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杨振宁无意中卷入文革斗争

0
分享至

点击上方“特例的猫”,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1972年6月,杨振宁第二次访问中国,这一年2月的尼克松访华,已经打破了中美之间的坚冰。

两国之间的交流多了起来,国内的气氛也与杨第一次来时有所不同。

多年以后,杨振宁如此回忆:1971年我来时,对新中国完全不了解,所以没讲什么话,第二次来我感觉比较熟了,周总理也鼓励我提意见,我就讲了。


1972年的7月2日,在与周恩来的会见中,杨振宁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意见:

中国在教育科研中,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这是很好的,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这也是必需的。 但是目前中国不重视基础教学和理论研究,这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应引起重视。

杨振宁的这一看法并非空穴来风,之前对西安交通大学的访问,让他感到十分困惑。

他看到老教授们坐成一圈,每人前面放一个筐,筐里是做电学实验用的电阻。

电阻有几百个,有5欧姆的、10欧姆的、100欧姆的,用不同颜色区分。

老教授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电阻分开,按大小分别放置。

杨振宁觉得这很荒唐,是小学生都可以轻易做到的事情,与物理知识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是对老教授的不尊重。

听了杨振宁的话,周恩来立刻表示赞同:杨先生说我们的理论太贫乏了,而且我们也不跟人家交流,恐怕这话有道理,你看到我们的毛病了。

整个1972年,周恩来都在利用“九一三事件”的机会,对一些问题进行纠偏。

杨振宁事后猜测,总理可能早就有这个想法。

但由于彼时处境微妙,很多话不能随便讲,现在自己说了出来,减轻了总理的压力。

这次交谈不到两周,总理在会见来访的美籍华人学者任之恭、林家翘等时,再次提及并称赞杨振宁的意见。

总理还要对陪同会见的周培源交代,要提倡一下基础理论。

周培源时任北大革委会副主任,他希望趁这个机会,将一篇迟迟未能问世的文章推出。

因为1971年的时候,他曾在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言,慷慨陈词:

现在理科教育革命中有一种倾向是“理向工靠”,这是葬送理科。 现在不研究基础理论,这是目光短浅。有些理论目前看来用不上,但从长远来看都有用。

他曾将这一系列发言,整理成《对综合大学理科教育革命的一些看法》。

但收到稿件的《人民日报》,却一直拖着不发表,理由是需要“征求意见”。

这事一直拖了大半年,这次借着总理的支持,终于在《光明日报》发表了。

《人民日报》不给发表,其实是姚文元在捣乱,认为研究科学会冲击教育革命。

总理得知《人民日报》有困难后,当即批示给了《光明日报》,绕过姚文元直接发表。

张春桥和姚文元等人,看到文章发表后,马上组织上海《文汇报》进行批判,说这是教育复辟。

“文革”中抢夺思想理论阵地的激烈度,由此可见一斑,杨振宁也无意中当了一次“运动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特例的猫 incentive-icons
特例的猫
分享有趣有深度的文章
147文章数 2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