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每日幸运签#
在经历一整年关税威胁与贸易限制的动荡后,美国与中国达成了暂时的贸易休战。特朗普同意将此前施压中国管控芬太尼流通的 20% 关税减半,降至 10%。同时暂停对中国船只征收新关税,推迟对数千家中国公司的制裁。作为回应,中国暂停部分稀土金属出口限制一年,恢复采购美国大豆,并承诺严格管控芬太尼相关化学品供应。但《纽约时报》明确指出,这份协定可能对中国更有利,其判断源于协定对中美双方战略目标的不同影响。
这一贸易休战的达成并非偶然,而是双方长期博弈后的结果。此前美国在 2025 年 4 月曾对华加征所谓 “对等关税”,中国随即采取反制措施,双方贸易关系陷入紧张。特朗普曾多次威胁对中国征收三位数关税,但中国通过建立稀土金属出口监管体系并限制供应,直接威胁到美国汽车工厂的运营 —— 稀土是汽车制造等高端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这一反制精准击中美国产业痛处。最终在韩国会晤中,双方达成妥协,而这样的妥协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对中国有利的伏笔。
![]()
美媒认为协定对中国有利,首要原因是美国推动供应链 “去中国化” 的努力遭到重创。《纽约时报》观察到,许多企业虽有供应链多元化的想法,但关税高低是其决策的核心考量。此前美国的高关税曾迫使企业考虑将工厂迁至巴西、越南、印度等国,试图降低对华依赖。
但关税减半后,企业在华生产的成本压力大幅减轻,急于转移产能的必要性消失了。更关键的是,美国对印度、巴西等替代国的关税有时比中国还高,这让企业怀疑 “离开中国是否值得”,原本松动的供应链重新稳定在对华依赖的轨道上,而这正是中国希望看到的局面。
其次,中国在博弈中展现的反制能力得到认可,为后续贸易谈判奠定了有利基础。《纽约时报》提到,中国之所以没像印度、巴西那样面临更严厉关税,核心在于其拥有有效的反制手段。相比之下,印度、巴西缺乏类似稀土管控这样能直击美国产业痛点的反制工具,只能被动承受关税限制。此次协定中,美国主动降低关税、暂停新制裁,本质是承认了中国反制的威慑力,这让中国在未来的经贸互动中掌握了更多主动权。
再者,协定为中国经济带来了确定性,而确定性正是当前企业最看重的要素。过去一年的关税动荡让中美企业都备受困扰,而贸易休战带来了可预测的贸易环境。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稳定的贸易条件能吸引更多企业留在中国市场,巩固其供应链核心地位。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虽称 “不想与中国疏远但要降低风险”,但实际效果却是企业因关税稳定而更愿意维持与中国的商业捆绑,这与美国最初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
有网友说,美国想靠关税逼走企业,结果自己先松了手,“这不是帮中国稳住供应链吗”。也有网友从企业角度分析,“转移工厂要花大价钱,关税降了,谁还愿意折腾,中国的产业链优势本来就难替代”。还有网友点出本质,“中国有稀土这张牌,美国不敢真的把路走死,最后妥协的还是自己”。
这份协定是典型的 “中国守住了核心利益”。美国的核心目标是降低对华依赖,而中国的目标是维持供应链稳定,从结果看,中国的目标基本实现。有分析提到,中国的反制策略展现了 “精准打击” 的智慧,没有全面报复,而是瞄准美国关键产业,这种克制又有力的回应让美国意识到 “脱钩” 代价过大。中方认为大幅降低双边关税符合两国利益,这一说法也印证了中国在此次博弈中的有利处境。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协定看似实现了 “管控芬太尼”“恢复大豆出口” 等短期目标,却在长期战略上输给了中国。《纽约时报》的判断,本质是看清了协定对中美战略目标的不同影响 —— 美国的 “去中国化” 目标变得模糊,而中国的供应链地位反而得到巩固。这场贸易博弈再次证明,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今天,靠施压和制裁达成目标早已不现实,平等协商才是唯一可行的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