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严重失误!打伊拉克7年烧3万亿美金,护美元霸权危机反加剧
哈喽,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美国在7年对伊战争后的影响!1991年海湾战争落幕,50万美军从波斯湾载誉归国,迎接他们的是美国民众的盛大欢呼, 这场胜利彻底洗刷了越战失败的阴霾,让美国重拾自信。但很少有人追问:当胜利者举杯欢庆时,战败的伊拉克正经历着怎样的浩劫?
萨达姆的独裁统治又如何在这场浩劫中加速崩塌?与美国本土的欢庆形成刺眼对比的是,伊拉克的国土早已在 “沙漠风暴” 行动中沦为废墟。
美军的轰炸精准锁定了所有工业命脉:炼油厂的储油罐燃起冲天火光,发电厂的机组变成扭曲的钢铁骨架,自来水厂的输水管道断裂漏水,通信中心的天线轰然倒塌。
战争停火的那一刻,整个伊拉克陷入了全面的生存瘫痪,停水停电成为常态,城市的运转戛然而止。
这种瘫痪对依赖现代设施的城市居民而言,无异于一场慢性屠杀。伊拉克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每年 4 月起,气温就会飙升至 40 摄氏度以上,这种炙烤会持续到 11 月,7、8 月的极端高温更是能突破 50 摄氏度。
在这样的天气里,停电不仅意味着没有空调降温,更直接导致自来水厂的抽水设备无法运转,近一半巴格达居民只能饮用未经处理的污水,而冰箱里的食物在高温中迅速变质,腹泻、霍乱等传染病开始在城市蔓延。
当年驻伊拉克的记者在报道中记录下了令人心碎的场景:巴格达的医院里挤满了怀抱患病婴儿的母亲,她们的眼眶因焦虑而红肿,却只能看着医生因缺乏药品和电力而束手无策;走廊里随处可见嚎啕痛哭的亲人,他们刚刚失去因脱水或感染而离世的家人。
更沉重的是,城市里不定期举行的集体葬礼,数十上百具覆盖着白布的棺材排列成行,成为战后伊拉克挥之不去的悲凉底色。而这,还只是苦难的序幕。
战争的创伤尚未愈合,联合国的经济制裁又接踵而至。物资匮乏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伊拉克人牢牢困住:货架上的日用品被抢购一空,面包、药品等必需品成为稀缺品,物价在短时间内暴涨数倍,通货膨胀率突破天际。
1995 年,联合国官员在实地考察后意识到,若不干预,伊拉克将爆发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于是通过第 986 号决议提出 “石油换食品计划”,允许伊拉克出口定量石油,换取粮食、药品等民生物资。
这一看似可行的方案,却被萨达姆初期断然拒绝。在他的统治逻辑里,接受该计划等同于承认制裁的有效性,是对自己 “强权领袖” 形象的折损,即便普通民众已在生死边缘挣扎,他更在乎的仍是个人权威与颜面。
![]()
为了粉饰太平,萨达姆在国内号召 “全民节衣缩食抗制裁”,但他从未想过,缺医少药的困境早已超出民众的承受极限,在正常医疗条件下只需几片抗生素就能治愈的小儿腹泻、肺炎,在伊拉克却成了夺走儿童生命的刽子手。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显示,这一时期伊拉克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战前大幅飙升 3 倍。要知道伊拉克坐拥全球名列前茅的石油储备,在战前仅凭石油出口就能让国民过上富足生活,如今却因独裁者的执念,沦为 “靠石油却养不活国人” 的荒诞样本。
当普通伊拉克人在饥饿与疾病中挣扎时,萨达姆及其家族却在构建属于自己的 “奢华王国”。自 1979 年掌权以来,无论伊拉克背负多少外债,他的个人财富始终在疯狂增长。
通过垄断石油贸易、侵占民间资产等手段,萨达姆在全国修建了 24 处行宫,仅巴格达的一处行宫就占地 2.2 平方公里,内设 142 间办公室、64 个卫生间,甚至配备了电影院、动物园和足球场大小的会客厅。
![]()
美军 2003 年占领伊拉克后,公开了对萨达姆行宫的清查记录,现场照片和官方通报证实,行宫内搜出大量黄金制品、名表、珠宝及珍稀文物,其奢华程度远超常人想象。
