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装待发。
在社区停车点发布警示宣传。
严阵以待。
联合检查电动车质量(资料片)。
视频会现场。
检查外墙保温材料耐火性。
装备精良。
□文/摄 本报记者 蔡韬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电动自行车、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3个“国字号”全链条整治部署,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统领,将三项整治纳入全省安全生产整体布局,高位统筹、系统施策。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批示部署,省安委会牵头抓总,省消防救援总队认真履行召集人单位职责,10余个部门协同联动,推动省、市、县三级专班实体化运行,构建“省级统筹、部门联动、市县落实”治理格局,以严实举措清除风险隐患,为龙江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石。
压责任 准施策 筑防线整治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
围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整治,黑龙江省消防部门以“全周期管理”理念破解痛点难点,从责任、措施、宣教三端发力,守护群众出行安全。
责任闭环强统筹。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牵头制定整治方案,将23项重点任务分解至18个部门,联合13个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出台13项制度确保专班实体化运转。消防部门通过9次全省视频会商会,现场调度“充电设施建设慢”等突出问题,发送23份工作提示函;同时依托新修订的《黑龙江省消防条例》,明确充电设施运维、车辆管理要求及最高500元罚款标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精准施策破难题。黑龙江省消防部门聚焦“充电难、充电贵”问题推动多项举措:联合住建部门在8461个小区配建充电端口,覆盖率达80%;联动发改、市场监管部门,确保已建充电设施的小区100%执行居民电价。针对非法改装问题,市场监管、公安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9877人次,检查经营主体3001家,开展419次联合检查;商务部门推出“政府+平台+企业”补贴政策,累计置换旧车3.72万辆,回收3894块锂离子电池进行专业处理。此外,该部门组建929个暗访组,现场清理违规充电车辆、治理违规停放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宣教赋能筑防线。黑龙江省消防部门制作专项PPT,培训消防监督人员;深入社区、企业开展1318次政策宣贯。同时协调中央及省级媒体刊发相关稿件136条,在抖音平台发布的“电动自行车起火实验”视频总播放量超194.24万次。依托3.2万块楼宇广告屏、7918块社区公告栏,高频播放警示教育片与公益宣传片;结合“3·15”“安全生产月”等节点,组织387场宣传活动,发放39万余份宣传手册,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形成“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消防氛围。
强联动 严管控 重警示整治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
黑龙江省消防部门聚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风险,通过创新机制、源头管控、长效宣教三大举措,以“严”的基调筑牢安全屏障。
三级联动创机制。黑龙江省安委会对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整治专题部署内容,创新组建由省应急管理厅、省消防救援总队“双牵头”的工作专班,涵盖33个行业部门及国有大型企业;推动各市、县两级同步提级成立专班,构建“三级联动”机制。专班制定“工作清单”,明确10项任务、63条措施,建立“周调度、月会商、季评估”机制;每月视频会议横向协调33个部门企业、纵向调度市(地)专班,推动任务清单化落地。重点时段专班督导,落实“动火人、看火人、审批人”三岗责任,对违规行为坚持“发现即整改、未改即曝光”。
源头整治严管控。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联合执法、突击检查与明察暗访。针对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监管空白,省级及市(地)出台备案管理办法,明确乡镇街道为备案主体,实现“应纳尽纳、应管尽管”。同步推进智慧化监管,绥化、鸡西、黑河、双鸭山、大兴安岭等地累计完成561台电焊机“加芯赋码”,并接入监管平台;开发微信小程序二维码开展“动火作业备案”,实行“线上备案、线下检查”模式动火作业备案431起;将动火作业“六必须”“三确保”“13项典型违法行为”等内容纳入焊接与热切割培训机构授课内容。
警示曝光固成效。围绕安全宣传“五进”“安全生产月”等工作,制作120部警示片与科普片并高频播放;构建三级隐患曝光平台,发布28期典型案例。市(地)制定违规动火作业隐患举报受理、核查、奖励规定,激发公众监督积极性。组织重点单位责任人开展专项培训,推动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将动火作业整治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考核,以刚性考核倒逼责任落实,为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提供长效保障。
定体系 促协同 强宣教整治建筑保温材料隐患
黑龙江省消防部门针对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坚持靶向定策、部门协同、制度宣教并重,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坚决防范火灾事故发生。
靶向定策建体系。黑龙江省安委会专题部署建筑保温材料整治工作,印发专项方案,明确10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摒弃“碎片化”治理模式。各级专班定期组织工信、住建、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召开会商会,破解建筑保温材料生产流通、质量评价、建设施工、排查修缮、使用管理等环节“职责交叉”问题;采取“省级定标准、市级促推进、县级抓落实”,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责任体系,确保建筑保温材料隐患整治工作有序推进、落地见效。
部门协同除隐患。聚焦高层民用建筑、养老机构、冷库等风险点,采取多部门联合攻坚,确保整治质效。住建部门从设计审查入手,要求新建建筑选用达标保温材料,施工阶段安排专人监督,防止“以次充好”;市场监管部门将13种保温材料纳入2025年重点监管目录,抽查生产企业并下架不合格产品;物业服务企业、街道社区排查高层民用建筑保温层,及时维修开裂、脱落问题。民政部门“拉网式”检查养老机构,核查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整改易燃材料隐患。省安委办下发专项通知明确冷库建筑“发改管审批、自然资源管规划、住建管审查”等职能部门责任边界。
制度宣教防反弹。组织召开保温材料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座谈会,提醒保温材料生产质量。组织开展黑龙江省房屋市政工程“开工第一课”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将施工现场保温材料二次复试检测作为重点授课内容。建立隐患曝光台曝光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26期。采取社区海报、短视频平台“燃烧实验”视频(单条最高播放量500万次)、知识讲座、隐患曝光警示等多渠道开展宣教,组织生产、施工、物业等单位集中学习,让“劣质保温材料就是致命杀手”的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消防部门推进的三项安全隐患专项治理成效显著,全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双下降”、重大事故“零发生”。其中,电动自行车领域累计建成充电端口18.13万个,清理“飞线充电”车辆1191辆;动火作业领域整改隐患2258处,行政拘留11人;建筑保温材料领域排查高层建筑2.3万余栋、重点冷库1700余个,整改隐患超4500处。同时,全省精心制作警示教育片150余部,开展从业人员培训5.2万人次,发布典型案例44期,通过全媒体平台持续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治理”的浓厚氛围。
火灾防控,重在防患于未然。消除火患,旨在保社会平安和谐。下一步,黑龙江省消防部门将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健全长效机制,以更实举措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保驾护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