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家办养老院,2月后收到13封表彰信,警察:养老院里没老人

分享至

声明:本文根据资料改编创作,情节均为虚构故事,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
  • 图片非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你老实交代,你是不是用这家养老院做幌子,进行什么非法活动?”

男人洪亮的声音带着怒火,震得办公室窗户上的灰尘往下掉。

林皎抬起头,看着眼前穿制服的赵警官,感觉自己的人生像一部荒诞喜剧。

两个月前,她还是一个在大城市挤地铁的普通白领。

一封律师函砸下来,一位远房亲戚,给她留下了一笔三百万的遗产,以及一家位于老家小镇的养老院——“夕阳红之家”。

她果断辞职,回到家乡,幻想着过上养花种草的悠闲生活。

然而,她在这里两个月,连一位老人的影子都没见到。

养老院空空荡荡,账户上赚的钱一分没多,只是多了几笔“捐款”。



01.

林皎觉得,自己现在就是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她能怎么解释?

说自己其实是在经营一家“阴间版”的养老院,员工服务对象全是非人类?赵警官听完估计能当场给她挂个精神科的专家号。

“赵警官,要不……您进来自己看?”林皎叹了口气,站起身,拉开了办公室的门。

赵警官带着一脸“我看你能耍什么花样”的表情跟在她身后。两人一前一后,走在空旷的走廊里。

地板擦得锃光瓦亮,干净得能照出人影。空气里有股淡淡的消毒水味儿,混着院子里飘进来的花香。

一切都特别正常,正常得有点诡异,因为——太安静了。

一间间堪比五星酒店的“老人房”,床单雪白,被子叠成了豆腐块,但就是没有半点人住过的痕跡。

“你的员工呢?”赵警官打破了沉默。

“都在各忙各的呢。”

林皎话音刚落,厨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厨师老王哼着不成调的小曲,端着一锅香气四溢的汤走了出来。

赵警官一个箭步上前拦住他:“王师傅,你这汤……给谁做的?”

老王像是没看见他身上的制服,乐呵呵地回答:“给301的李大爷呗!老爷子这两天总念叨胃口不好,我寻思着给他炖锅松茸鸡汤,开开胃。”

赵警官眉毛拧成了一个疙瘩:“李大爷在哪间房?”

老王拿汤勺往走廊尽头一指:“就那头,301,老住处了。”

赵警官二话不说,大步流星地走到301房门口,一把推开了门。

里面,除了家具,什么都没有。

赵警官的脸彻底黑了,转过头死死盯着林皎。

林皎感觉自己的血压“蹭”一下就上来了。她这几个员工,是连着养老院一起“继承”下来的。

厨师老王,每天研究三高菜谱,嘴里念叨着要让“爷爷奶奶们”吃得健康又解馋。

园丁花姐,人狠话不多,把院子里的花草看得比自己眼珠子都重,说“老太太们”就爱看这些花花草草。

还有洁癖晚期的保洁员刘叔,一天能把全院的地板擦八遍,理由是“老爷子们腿脚不好,地上不能有半点水渍”。

他们每个人,都坚信这院里住满了老人,并且每天都在为这些“空气住户”提供着无微不至的服务。

林皎实在是扛不住了,找了个借口躲进自己房间,关上门就给闺蜜萧楠拨了个视频电话。

“楠楠,我完了,我感觉我马上就要因为‘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被抓进去了!”她声音都带着哭腔。

视频那头的萧楠正敷着面膜,闻言差点把手机扔了:“大小姐,你又作什么妖了?你那养老院不是开得好好的吗?”

林皎把摄像头对着桌上那堆表彰信,把刚才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学了一遍。

萧楠听完,沉默了足足半分钟,然后小心翼翼地问:“皎皎,你老实告诉我,你家养老院是不是……不太干净啊?”

“你才不干净!我跟你说正经的!”

“我也很正经啊!”萧楠说,“你想想,除了这个解释,还有别的可能吗?你那几个员工,会不会是能看见‘东西’的那种人啊?”

02.

萧楠的话虽然不着调,却像钥匙一样,捅开了一扇林皎一直不敢面对的门。

挂了电话,林皎坐在椅子上发呆。

她想起三姑婆留下的那句话:“这家养老院,不是为了安顿肉身,而是为了抚平遗憾。”

当时她还以为是什么文艺的临终遗言,现在想来,简直就是一份通俗易懂的“闹鬼说明书”。

正想着,赵警官的电话又打来了,语气急匆匆的。

“林皎!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需要你的帮助!”

