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菜市场碰到王哥,他蹲在路边啃凉馒头,面前一筐蔫头耷脑的青菜没人问津。
我递过去瓶矿泉水,他拧开喝了大半口,叹着气说:“以前跟这帮兄弟称兄道弟,现在倒好,钱没赚到,还把人情都败光了。”
王哥算是菜市场的 “社交达人”,以前每天收摊后准跟李哥、张姐们凑局喝酒,今天帮人看摊子,明天替人垫货款,张口闭口 “都是兄弟,谈钱伤感情”。
可五年下来,别人要么租了固定摊位,要么开起了水果店,就他还天天推着三轮车打游击,连个挡风的棚子都租不起。
有次降温,他的青菜冻坏了大半,蹲在路边哭,那些平时喊他 “兄弟” 的人,路过时要么假装没看见,要么劝他 “认命吧,咱就是这命”。
这事儿让我越想越纳闷:为啥底层人总觉得 “熟人多好办事”,最后却越混越差?直到见过太多类似的例子才明白,对想发财的底层人来说,熟人圈根本不是助力,而是裹着糖衣的枷锁 , 想要迈出第一步,就得先把这层枷锁砸了。
![]()
一、熟人圈最擅长用 “安全感”,给你套上认知囚笼
我三姨每次打电话,都要把保温杯往桌上墩得砰砰响:“你看你那同学,考个公多稳定,饿不死!你天天在外头瞎折腾,哪天失业了哭都没地方哭。” 我问她:“那表哥在工地搬砖,也没考公啊?”
她立马瞪眼睛:“男孩子不一样,能吃苦!” 你看这双标,合着在她眼里,“稳定” 就是给普通人画的牢笼,只要你敢跳出笼子,就是 “瞎折腾”。
去年我表姐想做直播卖家乡的土蜂蜜,她老家在深山里,蜂蜜品质好,就是没销路。
刚开始她先在家族群里说想法,结果炸开了锅:二舅说 “你一个姑娘家抛头露面,不怕别人说闲话?” 舅妈更直接:“我看你就是想当网红想疯了,小心被人骗!” 连我那上初中的表妹都跟着起哄:“表姐,你长得又不好看,谁会买你的蜂蜜啊?”
表姐被说得脸通红,偷偷抹了好几次眼泪,后来她咬咬牙,没再跟熟人说,自己拍视频、学剪辑,刚开始直播间就几个人,都是陌生人。
有个大姐在评论区说 “我家孩子对普通蜂蜜过敏,你这土蜂蜜能试试吗?” 表姐立马免费寄了两瓶,还附了自家蜂场的照片。
后来那大姐不仅成了回头客,还拉了好几个宝妈来买,慢慢的,直播间人越来越多,现在一个月能卖两千多斤蜂蜜,把村里好几户人家的蜂蜜都包销了。
过年回家时,那些当初嘲笑她的亲戚,又凑过来问:“倩倩,你那直播咋做的?能不能带带我家孩子?” 表姐笑着说:“可以啊,就是得能吃苦,每天得拍视频到半夜,还得跟客户耐心聊,你们能行吗?” 结果没一个人敢接话,他们想要的是 “躺着赚钱”,不是真的想跟着学本事。
熟人圈最可怕的不是不支持你,是他们会用 “安全感” 当诱饵,把你拽进认知的死胡同。
他们总说 “我们都是为你好”,可这话翻译过来就是 “我们不想你过得比我们好,所以你得跟我们一样待在底层”。
就像我邻居刘叔,总劝人 “平平淡淡才是真”,结果自己欠了一屁股赌债,还偷偷跟人借高贷;楼下张阿姨天天说 “女孩子不用太拼”,转头就跟人抱怨女儿赚得少,连房贷都还不起。这些人嘴里的 “安稳”,不过是自己不敢改变的借口,却偏要拉着别人一起躺平。
![]()
二、熟人社交的隐性成本,比你想象的更烧钱
很多底层人觉得 “跟熟人打交道不用花钱”,其实这笔账算下来,比跟陌生人合作贵多了,而且还得搭上人情债,最后往往 “钱债两空”。
去年我帮一个熟人修电脑,他说电脑开不了机,让我去家里看看。
那天我本来约了客户谈私活,做个简单的网站维护,能赚两百块,够我买两箱牛奶加一袋大米。
想着都是熟人,耽误一会儿没事,就先去了他家。
结果他那电脑是老古董,系统崩溃就算了,硬盘还坏了,我蹲在地上修了一下午,又是重装系统又是换硬盘,总算弄好了。他拍着我肩膀说:“还是你厉害,谢了兄弟!” 然后就去厨房做饭了,连瓶矿泉水都没给我递。
等我赶去见客户,人家早跟别人签合同了,那单私活黄了不说,后来客户再也没找过我。
更气人的是,过了半个月,他电脑又出问题,还想让我免费修,我找借口说 “最近忙,你找专业维修店吧”,他居然跟共同朋友说我 “小气,这点忙都不帮,白认识这么多年了”。你说这叫什么事?我搭了时间、精力,没赚到钱就算了,还落了个 “小气” 的名声。
还有我表哥,前几年借了五千块给 “好兄弟”,那兄弟说要开小吃摊,还拍着胸脯说 “等赚了钱,连本带利还你”。
结果呢?那兄弟把钱拿去赌了,输得一干二净,表哥去找他要钱,他倒好,坐在地上哭穷:“都是兄弟,你还逼我?我现在连饭都吃不起了,你再等等,等我有钱了肯定还你。”
这一等就是三年,钱没要回来,两人还闹掰了,表哥后来跟我说:“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把钱存银行,一年还有一百多利息,现在倒好,钱没了,朋友也没了。”
更坑的是 “人情债难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