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金华对非教育交流“非”同凡响

0
分享至

来源:金彩云

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成为连接中国与非洲的重要桥梁。金华,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商贸基础与优质的高教资源,正悄然崛起为中非教育交流的一方热土。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供图

近年来,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大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等院校各展所长,逐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有特色的对非教育交流模式。这些探索不仅为非洲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注入强劲动力,也为中国地方城市开展国际教育合作提供了宝贵的“金华经验”。

学术研究:扎根非洲,走向深处

10月28日上午11时,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卡诺田野工作站与尼日利亚华商投资研究院,在尼日利亚卡诺揭牌。这一举措标志着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在西非北部重要节点城市落下了“在地化、常态化、制度化”的学术——产业融合型支点,为中国企业走进尼日利亚与非洲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这是我市对非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

作为我市对非研究的重要力量,浙师大非洲研究团队近年来重点在规划对接、政策协调、机制设计上做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持续发布“中非贸易(金华)指数”和《非洲地区发展报告》等标志性成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今年9月,浙师大非洲研究院成功入选2025年AMI智库入库单位,其“创建中非智库论坛十五年有效服务中非合作”入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十年回顾特色案例。

中非智库论坛自2011年创立以来,已发展成为中非外交界、学术界、智库界、企业界、媒体界对话交流的机制化高端平台。

2024年3月,在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上,浙师大非洲研究院牵头联合中非50个国家智库学者共同发布“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受到中非政要肯定。今年8月,中国人权研究会、埃塞俄比亚政策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幕,会上发布了《中非发展权亚的斯亚贝巴共识》。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介绍,团队始终坚持“双向、平衡、互动”

原则,探索“学术搭台,各方唱戏”协同模式,让中非各界充分表达各自观点,汇聚成中非合作的智慧力量。

历经30多年深耕,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已累计获国家社科基金60余项,承担各类项目近500项。刘鸿武表示,研究院将继续推进面向非洲、全球南方的区域国别学学科智库建设,全方位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务实支持浙江省、金华市对非合作。

职教出海:授人以渔,道路渐宽

职业教育出海,是金华推动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另一张金名片。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自2004年取得国际学生招收资格以来,累计培养来自卢旺达、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的713名留学生,近五年来非洲留学生占比年均达75%以上。2013年,学校与卢旺达等非洲国家积极开展合作,依托“未来非洲计划”、鲁班工坊等国家级项目,加快了职教出海的步伐。

“我们国家现在非常需要技术人才,感谢学校对我的精心培养,让我把学到的技术带回祖国。”来自卢旺达的金职大毕业生唐平是该校通信网络与设备专业毕业生。

在校期间,唐平刻苦钻研技术,周末常常奔赴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展市场调研。毕业后,他成功创办金华能载科技有限公司,同步推出“NEZA BUY”电商平台,致力于在非洲推广浙江电商模式。如今,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卢旺达的辣椒酱、肯尼亚的红茶等非洲特产,正通过他的平台走进中国千家万户。

在唐平等同学的影响下,安杰、王浩宇、内马尔等10余位卢旺达学生也纷纷在华或回国创业,累计创造营业额上千万元,为当地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

2017年7月,金职大卢旺达穆桑泽国际学院挂牌成立,建立“校政—校企—校校”协同“走出去”非洲办学模式,已培养卢旺达亟需领域学历类高技能人才441人,培训当地青年与中企员工万余人。

“截至目前,学校已与10余个非洲国家的20多所高校与企业达成合作,签署合作协议备忘录14个。”金职大国际处处长徐腾飞介绍,学校还将加快建设鲁班工坊、中文工坊、丝路学院等项目,持续辐射卢旺达周边非洲国家。

在职教出海的浪潮中,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等院校同样表现活跃。

依托“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区位优势,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以来已招收来自非洲38个国家的1190名国际学生。2023年10月,该校与摩洛哥蒙迪亚波利斯大学合作建设摩洛哥义乌丝路学院,联合开展“2+1”国际化人才培养。截至2025年10月,该项目已招收140余名学历生,派出8名教师赴摩洛哥开展教学与管理。摩洛哥义乌丝路学院入选2024年中北非职业教育创新合作优秀案例,其“产教融合、城校联动”模式成为职教出海的“义乌样本”。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则发挥国家级非遗东阳木雕的产业优势,启动“新丝路国际生招引计划”。2018年,该校与刚果(布)林业部合作,招收首批刚果(布)留学生,成为省内首所招收工艺美术领域留学生的高职院校。去年3月,该校与刚果(布)萨苏大学合作共建“浙江广厦大学刚果(布)丝路学院”,围绕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文化交流开展全方位合作。

人才培养:精准培育,成效显著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职教出海,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育人。

作为“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项目全国首批试点院校,金职大2024年4月迎来30名卢旺达留学生。在金华期间,这些非洲青年走市场、探产业、学技术、当主播,亲历了我市对非职业教育的推进,也见证了中非青年之间的深厚友谊。留学生蝴蝶毕业后留在金华工作,还受聘为金枢纽·国际传播使者、金华山文旅推介官。“在金华学习很有针对性,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蝴蝶说。

今年2月,第二批卢旺达留学生入学金职大,他们赴义乌、东阳、浦江等地考察中国新农村、小商品经济,在体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锤炼专业技能。上月,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国际组中,卢旺达留学生吴达、沐赫等23人与金职大学生计汉峰等9人联合组成9支参赛队,凭借出色发挥获得2金5银2铜的好成绩。

多数非洲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发展,金职大通过卢旺达中国商会等机构积极帮助他们回国就业、创业。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年轻人选择在金华继续历练、实现梦想。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80%以上的非洲毕业生从事跨国贸易,多名毕业生成为该国在义乌的侨领。几内亚留学生迪亚罗毕业后成立义乌市丹踏贸易有限公司,将小商品销往西非多国,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是义乌几内亚商会副会长;马里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志愿服务队前队长斯迪卡在第七届中非民间论坛上分享其担任“外国老娘舅”的涉外调解志愿服务故事。

“依托义乌市场和学校特色专业,我们正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培养了一批懂中文、通文化、强技能、会创业的非洲国际学生,成为中非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使者。”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陈宇鹏说。

在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刚果(布)留学生卢天豪的作品将非洲文化主题与东阳木雕技艺完美结合,在今年6月的中非经贸博览会上吸引了众多目光。

“我一直对中国文化,尤其是雕刻艺术着迷。”卢天豪说,“毕业后,我希望回国创作自己的作品,并向更多人传授木雕技艺。”

从学术研究到职业教育,从技能培训到创业支持,金华的对非教育交流正以多层次、宽领域、有特色的模式,书写着中非教育合作的精彩篇章。

在这条双向奔赴的道路上,金华与非洲的故事未完待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环球网资讯 incentive-icons
环球网资讯
环球网,了解世界,融入世界
1272869文章数 27059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