“两只手”战略,不是威胁,更不是妥协,而是一种具有高度战略定力的民族统一方略。
过去47年,中国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主张,持续展现善意与耐心。但正如邓公所言:我们可以等待,但不能退让。
![]()
未来的统一进程,或许还会漫长、曲折,甚至充满博弈与挑战。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上,不会丢下台湾,也不会让任何“永不谈判”的叫嚣动摇国家统一的意志。
历史告诉我们:统一,不能靠幻想,只能靠实力与意志去实现。
邓公已给出了答案,剩下的,是时间的问题。
参考资料: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相关注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78 年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0 年版)
《冀朝铸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9 年版)
美国《华盛顿邮报》1978 年 1 月 6 日《邓小平会见国会代表团:台湾问题的两种路径》
《中国共产党关于台湾问题的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9 年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