林皎一愣:“赵警官,又出什么事了?”

“镇上那个连环抢劫案,你还记得吧?专门抢单身女人的那个!凶手刚才又犯案了!手法一模一样,还是没留下任何线索!”赵警官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子压抑的愤怒和无力,“你……你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

他这话说得,好像林皎开的不是养老院,是天机阁。

挂了电话,林皎看着窗外,心里乱成一团。

她现在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装傻,然后等着警察三天两头上门来查水表;要么,就硬着头皮,顺着萧楠的思路,去探一探这家养老院的“水深”。

她选择了后者。

她走出办公室,看到花姐正在院子里给一盆兰花浇水,姿态优雅,像是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花姐,”林皎走过去,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随意,“这盆兰花……是哪位奶奶的啊?”

花姐头也不抬,轻声说:“是周奶奶的。她说还是放院子里好,能晒到太阳。”

林皎心里一动,顺着话头问:“周奶奶……她老人家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呀?”

“听她自己提过,好像是市局搞刑侦的,厉害着呢。可惜啊,退休前手头最后一个案子没破,成了她一辈子的心结。”

林皎感觉自己的心跳都漏了一拍,她追问道:“什么案子?”

花姐叹了口气:“就是一个专门抢女人的案子。那贼滑头得很,反侦察能力特别强,周奶奶跟了他大半年,硬是没逮住。”

林皎的呼吸瞬间就屏住了。

这不就跟赵警官说的案子对上了吗?



03.

当天晚上,林皎破天荒地把老王、花姐和刘叔三个人凑到一块,美其名曰“优秀员工茶话会”。

“王叔,花姐,刘叔,”林皎给他们一人倒了杯茶,“我就是想多了解了解院里这些长辈们的情况,以后也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嘛。”

三个人一听院长终于“开窍”,要关心“住户”了,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要说讲究,还得是301的李大爷!”老王一拍大腿,“老人家以前是故宫修文物的,那嘴巴刁的!我一道菜稍微咸了点,他能念叨我三天!”

“502的白奶奶才叫有风骨呢。”花姐慢悠悠地说,“人家是国画大师,最见不得那些假画,说那是对艺术的侮辱。”

刘叔喝了口茶,慢条斯理地补充:“你们说的都对,不过要论最可惜的,还是203的陈伯。以前是老歌剧院的门卫,一辈子就守着那个门,结果临了也没抓住那个在里面搞破坏的小偷。”

林皎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飞快地跟那十三封表彰信对号。

文物造假案、珠宝盗窃案……全都能跟他们嘴里的这些“长辈”的故事对上!

她终于确定了,她这家养老院,住的真不是一般人。

而是一群带着生前“职业病”和未了心愿的大佬灵魂!

04.

想通了这一点,林皎反而没那么怕了。

她深吸一口气,拨通了赵警官的电话。

“赵警官,关于那个抢劫案,我这儿……可能有个人有点想法。”她措辞非常谨慎。

电话那头的赵警官沉默了几秒,显然没料到她会主动联系。

“……你说。”

林皎清了清嗓子,把从花姐那里听来的,关于“周奶奶”的分析,用自己的话转述了一遍。

“我这位‘长辈’分析,这个凶手是个极度自律,甚至有点强迫症的人。他每次动手的时间、地点、挑的目标,都像是拿尺子量过一样精准。”

“这种人,在生活里肯定也是个特守规矩的人。他很可能有个对时间要求特别死板的工作,比如……公交车司机,或者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

“另外,‘她’还说,凶手对城南那一片特别熟,应该就住附近。你们可以去查查,住城南的,符合这些职业特征,又一个人住的。”

林皎一口气说完,感觉自己像个神棍。

电话那头,赵警官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久到林皎以为信号断了。

最后,他才开口,声音有点发飘:“……好,我们这就去查。”



05.

接下来的两天,赵警官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

林皎心里也犯嘀咕,又给萧楠打了个电话。

“楠楠,你说我是不是疯了?我居然真的给警察提供‘通灵线索’了,万一搞错了,他们会不会把我当成报假警的给拘了?”

“安啦安啦,”萧楠在那头安慰她,“你想想,就算错了又怎么样?你一口咬定就是你分析的,他们没证据能把你怎么样?再说了,万一要是对了呢?”

