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毛选》中,教员在总结胜利经验时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而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常常陷入这样一种困境:被对手牵着鼻子走,在别人的规则和节奏里疲于奔命,最终耗尽力气却一败涂地。
而《毛选》中这个破局思维,正是教员在教导我们:不要在别人的游戏里面,而是要学会如何掀翻桌子,创造自己的游戏。
这个思维能帮助我们解开很多在工作、生活、学习或个人成长上的死结,成为我们破局的关键武器,也是对对手的降维打击。以下将为大家详细拆解教员的这个思维。
一、什么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要想理解这句话的威力,就必须回到历史现场:
1947年,老蒋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胡宗南率25万大军直扑延安根据地,而我西北野战军主力仅约2.6万人,敌我力量悬殊到了极点,党内许多人都主张誓死保卫延安,与敌人决一死战。
但如果这样打,就是在敌人选择的时间、地点,用敌人擅长的阵地战、消耗战来对决。这正中老蒋下怀,他迫切寻求的就是通过占领延安,在政治上打击我党,在军事上摧毁我军指挥中枢。
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教员作出了石破天惊的决策,主动放弃延安。他对不理解的人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你要拿延安,我给你,但你拿去的不过是一座空城,包袱甩给你了,而我则跳出了你的包围圈,在广阔的天地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行动自由。”
教员将他的战略思想精辟的总结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句话的精髓与孙子兵法中“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智慧完全相同:
- “致人”就是调动敌人,掌握主动权,“不致于人”就是不被敌人调动,不陷入被动。
- “你打你的”,就是“致于人”,你出招,我接招,我所有的行动都取决于你,完全丧失了主动。
- “我打我的”就是致人,我根本不管你怎么出招,我只在我选定的时间、地点,用我擅长的方式打我要打的目标,我迫使你不得不跟着我的节奏走。
解放战争的后续也完美演绎了这一思想:你老蒋重兵集结陕北,我刘邓大军就千里挺进大别山,把战火引向老蒋的心脏地带。你要跟我正面决战,我偏跟你打运动战、游击战,专挑你薄弱的部队打。
敌人强大的装甲兵团被我们拖着满山跑,拳头打在棉花上,优势完全无法发挥,其战略优势在我的打法面前被消解于无形。我们在我打我的节奏里不断壮大,从弱变强,最终发起战略决战。
你看,不跟着对手的规则走,看似被动,实际上却掌握了全局的主动。
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现代社会的运用
教员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思维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
1、在商业上的运用
我们举一个拼多多的例子:
![]()
拼多多在2015年切入电商市场时,当时的行业巨头是阿里巴巴和京东,格局已定。如果拼多多跟着打,在品牌货、高品质、快速物流的赛道上和巨头血拼,几乎毫无胜算,这无异于当年在延安与你决战。
但拼多多选择了我打我的:
- 你们深耕一二线城市,我就全力下沉到你们忽视的四五线城市和乡镇市场。
- 你们强调品质和品牌,我就主攻低价实惠和社交裂变。
- 你们的购物是搜索比价,是目的性的消费,我就打造拼单好玩的冲动性消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