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贤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性副总理,其退休后享受厅级待遇的原因主要与她的任职时间、职业轨迹及特定历史背景相关。她在副总理岗位仅任职两年(1975-1977),此后主动回到基层工作,最终从企业岗位退休,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其退休待遇的核定。
![]()
吴桂贤的成长历程充满时代特色。1938年,她出生于河南巩义一个贫苦农家,童年因战乱与饥荒随家人逃难至陕西。13岁时,她虚报年龄进入西北国棉一厂,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女工。
在工厂里,吴桂贤以非凡的勤奋脱颖而出,她每天提前45分钟到岗,刻苦钻研技术,创造了“万锭时断头率0.12次”的全国纪录,几乎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或“五好工人”。这份对工作的热忱和卓越表现,使她从普通女工逐步成长为副厂长、全国劳动模范,并最终进入政治视野。
1975年,在毛泽东提出从工农兵中选拔干部的背景下,经周恩来总理推荐,37岁的吴桂贤在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成为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理,也是首位女性副总理。
任职期间,她始终保持工人本色,拒绝入住钓鱼台国宾馆,选择居住在普通宿舍,并且仍领取原工厂的工资。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她严格执行“三三制”:每年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工作,三分之一时间回原厂劳动,三分之一时间到各地调研。
1977年,在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背景下,吴桂贤主动辞去副总理职务,选择回到她熟悉的西北国棉一厂。她曾表示:“我是工人出身,懂纺织机却不懂治国经,让更有经验的同志来干吧。”
这份主动选择回归基层的决定,体现了她谦逊务实、不忘初心的品格。1988年,吴桂贤响应改革开放的浪潮,南下深圳,出任一家合资印染厂的负责人,成功帮助企业开拓市场。1998年,她从企业岗位退休。根据我国的退休制度,干部的退休待遇与其最终岗位、任职年限等因素紧密相关。
吴桂贤在副总理岗位任职时间较短(约两年半),且退休前最后的正式职务是企业负责人,因此中共中央组织部专门下发文件,明确她享受正厅局级的退休待遇。
这一点也体现了制度执行的规范性。值得一提的是,虽以厅级待遇退休,但组织上后来恢复了她副国级干部的政治待遇,并在退休金上给予了相应的照顾。
回顾吴桂贤的人生轨迹,从逃荒女童到纺织女工,从劳动模范到国家副总理,再从中央领导回归基层企业,直至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继续奋斗,其职业生涯的每一次转折都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深度契合。她退休后享受厅级待遇,并非简单的“待遇落差”,而是其个人选择、工作经历与特定历史条件、国家制度相互作用的一个具体体现。
![]()
吴桂贤的人生故事,超越了职位和待遇本身,展现了一位从人民中走来、最终又回到人民中去的共产党员的本色,她的奋斗精神与奉献品格,至今仍具有感人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