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11月,全国各地都迎来了降温天气,听说有些小伙伴已经穿上了羽绒服呢?
话题“为什么羽绒服里穿薄点才暖和”就冲上了热搜。
![]()
一些网友表示,亲身试验,鉴定为真:
![]()
![]()
另一些有网友表示不相信:
![]()
![]()
也有网友表示关键羽绒服里得是真羽绒:
![]()
![]()
还有网友和必叔一样,不禁发出疑问:到底为什么羽绒服里穿薄点才暖和?是真的吗?
![]()
其实,丁香医生、科普中国等都曾提到过,“穿得越多越暖”是一个误区。
穿衣保暖的关键在于有一定的厚度,并且有足够的空气层。
空气层指的是衣服和人体之间含着空气的间隙。由于人体不断散热,会把空气慢慢加热,此时,空气便起到了保暖层的效果。
那么,是不是层数越多、衣服里存的空气越多,整体的保暖性也就越强了呢?
NO!事情并不是这样!
我们可以把人体想象成一个圆柱体,衣服件数越多时,件与件之间会出现新间隙,新间隙又能容纳空气——最终就会造出一个很厚重的空气层。
而当空气层太厚时,空气层从内至外就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温差。这时,空气将不再静止而是会流动起来,这就是“热对流”。
一旦发生了“热对流”,热量的流失反而会更快。
除了温差导致“热对流”,层数太多还会把空气层挤薄。当层数超过某个值后,衣服层与层之间的空气存量,反而会随着衣服层数的增加而减少。
特别是在户外走动时,衣服随着身体动作出现相互摩擦、挤压,这会加速衣服间空气层流动,加剧热量散失。
反而,穿的件数少,空气层会相对薄些,不易引发热对流。并且人体散发的热量也会充斥着整个衣下空间,内部冷热相对均匀一些,体感上更暖和。
根据这个原理,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参考“三明治”穿搭公式。
当然,如果你的抗寒能力强,可以再减少中层,穿件加绒速干服或者长袖 T 恤,外面套一件防风羽绒服就足够啦~
说起羽绒服,各位小伙伴知道各种冬季保暖装备的英文表达吗?
快和必叔一起学习一下吧~
羽绒服 down jacket
长大衣 overcoat
防风夹克 windbreaker
连帽卫衣 hoodie
毛衣 sweater/jumper
开襟毛衣 cardigan
秋裤 long underwear/long johns
保暖内衣 thermal underwear
耳套 earmuffs
连指手套 mitten
五指手套 glove
靴子 boots
你学会了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