而萨达姆对黄金的痴迷更是到了极致,黄金床、黄金 AK 步枪、黄金保健器材乃至黄金马桶等物品的发现,足以印证其生活的奢靡无度。
“上行下效” 的法则在萨达姆家族体现得淋漓尽致,长子乌代的残暴与奢靡更是青出于蓝。作为曾经的继承人,乌代在父亲的溺爱中长成冷血暴君,1984 年出任伊拉克奥委会主席后,直接将体育变成了 “暴力统治的工具”。
他要求所有运动员赛前签订 “名次承诺书”,一旦失利便会遭受残酷殴打。权威媒体报道证实,乌代掌权期间,伊拉克奥委会甚至配备专属监狱,无数未能完成任务的运动员在此遭受折磨致死。
除了施暴,乌代的生活同样荒淫无度:行宫墙壁挂满从世界各地搜刮的名贵油画,仓库里堆满百万美元级别的葡萄酒与古巴雪茄,副楼被改造成 “后宫” 供其享乐。
而萨达姆的三个弟弟、一个堂兄均身居高位,女儿的政治联姻更是巩固了家族权力网络,整个伊拉克俨然成了萨达姆家族的 “私产”。
家族的骄奢与民众的苦难形成的尖锐矛盾,早已为反抗埋下火种。老布什当年在海湾战争中主动停火,正是断定萨达姆政权会被国内反对势力推翻。
果不其然,战争结束几天后,什叶派穆斯林与库尔德人便在 14 个省份掀起起义,萨达姆的统治看似摇摇欲坠。
但美国人低估了萨达姆的残暴,他麾下的共和国卫队虽不敌美军,对付起义军却绰绰有余,甚至动用化学武器进行镇压,毫无防化装备的起义军在毒气弹面前不堪一击,这场声势浩大的反抗仅一个月就被平息。
眼见萨达姆稳住局势,美英法三国以 “保障人道主义” 为由,于 1992 年 8 月在伊拉克南北划定禁飞区,这种未经联合国授权的领土侵犯,彻底暴露了西方的霸权逻辑。
萨达姆虽拒不承认禁飞区合法性,却因实力悬殊无力抗衡。此时的美国尚未决意除掉他,毕竟 “听话的独裁者” 符合其战略利益,但萨达姆的鲁莽彻底断送了退路,他将自身困境归咎于美国,决意刺杀老布什。
1993 年 4 月,老布什赴科威特参加庆典时,萨达姆派遣的暗杀小组因计划不周失败。美国司法部调查结论明确了伊拉克情报人员的策划行为,这一事件彻底触碰美国底线,克林顿政府随即下令向巴格达情报总部发射 23 枚巡航导弹,双方从此结为死敌。
事实上,这场刺杀本就是毫无理智的冒险:成功会招致美国灭顶之灾,失败则引火烧身,萨达姆的刚愎自用让伊拉克彻底被美国锁定为 “眼中钉”。
1998 年,美国终于找到动手理由,以 “萨达姆拒绝武器核查、重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为由,联合英国发动 “沙漠之狐” 行动,420 余架飞机、40 余艘舰船发射约 415 枚巡航导弹,对伊拉克轰炸四天。
![]()
尽管英美拿不出实质证据,且行动未获联合国授权,但这为小布什政府后续出兵埋下了伏笔。被炸后的萨达姆一度配合核查、销毁部分化学武器,却不知布什家族的 “私怨” 早已箭在弦上。
2001 年 “9・11” 事件的爆发,给了小布什复仇的绝佳契机。这场造成 3025 人遇难的恐怖袭击,让美国民众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军工复合体也渴望通过战争获利。
有趣的是,袭击主使本・拉登的反美之路,竟与萨达姆有着间接关联,学术研究及本・拉登相关传记证实,1990 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迫使美国驻军沙特,这让本・拉登极为不满,进而走上反美道路,萨达姆无意间改变了历史轨迹。
在全球谴责 “9・11” 暴行时,萨达姆却公开称这是 “美国罪行的恶果”,这种火上浇油的言论,让美国鹰派彻底下定决心。
尽管小布什起初因缺乏理由犹豫,但当一份漏洞百出的 “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报告递到面前时,所有阻碍都已消失。
![]()
萨达姆的独裁统治、家族奢靡与对外挑衅,一步步将伊拉克拖入战火,也为自己的覆灭写下了终章,这场始于海湾战争的恩怨,终将在美军的铁蹄下迎来彻底清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