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副总理克林拜尔在政府与钢铁行业代表会议召开前夕,公开呼吁欧盟成员国全面停止从俄罗斯采购钢铁。
德新社援引克林拜尔的表述强调:“有必要完全停止从俄罗斯进口钢铁”,这一主张直指欧盟对俄贸易中的关键工业品类,是德国在对俄制裁立场上的进一步收紧。
![]()
从背景来看,这一呼吁是西方因乌克兰问题持续加大对俄制裁压力的延续。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已针对俄罗斯出台多轮制裁措施,覆盖能源、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而钢铁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材料,此前虽受部分限制,但尚未实现“全面禁购”。
克林拜尔此次明确提出“全面停止”,意味着德国希望推动欧盟在对俄工业贸易领域采取更彻底的限制手段。
与克林拜尔的呼吁相呼应,德国国内正同步推进相关行业协调工作。
据悉,德国总理默茨将于11月6日在联邦总理府举行专项峰会,参会人员涵盖联邦政府成员、多个州州长以及钢铁行业代表,会议核心议题定为“支持钢铁行业发展与克服当前危机”。
这一峰会的召开,体现德国在推动对俄制裁与保障本土行业稳定之间的平衡考量。
钢铁行业是德国制造业的重要支柱,对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要求极高。此前,德国钢铁企业虽已逐步减少俄钢铁进口,但完全断绝采购仍可能引发原材料供应缺口、成本上升等问题。
因此,此次峰会将重点讨论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扶持、替代供应链搭建等方式,帮助钢铁行业应对潜在冲击,避免行业危机对德国制造业整体造成连锁影响。
面对德国及欧盟持续加码的制裁呼吁,俄罗斯方面多次作出强硬回应,否认制裁对俄产生实质性压制效果。
俄罗斯官方多次表态,强调“将解决掉西方给其制造的所有困难”,并直言“西方没有勇气承认对俄制裁已经失败”。
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更是从战略层面剖析西方制裁的本质,指出“遏制和削弱俄罗斯是西方的长期战略,制裁严重打击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并批评西方此举的“主要目的是让数百万人的生活恶化”。
这些表态不仅是对西方制裁的直接反击,也试图在国际舆论层面塑造“制裁反噬西方”的认知,削弱欧盟内部对制裁政策的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对俄制裁的持续推进,西方内部对制裁有效性的质疑声不断升温。
多个西方国家的政界人士、经济学者公开指出“反俄制裁无效”,认为制裁并未达到预期的施压效果,反而对自身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欧洲部分国家面临的能源价格波动、工业成本上升等问题,均与对俄制裁引发的供应链调整密切相关。
具体到钢铁领域,欧盟若全面停止从俄进口,短期内难以找到完全匹配的替代供应源。
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钢铁出口国,其钢铁产品在质量、价格等方面对部分欧盟企业具有较强吸引力。
此前欧盟对俄钢铁的部分限制,已导致部分欧洲钢铁企业不得不从其他地区高价采购原材料,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
此次德国呼吁“全面停购”,无疑将进一步加剧欧盟内部在制裁政策上的分歧,如何平衡地缘政治目标与本土经济利益,成为欧盟面临的重要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