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位“渔女”为何能“火”千年?

0
分享至

人民网记者 林盈

近年来,一位来自福建小岛的“女神”——妈祖,成了名副其实的“顶流”:她持着专属身份证乘机出海巡安的消息,屡登社交媒体热搜;她的同人形象成为“二次元”圈里中的热门“谷子”;“妈祖评理室”让基层调解事半功倍;跨越海峡,每年往来寻根拜谒妈祖者不计其数……

在全球有着超3亿“粉丝”的妈祖,其影响力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五洲四海。如今,妈祖文化又以现代感和多样性,活跃在当代社会。这位有着千岁“芳龄”的渔家女,为何能在今天青春依旧、“声望”依旧?


莆田湄洲岛上的妈祖像。林春盛摄

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的话来说,妈祖是一个青年,因此她的生命力也像个青年。

为何这样说?妈祖生于公元960年,熟知天文、通晓水性、精于医术,常为渔民预测海况、拯救海难。她逝于救助渔民的海难,羽化时年仅二十八岁。自宋至清,妈祖先后被敕封36次,“立德、行善、大爱”是妈祖精神的精髓,不断与时代共鸣的文化是妈祖一直“活”在当下的秘诀。

妈祖的时代生命力,暗含于青年人的喜爱中,这得益于创新包容的文化表达。近年流行的漫画《非人哉》中,妈祖被突破性地塑造为一位博学又博爱的女神,热心救助、有求必应,甚至擅长美妆美食。这也可以看出,妈祖受到Z世代的热捧,不仅因为审美趣味得到满足,也在于打破传统神祇刻板印象的流行表达,让妈祖形象更为立体可亲。

自古以来,妈祖因富有“人情味”和草根性而积累了深厚民间基础,到了当下,这种民间基础跨越海峡,成为连接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1989年,台湾宜兰县南方澳南天宫20条渔船载着224名台胞直航湄洲岛,并迎请300多尊妈祖神像回台奉祀,打破了两岸40年隔绝。1997年,湄洲妈祖金身在台湾岛内巡游102天,轰动两岸。如今,三月妈祖巡境更是台湾岛内首屈一指的民间文化盛事。仅今年,就有近千个团队、1.6万人次台湾同胞到湄洲妈祖祖庙拜谒。可以说,妈祖是海峡两岸的情感“公约数”,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灵原乡,也是促进两岸融合的重要角色。


每年有大批海内外敬仰者前来拜谒湄洲妈祖。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另一方面,妈祖之所以能“火”到今天,还因为妈祖文化是发展的文化。在新时代下,妈祖之名在国际经贸、气象科技、文化交流互鉴中揭开新的篇章。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期间,探讨闽台交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红树林保护、数字化传承创新、海岛电力绿色高质量发展等议题的分论坛折射出妈祖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趋势。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以论坛为平台,在经贸、文旅、生态、科技等领域展开多维度交流。

透过论坛可以看到,妈祖文化不仅是历史、人文、社会、传播等社科研究“富矿”,其自然共生的理念也为生态治理、绿色能源、灾害预警等当代科技议题提供文化根基。


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上,我国首颗海风海浪探测卫星被命名为“妈祖号”。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以“妈祖(MAZU)”冠名的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向世界开源的“妈祖”系列海洋数值预报模式,将于2027年发射的中国首颗海风海浪探测卫星“妈祖号”……这几年,有着“妈祖”元素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彰显着东方智慧与责任担当。

妈祖文化的影响力融汇中外、贯通古今——早在六百多年前,妈祖文化就随郑和的船队远渡重洋;如今又随着“一带一路”织就民心相通的纽带。妈祖文化的生命力包罗万象——在应对海洋生态保护、海上安全合作等全球性海洋治理议题中,提供独特的中国智慧和文化视角;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今日之世界犹有“风浪”,妈祖文化这艘千年航船,正以大爱与善意弥合鸿沟、消解隔阂,仰望星空、乘风破浪,驶向命运与共、和合共生的彼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2652文章数 2007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