话是这么说,林皎还是坐立难安。

直到第三天傍晚,一辆警车和一辆黑色的轿车,一前一后停在了养老院门口。

赵警官和一个看起来官儿更大的中年男人一起走了进来。

“林皎同志,”中年男人主动伸出手,“我姓张,市局的。”

林皎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把人请进办公室。

“林小姐,”张局开门见山,“我们是为抢劫案来的。”

赵警官接过话茬,脸色很复杂:“我们按你说的方向去查了,确实锁定了个人。叫孙志强,12路公交车的夜班司机,一个人住,就在城南。跟你说的,一模一样。”

林皎心里一喜:“哪抓到了?”

赵警官摇了摇头:“没。我们盯了他两天,他老实得很,什么都没干。最关键的是,我们没证据。”

张局看着她,眼神锐利:“林小姐,我们今天来,是想请你再帮一次忙。我们需要一个能直接给他定罪的证据,比如……他藏东西的地方。”

这话一出口,林皎就知道,自己是彻底下不了这条船了。

06.

送走两位警官,林皎头都大了。

分析行为模式是一回事,要直接找出藏赃地点,这可不是靠“通灵”就能解决的。

她又找到花姐,旁敲侧击地问了半天。

花姐最后一脸为难地摇了摇头:“周奶奶说,她也只能分析到这一步了。毕竟……她也看不见那个人现在在干嘛。”

这条路,断了。

林皎泄了气,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了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保洁员刘叔看见她顶着两个黑眼圈,一声不吭地递过来一杯热豆浆。

“院长,遇上难事了?”

林皎接过豆浆,苦笑着问:“刘叔,我问您个事儿。您说,一个人会把自己最重要的东西,藏在哪儿?”

刘叔闻言乐了。

“那得看是什么人。”他一边擦着石桌,一边说,“有的人呢,喜欢把东西藏在最安全的地方,比如床底下,柜子顶上。”

他用抹布擦掉一片落叶,话锋一转。

“可还有一种人,他们最看重的不是东西,是‘规矩’。对这种人来说,最符合他‘规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哪怕那地方在别人看来,危险得要死。”

刘叔的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林皎的脑子。

规矩……

对一个刻板的、把公交车当成自己领地的罪犯来说,还有什么地方,比他每天都要开过的公交线路,更符合他的“规矩”呢?

07.

林皎像打了鸡血一样冲回办公室,摊开一张公交线路图,手指顺着12路的路线一点点地划过去。

路线很长,横跨大半个城市。

他会藏在哪儿?

一个隐蔽、又能让他随时去“欣赏”自己战利品的地方。

突然,她的手指停在了一个叫“植物园南门”的站上。

这一站很偏,旁边就是一个废弃了几十年的防空洞。

最关键的是,12路夜班车,每天午夜十二点,都会在这里停十五分钟,让司机休息和交接班。

一个完美的犯罪据点。

林皎抓起电话,手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

“赵警官,我知道东西在哪儿了!”



08.

半小时后,刺耳的警笛声由远及近,停在了养老院门口。

赵警官和张局亲自带队,阵仗比上次还大。

“林小姐,你确定吗?”张局的表情严肃得能拧出水来,“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一旦搞错,它们不仅会彻底暴露,还会成为整个系统的笑话。

林皎手心全是汗,但她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我确定。”

这一次,不是“周奶奶”说的,是她林皎,结合了所有线索,自己推出来的。

张局盯着她看了足足十秒,最后牙一咬,对身后的人一挥手。

“出发!”

警车呼啸而去。

林皎一个人站在院子里,心跳得像打鼓。

成败,在此一举。

09.

那一晚,林皎彻夜未眠。

直到天快亮的时候,她的手机才终于响起,是赵警官的号码。

林皎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她颤抖着按下了接听键。

电话那头乱糟糟的,全是人声,但赵警官的声音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激动。

“林皎……抓到了!”

“人赃并获!就在那个防空洞里,这孙子把抢来的东西全藏那儿了!他自己也全招了!”

“我……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了……”

林皎紧绷了一晚上的神经终于松开,整个人软倒在椅子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然而,还没等她说话,电话那头,赵警官突然压低了声音,语气变得很紧张。

“林皎,你听我说,孙志强在审讯的时候,说了一件很奇怪的事。”

“他刚刚,指着一张老照片,认出了那个女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