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网上对于iPhone Air的讨论突然增多,但让苹果尴尬的是,这些评论大多都在说该机缺点,实际情况也让苹果确实有点抬不起头,在全球市场,iPhone Air销量表现都较为差劲,国行市场更是影响到友商研发计划,苹果能以一己之力让几乎全网看衰超薄机型前景,这也算是一种较为尴尬的行业带动能力,其实不只是普通网友讨论热烈,就连一些行业大佬也加入到评价iPhone Air的行列中。
卢伟冰就在社交媒体给出了最新评价,虽然没有点名苹果,但说的是哪款手机,大家心里都非常清楚,总结的也还算到位,设计大胆这点没话说,5.6mm确实是足够薄,但要说创新,个人认为值得商榷,毕竟10多年前国产手机就已经薄至5mm以下。
![]()
个人认为值得肯定也仅限于苹果在国内eSIM落地方面的推动作用,所谓创新,不能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呈现,超薄确实有助于提升手感,但也不能不顾其它方面体验,就像卢伟冰在评价中说的,iPhone Air为了轻薄,牺牲了续航、散热、性能、相机等方面体验,而这些又几乎是决定了一部手机是否好用的关键因素,而苹果此次几乎都占全了,iPhone Air最终命运如何,也就不难猜了。
可以想象,一部几乎不具备散热功能的手机,到了夏天使用会是个什么场景,重要的是该机最高售价已经超万元,如此贵的产品在使用要像对待婴儿般细心伺候,那到底是谁在玩谁呢?但个人也认为国产阵营也不至于因iPhone Air失败,就在轻薄机型方面止步不前。
![]()
但在轻薄度方面肯定不会像iPhone Air这么极致,厚度基本会维持在6mm左右,电池容量不会低于4500毫安,至少要保证一天正常使用,而且产品定位也不会太高端,毕竟薄了之后,肯定要不可避免做一定程度妥协,但如果相关产品只是定位中高端,用户对功能配置就不会有过高期待,对产品接受程度自然也会更高。
回到小米这边,近日网上传闻是会重新评估轻薄机型可行性,个人倒不是说要搁浅相关研发计划,而是需要做一些调整,毕竟友商都要出,小米也不可能落后太多,但在发布时间上可能会往后推一点,但在eSIM方面,小米还是很有兴趣,第三方爆出小米eSIM手机已经开案,个人预计明年一季度应该会有相关产品推出。
![]()
从卢伟冰的表述来看,小米在轻薄机型方面应该会非常谨慎,毕竟苹果财大气粗,iPhone Air即便失败,苹果也亏得起,而国产手机在这方面承受能力就没这么强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