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秋,美克美家的讨薪队伍从仲裁委排到了社交媒体。
华东地区前员工的工资单停留在2024年12月,5至8月的薪酬连同销售提成成了空头支票,离职补偿金的承诺也沦为泡影。
维权群里200多人横跨华北、华南,欠薪总额早已突破千万。
![]()
供应商的处境同样难堪。为门店做装修的商户打赢了官司,却只拿到三分之一欠款,剩余二十多万被拖成“排队待结”的悬案。
天眼查的诉讼记录更刺眼:2025年以来,顺丰速运、永安百货等十余家企业因合同纠纷将其告上法庭,从租金到服务费,几乎覆盖运营全链条。
![]()
▲图源:天眼查
让人好奇的是,美克美家资金链的窟窿是怎么一步步扩大的?
财报给出答案:2022年首亏2.89亿,2023年亏4.63亿,2024年净亏8.64亿,三年累计亏损超16亿。
2025年上半年,货币资金仅剩1.56亿,短期债务却高达18.3亿,资产负债率飙至63%。
每次看到员工讨薪的新闻,总忍不住想,工资对企业是数字,对普通家庭却是生计。当一家曾站在行业顶端的企业,连员工基本权益都无法保障时,其内部管理的混乱或许比亏损本身更可怕。
欠薪不是突然爆发的危机,而是资金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若早一点警惕账本上的异常,或许能避免如今多方受损的局面。
曾几何时,美克美家的门店里摆着10万至120万的沙发,欧美客户专程飞来下单。2000年登陆A股的风光,为何在2022年急转直下?
重资产模式拖垮现金流。巅峰时的直营店撑起高端形象,却在行业低迷期变成包袱。
2024年关闭约30家低效门店,2025年上半年再砍4家,剩余门店也在缩减冗余面积——单店租金、人工水电的刚性支出,在营收下滑18.83%的2024年,成了压垮利润的巨石。
存货魔咒难解。一站式置家服务曾是卖点,却导致库存高企。仓库里蒙尘的家具,最终都变成了资产负债表上的减值损失。
海外布局成“负资产”。早年闯荡欧美的野心,如今成了沉重负担。海外运营的高成本,在全球消费疲软期彻底暴露,从增长引擎变成失血口。
![]()
▲图注:美克家居全球销售网络
企业扩张就像踩油门,只顾往前冲很容易失控。
美克美家的高端路线曾让它脱颖而出,但过度依赖重资产和海外布局,却没做好风险预判,就像给企业绑上了沉重的枷锁。
其实经营企业和过日子一样,不能只看风光时的排场,更要留足应对意外的余地,不然风一停,就容易摔得很惨。
美克美家的挣扎,从来不是一家企业的独角戏,而是整个高端家居行业陷入调整期的缩影。
这场困境的背后,除了消费需求转向智能新品的显性变化,更藏着宏观经济周期波动与房地产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深层冲击。
当宏观经济周期的 “风” 减弱,房地产政策的 “水” 收紧,依赖传统模式的高端家居企业便集体面临考验:是固守原有定位等待市场回暖,还是主动调整适配新的行业生态?
美克美家的案例已经证明,忽视外部环境变化的企业,终将被时代浪潮甩在身后。
现在转型的代价已经显现。
关闭门店导致会员流失,一线员工因欠薪无力维护客户,复购率持续下滑,形成“亏损-关店-现金流恶化”的死循环。
更关键的是,轻资产模式需要平衡扩张与品控,A.R.T.品牌的加盟体系能否复制直营服务标准?恣在家的形象升级能否打动年轻消费者?这些问题尚无答案。
时代变了,消费者的喜好也在变,企业要是守着老一套不放手,迟早会被淘汰。美克美家不是没看到变化,只是转型的脚步太慢,等意识到渠道要调整、产品要贴合新需求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企业在寒冬中求生存,不能只盯着利润和战略,更要守住“人”和“信”这两个根本。对员工负责,才能留住人心;对合作伙伴守信,才能获得支持。
轻资产转型能救美克美家吗?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但可以肯定的是,家居行业的寒冬里,只有看清趋势、快速转身、守住底线的企业,才能等到春天。
参考消息:
每日经济新闻:《美克家居:多管齐下破局重资产桎梏,双轮驱动激活“新业态”引擎》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全文完,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